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13年以來,各類在線開放課程發(fā)展迅速,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很多高職院校出現(xiàn)了改革只是流程上的簡單翻轉,甚至是課改的套路化。本文以浙江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際貿易操作實訓-外貿菜鳥成長36計》為例,從教學設計與方法、教學內容與資源、教學互動與評價等幾個方面探討了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課堂教學實踐,以期對促進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在線開放課程
一、研究的意義
2018年4月,國家教育部發(f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積極推進“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構建網(wǎng)絡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
“在線開放課程,是一種新型開放課程,是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重構的網(wǎng)上教學課程,具備短教學視頻、作業(yè)、測驗、討論、考試等完整的教學活動”。自2013年慕課元年以來,MOOC、SPOC、精品在線課程等各類在線開放課程發(fā)展迅速,影響深遠,為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實踐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成為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手段。
但是,在線開放課程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各種學習資源的利用,在自主解決學習問題的同時也大幅提高了學習成績,卻存在缺乏面對面交流、缺乏實踐應用、完成率普遍不高及個性化指導不足等缺陷。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以實踐課程為主要特色,專業(yè)性或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必須依托現(xiàn)場實驗教學環(huán)境,采用傳統(tǒng)面授方式進行教學。課堂教學最大的弊端是難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師生交流有限,在線開放課程可以無限延伸課堂教學,但其最大問題是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維持,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所以,在線課程、傳統(tǒng)課堂各有優(yōu)缺點,不是取代、被取代的關系,只有將在線課程與傳統(tǒng)課堂相融合,開展混合式學習,才能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產(chǎn)生最佳的教育效果,這也是現(xiàn)代高等教育更需關注的重要發(fā)展路徑。
二、現(xiàn)狀分析
(1)國內外對混合式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
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指在線課程和線下課程(課堂教學)相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改革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入在線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微課、微信、手機APP等網(wǎng)絡教學資源, 使課堂教學與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學生自主學習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實現(xiàn)教與學的多元互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fā)揮,混合式教學來源于人們對在線學習的理性反思基礎上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重構。
國外的研究中,普遍認為混合式學習(B-Learning)是采用多種傳遞模式來優(yōu)化學習產(chǎn)出和降低學習成本的一種學習方式,印度 NIIT 公司認為混合式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包括面對面實體教室學習、數(shù)字化在線學習和自定步調學習等。
2003年祝智庭首次將混合式學習概念引入國內,2010年以后,關于混合式學習的研究越來越多,關于網(wǎng)絡資源和混合式學習支持服務,混合式學習有效性的研究等逐漸得到重視。
(2)當前課改和教改現(xiàn)狀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再度提升了高校教學質量和管理,但如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郭元祥曾經(jīng)指出的那樣:許多課堂改革停留于教學時間在多少上的重新分配、教學行為在流程上的簡單翻轉。還有些高職院校課改套路化,為了微課而微課,把傳統(tǒng)課堂的全程搬到網(wǎng)上,或把上課的 PPT照本宣科,拿去錄個屏,甚至為了翻轉而翻轉,課上把錄制的視頻內容和課件再講一遍,其實在本質上和單純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并無多大區(qū)別。
筆者以浙江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國際貿易操作實訓-外貿菜鳥成長36計》為例,結合當前在線開放課程的發(fā)展,從教學設計與方法、教學內容與資源、教學互動與評價等幾個方面探討如何真正實現(xiàn)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混合式課堂教學,以期對促進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三、具體改革內容
圍繞 “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理念,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①教學設計與方法:
我們通過“學生線上預習-教師線下精講-學生項目討論-教師總結點評”這“四步走”的教學設計,將在線課程和線下課堂的一體化貫穿教學活動的三個階段:課前的準備階段、課堂教學階段、課后提升階段。
在課前我們進行整體教學設計,完成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與課后復習資源的準備,通過平臺完成菜鳥老鳥的視頻、36計講義和拓展資料、作業(yè)和題庫等資源的推送,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學生通過平臺進行自主預習,觀看視頻和講義,做好相應筆記并在討論板塊進行提問、互動或反饋。
課堂教學階段我們簡短復習上節(jié)內容后,了解和測試大家的預習情況,通過案例進行課堂導入項目化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手段進行針對性課堂講授,重點講解和解答大家預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老師總結點評后布置本項目復習和課后作業(yè),同時安排下個項目的預習。學生認真聽講,完成教師的提問和測試,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完成課堂實訓。
課后階段,老師查看學生線上線下的數(shù)據(jù),批改作業(yè),在線進行課程討論和答疑互動,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在線進行課后復習和新課預習并參與答疑、討論,實現(xiàn)該項目的知識和能力目標。整個過程先線上再線下,又回到線上,完成在線開放課程和線下課程一體化混合式教學。
這樣,學生帶著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在在線課程平臺上自主學習,通過課前的學習和反饋,在課堂教學時老師教、學生學都更有針對性,提高課堂效率。再經(jīng)過在線開放平臺的交流鞏固,進一步促進學生到在線課程平臺再學習,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
在此過程中,我們使用藍墨云班課的一鍵簽到和手勢簽到,或微信群簽到,課中使用分組討論、頭腦風暴、案例講授、情景教學、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②教學內容與資源:
我們經(jīng)過了大量的外貿企業(yè)和行業(yè)調研,通過對外貿工作崗位典型工作的分析,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與重構,針對外貿業(yè)務員的工作流程,將學習內容確定為出口準備、交易的磋商、合同的簽訂和履行、業(yè)務善后等四個教學模塊36個工作任務,并以此為導向,展開知識的學習和相關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帶著工作中的問題學習,教師為學生遇到的問題獻“計”支“招”,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學生依“計”行事,邊學邊練,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課堂教學和職業(yè)訓練合一。
我們目前的課程教學資源除了常規(guī)的教學“五大件”,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上的視頻、講義、拓展資料和各類作業(yè)、測驗、考試的題庫以外,還有案例庫、職業(yè)考證培訓題庫,供學習者去閱讀和使用,供教師團隊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
③教學互動與評價:
針對傳統(tǒng)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單一,課堂教學滿堂灌,學生上課被動聽,學生僅僅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討論交流,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弊端,我們在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了網(wǎng)絡的技術信息化手段,去實現(xiàn)現(xiàn)代混合式課堂里師生特有的教學互動。
1)除了在在線開放課程平臺上鼓勵學生質疑,設置一些難度適中、非統(tǒng)一答案的開放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問題,積極開展師生和生生之間的探究活動之外,我們還充分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上的各項活動包括活動、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等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進行教學互動,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我們使用舉手搶答、選人搖一搖功能,使課堂提問變得非常簡單方便和有趣,班級所有的學生機會均等被搖到的概率是相同的,這種時尚化、趣味化的提問方式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感受,還會起到檢測課堂聽課效果的作用。
3)在評價方面,我們充分使用多元化評價,除了開展互評,還充分結合在線開放課程和藍墨云班的考核與評價,對于在線視頻的觀看和課件學習、作業(yè)、測驗、筆記和討論互動,還對小組討論、參與頭腦風暴等各項活動都給經(jīng)驗值獎勵,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效地彌補了傳統(tǒng)教師一人口頭評價的缺陷。
四、混合式教學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①如何保障學生線上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效果,并維持和提升學生持續(xù)學習的熱情和動力。要保障信息化教學的成效,尤其是在初期,單純依靠學生的主觀自覺性是遠遠不夠的,老師還需要采取得力的措施對學生的線上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效果進行保駕護航,一個方面,比如對線上預習和課后的復習成效進行摸底、檢測、打分等。與此同時,增加視頻的吸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維持和提升學生持續(xù)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對于保障在線開放課程的學習效果來說非常關鍵。
②如何讓學生把片段式的知識形成系統(tǒng)性的知識體系并運用到實踐中。在線課程現(xiàn)有的模式,易出現(xiàn)內容散亂,不利于形成系統(tǒng)性的知識、能力結構,如何在混合式教學中將這些內容進行有機的串聯(lián)和融合,讓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并切實運用到工作實踐中,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③如何解決學生“自由”表達下的無用的討論和刷屏。如何減少學生在討論區(qū)進行無用討論刷屏的現(xiàn)象,提升課程實際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我們除了線上的評價設定,還可以結合線下的考核,課堂提問等,形成多因素的評價。另一方面,以討論的形式布置作業(yè)時,供學生們討論的題目不要一致性太強,答案不要一目了然,最好可以引起討論,提高學生討論的自由度,對知識點進一步深化,這其中還有很多的要點需要我們去挖掘和總結。
參考文獻:
[1]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xiàn)狀述評,遠程教育雜志,2018年第3期
[2]管維紅,趙彥,華馳.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在線課程教學中的實證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6月
[3]王國華,俞樹煜,黃慧芳,胡艷.國內混合式學習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5年第2期
[4]許慧珍.基于MOOC的高職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7年第3期
作者簡介:
吳小平,女,浙江杭州,浙江長征職業(yè)技術學院,高級經(jīng)濟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