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 李晶晶
【摘 要】PBL 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將課程中的知識點轉化為具體的問題,提倡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協作解決問題。本文針對數據庫應用課程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上構建了微課程,采用全新的課程評價體系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上積極發(fā)言、課后總結,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團隊協作;微課程;移動學習
中圖分類號: TP39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4-011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4.05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BL-based Microcourse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QIU Yue LI Jing-jing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 Hubei 430205,China)
【Abstract】PBL teaching method is problem-oriented,transforming knowledge points into specific problems,and advocating students to solve problems through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group cooperation.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database application course,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icro-course on the Pan-Ya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and uses a brand-new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to guide students to preview before class, speak actively in class and summarize after class,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Teamwork;Micro lecture;Mobile Learning
0 引言
微課程是指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建構自己需要的知識[1]。在教學設計、視頻開發(fā)、課程評價方面,它和傳統(tǒng)的在線課程或精品課程有著明顯的區(qū)別。由于知識點短小精煉,能夠隨時隨地地自主選擇學習,并及時獲得反饋,所以受到廣大學習者的喜愛,并重新定義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當前很多高校推出的微課的還停留在課堂教學實錄的課例片段階段,除了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外,從意義上來講與即時課堂教學區(qū)別不大,并沒有真正體現微課程的意義和價值。且這種微課程還是以單方面知識傳授為主,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對于微課程設計的研究開始考慮與問題解決相結合,更加注意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與以往只把微課作為一種教學資源應用的情況相比,無疑是一個進步,以問題解決為導向設計微課程或將成為微課程未來發(fā)展的一大趨勢。
1 存在的問題
湖北經濟學院的《數據庫及其應用》課程的實驗教學課時為18個學時,在整個課程中的時間占比為50%。實驗課有單獨的實訓教材,主要以數據庫常用的操作為主線,通過實例來掌握理論課的知識點。實驗內容的設計偏向于傳統(tǒng)的任務型項目,缺乏創(chuàng)新型和綜合型實驗項目。雖然教師在布置實驗任務時提供了很多教學資源供學生使用,但實際上很少有學生去提前瀏覽相關的資料。數據庫的理論較抽象,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起來十分吃力。另外實驗課時偏少,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理論課的內容,實驗課上僅僅是照著指導書操作一遍,知識點還是沒有掌握,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課程在精品課程網站上提供的視頻資源大多是以章節(jié)錄制,時長一個小時左右,知識點不夠突出,又缺乏專人維護和更新,所以網站的訪問量很低。財經類專業(yè)的學生信息基礎比較薄弱,對數據庫中表、關系等概念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實時在線輔導和答疑,傳統(tǒng)的課程網站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
2 實驗微課程的構建
針對這個現狀,課題組首先在本學期開設數據庫應用課程的班級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課程資源的需求和表現形式的偏愛。調查結果顯示84%同學喜歡操作步驟講解形式的短小視頻內容。為此,課題組成員仔細分析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根據微課程的特點和移動學習的需求將課程分割成合適的內容和彼此關聯的知識點,選擇適合的多媒體展示形式,接下來設計與開發(fā)微課程內容,主要是進行微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最后是課程的教學和評價環(huán)節(jié),根據教學反饋信息對微課程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調整,通過設計流程的閉環(huán)操作持續(xù)改進和提高微課程設計質量。
例如,學生在創(chuàng)建教學管理數據庫時需要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建成績表、課程表、教師表和學生表。教師可以提前將創(chuàng)建表的過程中關于數據類型和字段屬性等知識點的微視頻傳到泛雅平臺上,學生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了解創(chuàng)建表的過程。同時,根據創(chuàng)建表的知識要點,提出一些問題,例如輸入數據的驗證和顯示格式的控制等,讓學生作為課前練習任務去完成,熟悉ACCESS軟件的相應的操作步驟。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QQ群和同小組的成員一起討論,可以在泛雅平臺的討論區(qū)留言,也可以聯系網絡助教老師咨詢不懂的概念,在課前完成對創(chuàng)建學生信息表的知識構建。由于實驗課主要是利用ACCESS軟件進行數據庫操作,因此課程組選擇使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錄制教學操作視頻,然后使用泛雅平臺的剪輯模塊進行視頻的后期剪輯處理。為了滿足學生資源的多樣化的需求,課程團隊針對不同專業(yè)的特點,邀請網絡中心的老師錄制了不同的微視頻,盡量選取和學生專業(yè)相似的實例進行關鍵知識點的講解。形式上有教師真人教授、PPT、小動畫等組成,可以有效避免單一視頻給學生帶來疲倦感。
根據《湖北經濟學院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微課的建設已經被納入在線開放課程體系,學校將構建一個開放式、一站式、可擴展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培育平臺,支持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后的課程一般安排課程計劃學時的1/6在實體課堂,其余學時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在實驗室完成,這樣就解決了實驗課時不足的問題。
3 PBL教學模式應用
3.1 教學平臺的選擇
湖北經濟學院的目前使用的網絡教學平臺有Blackboard教學平臺和超星的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其中Blackboard教學平臺采購時間較早,依托校園內網建設。平臺每學期都會開設網絡公選課,累計使用Blackboard平臺的師生達萬余人。超星的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于2018年投入使用,由超星技術人員提供運維管理。該平臺具有考試管理、數據導入、分組討論等多個功能模塊,同時提供上萬種電子圖書、學術視頻、PPT課件等教學資料、學習資源,供老師在教學和備課時使用,老師可以將這些教學資源推送給學生,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習。目前平臺上的課程數量正在快速增加,教師積極性很高,用戶覆蓋面逐步擴大,已經成為主要的教學平臺。
超星平臺上的每個課程有獨立的討論區(qū),師生之間可在討論區(qū)進行互動,討論內容可以與課程章節(jié)關聯,達到針對性教學互動效果,非常適合開展PBL教學。教學過程包括教師發(fā)作業(yè)、批改作業(yè)、試卷、試題、討論答疑,學生對教師授課的滿意度、教授的學生的成績等數據匯總,完成的作業(yè),參加的考試與考試得分、提出的問題、參加過的討論、讀過的書、看過的視頻等數據匯總,按匯總的數據對學生進行排名。授課教師可查看學生完成學習軌跡和學習完成進度。平臺自帶的移動APP學習通可以滿足學生的碎片化學習需求。學校新建的校園無線網絡已經實現了全覆蓋,這為微課的學習和PBL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硬件環(huán)境。
3.2 PBL教學過程
泛雅平臺內建設的《數據庫及應用》具備完整的教學內容結構和知識體系,符合在線開放課程交互式、易拆分整合等特點。有豐富的教學媒體資源和模塊化教學內容,各類基本資源均能按照教學單元、專題或模塊的框架予以合理、有序的組織和配置,能按課程難點、重點和易錯點設計知識點,并能通過知識點有效開展教學。
教師進入課程空間以后,點擊功能導航,選擇PBL按鈕。根據實驗任務創(chuàng)建一個項目,填好項目名稱、項目主題、研究時間。為了給學習項目進行評估和小組成員互評,需要給項目設置評價指標(包括每個指標的分數和互評時間)。第二步,根據各班級人數創(chuàng)建小組,確定適合的小組成員數量和小組數。學生登錄平臺后即可參與已有的項目,并上傳與該項目相關的資料和鏈接,方便小組成員共享。組成員可以發(fā)起討論、共同編寫研究報告、查看歷史記錄、互相評價。教師設置好小組評價和互評的權重后,就可以計算小組的綜合成績,并統(tǒng)計小組的整體學習情況。
3.3 基于PBL的項目設計
PBL教學方法中,學生必須在項目中必須學會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去解決復雜的問題。學生需要做的不僅僅是記住信息,他們需要運用更高層次的思維技能,學會團隊合作,才能獲得知識和技能。數據庫設計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檢測,為此課題組成員專門編寫了實訓項目《客戶訂單管理系統(tǒng)》,并將該項目的評價權重提高。為降低學習難度,教師將該項目分解為多個子模塊,由各組的組長根據本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自由分配,難度較高的模塊對應的分數值也高。項目最后結束時,根據各成員對項目的貢獻度進行打分,成績計入總評。
4 結束語
本文構建了融合PBL的微課程慧教學模式,并在非計算機專業(yè)的數據庫應用課程中實施。數據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平時成績明顯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增強,課堂活躍度大幅提高。
教師在實施PBL的微課程過程中應注意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點和難點,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教學問題的準備上要做到難度區(qū)分。同時,在線助教的問題解答對教師的實時響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學團隊的配備上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紹清,楊濱.高校微課“趨同進化”教學設計促進翻轉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話教育,2014(4):98-103.
[2]朱捷.研學理念結合PBL教學模式的《國際金融》課程改革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15(19):166-168.
[3]陳律.大數據背景下學習分析技術對教學模式的變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4):15-17.
[4]胡小波.本科實驗教學中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6):120-125.
[5]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4):88-94.
[6]韋寧彬.微課在數據庫技術課程中的教學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