熊斌華
摘要:新課標對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提出了相關的要求,教師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性學習的責任。以數(shù)學學科為例,基于數(shù)學理論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學科特點,教材中設置了很多問題探討和思考、討論等模塊,無不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在如今的高中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引導者,要時刻注重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 ? 課堂教學? ? 主動性學習
一、數(shù)學課堂中學生主動性學習現(xiàn)狀
縱然新課標提出的目標、要求十分明確,但是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大多數(shù)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形式和評價方式還是較為單一,教學策略的選擇往往與所倡導的理念嚴重背離,不能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不少教師在課堂上從來沒有課堂探究活動的設計,而是將教材中的探究性問題直接跳過,采用直截了當?shù)摹耙谎蕴谩蹦J?,使得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數(shù)學知識,提不起主動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沉悶。更有甚者,將本應該屬于培養(yǎng)能力的課堂陷入“教師反復講,學生反復練”的惡性循環(huán)中,直接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非但不能提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反而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
課堂效率問題應該是學生學習最為核心的問題,但對很多學生而言,好不容易聽懂了課,在練習中卻不知從何下手。大多時候,課堂上的內容其實是對相應知識點進行演練,但是課后練習一旦難度加大,如果學生只吸收了淺顯的知識,而未深入地理解其內在的邏輯,就會束手無策。而平時考試中的題型則更具綜合性,學生僅僅依靠當前所學知識遠遠不夠,還必須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才能順利進行解答。有些同學坦言,上課內容根本沒聽懂,那么第一步要做的便是調整自己,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只有建立在課堂暢行無阻的前提下,才能在課外時間有方向地自我拓展,讓自己的數(shù)學水平有所提升。
當然,也有不少老師開始嘗試作出改變,像很多年輕教師摒棄填鴨式教學模式,開展新課堂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活動,力求活躍課堂,達成教學目標。但是,所謂的探究活動很多時候也是由教師自導自演,按照設計的教案進行,學生沒有質疑討論與探究的空間,課堂場面是活躍了,但根本上還是缺乏學生的主動思考。
二、主動性學習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合理地表揚和肯定學生
合理地表揚和肯定學生,能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教了大半學期以后,對學生情況還不是很熟悉,沒有形成個性化培養(yǎng)的觀念,而且一味地想著追求自己的教學成績,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任務,導致不少后進生在不斷的失落中產(chǎn)生挫敗感,失去對學習的信心。
要成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應考慮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布置作業(yè)任務,在平時的考試中合理為學生設置目標,這樣學生普遍能完成任務和達到目標,在不斷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中收獲信心和成就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一個對學生關懷的眼神,就能產(chǎn)生神奇的效果。對于每一個學生,教師都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將自己的期望與學生的內心期望融合在一起,當教師與學生得到雙向滿足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提高 ,教師也從學生學習熱情中得到欣慰,從而形成更高的期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二)改變課堂環(huán)境,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
在日常教學中,總有教師抱怨自己班上的學生不愿意自主思考,上課積極性不高,然而,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不是一下就有的,而是靠師生努力共同營造出來的。好的課堂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整個課堂師生關系和諧、平等,師生互動頻繁,思維碰撞激烈。事實上,枯燥無味、缺乏思考的課堂往往是教師自己造成的,很多教師往往把自己擺在更高的位置,舍不得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認為任何形式的學生活動都是在浪費時間,顯然這有悖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該以民主的姿態(tài)展開教學,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更注重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多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有效提問的形式讓學生積極思考,并在關鍵處給予提示,不管結果對錯都給予一定的鼓勵。另外,我們可以幫助學生組成數(shù)學學習搭檔和小組討論的伙伴,通過課堂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提供思維碰撞的機會。慢慢地,課堂環(huán)境將改變,一個良好的主動學習的氛圍將會被營造出來,學生能夠自由、快樂地學習,就能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主動性。
(三)科學設計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鑒于數(shù)學學科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特點,我們可以從身邊找到很多教學資源用來豐富我們的教學,不至于把數(shù)學課上得太枯燥,然而,這并不代表我們可以隨意進行教學設計。一次成功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從課堂導入到課堂結束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巧妙設計,以導入環(huán)節(jié)為例,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開門見山,直奔學習主題,也可以通過復習舊知識導入,逐漸過渡。雖然每種導入都有一定優(yōu)勢,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一個精彩的導入,更能提升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我們更精心地設計,采用更科學的方法。
(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學好數(shù)學作長期準備
學生要養(yǎng)成好習慣、鞏固好基礎、形成好方法。上課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同時還需要勤思考、勤看書、勤動手,對所學知識要記牢,最好要弄清楚是怎么來的。要學會靈活應用知識點,這才算是有了一個好習慣,有了好習慣后,便可以做到鞏固基礎;要學會對自己的知識體系查漏補缺,同時要下苦功走出做題慢、用時多的惡性循環(huán),努力形成做題快、用時少的良性循環(huán)。只有基礎鞏固了,才有進步的空間。學習有法,學無定法。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還要不斷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好方法。往往成績好的學生都會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會提前預習、認真聽講、準備錯題本、善于總結和反思……有學生直言,課后結合輔導書進行學習效果很好,那么這便是學生自己總結出的好方法。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貫徹新課改理念,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學更重要的還是在于學生的學。我們要勇敢摒棄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思想,敢于探索新課堂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當學生養(yǎng)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我們的教學也會變得更輕松、更有效。
參考文獻:
[1]陸永剛.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實踐探析[J].信息化建設,2016,(7).
[2]楊彥鋼.數(shù)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培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
[3]胡友洲.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shù)學教學模式的改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5).
[4]馮秀娥.探究式學習在高中數(shù)學中的應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