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時代中國特色智庫建設,要求著力開展對外交往,強化軟實力輸出功能。我國不少城市智庫在人際互動往來、國際合作平臺建設、城市信息對外傳播、促進城市參與國際事務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也存在交往資源、體制機制和人才支撐等方面的不足。智庫交往是城市對外交往的新亮點,應大力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zhàn)略,為城市智庫賦能和提供保障。
[關鍵詞]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 ? 城市智庫 ? 智庫交往
[中圖分類號] F127;C93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9)03-0064-05
[基金項目] 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 姚宜(1977 — ),陜西咸陽人,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研究方向:區(qū)域經(jīng)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智庫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為智庫發(fā)展指明了方向。開展智庫交往,強化智庫的軟實力輸出功能,是新時代中國特色智庫建設的重要發(fā)展路徑。
智庫交往是指智庫作為對外交往實踐主體,依托與政府決策的緊密聯(lián)系以及專業(yè)政策研究者的身份,與國外政府、科研機構、企業(yè)、國際組織及個人等交往主體開展互動交流,促進信息和思想的跨國界流動,引導公眾輿論、影響國外政府決策。智庫交往也被稱為對外交往的“第二軌道”,相對于政府間的“第一軌外交”,智庫交往作為非官方渠道,具有方式方法的靈活性和廣泛性,在交往雙方增進了解、擴大互信、信息傳遞、開展合作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新型智庫建設的縱深開展,智庫交往日益發(fā)展為中國全球治理理念的特色載體,地方層面的城市智庫交往也在構建地方對外話語體系方面發(fā)揮著獨特作用,成為推進城市對外交往、服務國家總體戰(zhàn)略的重要資源和力量。
一、智庫交往在城市對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1. 智庫交往是城市對外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開展對外交往的目的在于為發(fā)展繁榮拓展國際空間,集聚國際資源要素,提升城市參與國際治理能力和國際話語權。智庫是城市對外交往的重要主體,作為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的有效載體,具有發(fā)揮公共外交功能的獨特優(yōu)勢;同時,智庫具有多主體特征。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外交和綜合性等不同類型的智庫在對外交往中可以和國外的黨、政、軍、民、學、商、媒等官方及民間層面的團體建立起密切聯(lián)系。這些團體都是城市開展國際交流合作重要的交往對象,開展智庫交往有助于城市獲得資源和利益、高效傳播城市形象、實現(xiàn)多元利益等。
2. 智庫交往為城市對外交往提供決策支持。影響對外交往決策的因素紛繁復雜,系統(tǒng)分析、科學決策是城市有效開展交往活動、夯實國際務實合作基礎的重要前提。城市交往需要根據(jù)城市發(fā)展需求和國家總體戰(zhàn)略要求,深入分析不同交往對象、不同交往活動特性,確立交往目標和交往策略。智庫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決策咨詢,是對外交往的“思想工廠”、交往議程的“設定者”、交往活動的“實驗室”。憑借敏銳的嗅覺、深刻的洞察、專業(yè)的優(yōu)勢以及靈活的身份,智庫一方面可以為城市各項對外交往決策進行充分的調研、論證與評估,向決策者提供具備專業(yè)性、科學性、系統(tǒng)性、前瞻性的決策報告,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智庫交往實踐,幫助城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對外交往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有的放矢、精準交往,進而達到提升城市對外交往總體效能的良好效果。
3. 智庫交往是城市對外交往的重要傳播渠道。城市對外交往是傳遞有關城市的知識、情感、意見、愿望和觀念等信息的重要渠道。隨著對外交往和國際傳播融合的不斷加深,城市對外交往對國際傳播的需求日益突出。智庫具有對外傳播思想產(chǎn)品、引導國際社會輿論的重要功能。通過舉辦國際論壇、出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評估報告和刊物,與城市交往對象中的關鍵人士、組織和媒體集中交往等方式,智庫可進行有效溝通和精準傳播,搭建城市交往的交流橋梁,幫助國際社會深入了解城市發(fā)展議題和政府決策,正面引導國際輿論,促進民心相通。
4. 智庫交往為城市對外交往提供重要的人才儲備。城市對外交往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趨勢,活動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發(fā)展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對外交往需要國際化人才支撐,需要各領域專才和綜合型人才來保證交往的高水準與高質量。智庫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首先,智庫注重理論實踐,其人才是應用型專業(yè)人才,不同于一般高??蒲袡C構的人才概念。其次,智庫人才可以輸出到政府和企業(yè),經(jīng)過智庫交往實踐的鍛煉和培養(yǎng),智庫人才可以既是城市對外交往的研究者,又是實踐者和傳播者,為城市對外交往長遠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
二、城市智庫交往的重要功能
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各類智庫在城市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日漸成為城市治理體系結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參與城市公共決策、引導輿論、輸送和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搭建交流合作平臺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同時,積極開展對外交往,為城市國際化發(fā)展做出貢獻。
1. 增進對外人際互動往來。智庫的對外人際互動往來是指以智庫機構所屬人員為主體開展的各類對外交流合作,主要包括智庫人員短期出國參加學術會議、研討會等科研相關學術交流活動或者推進機構、項目合作等國際合作協(xié)商活動;智庫科研人員赴國外高校、智庫等研究機構進行較長時間的訪問學習、培訓研修等;邀請國外學者來華進行講座培訓、會議發(fā)言、顧問咨詢等學術交流。人際互動往來是目前城市智庫對外交往的最普遍形式。智庫的對外人際互動往來是促進智庫擴大本機構國際知名度、走向國際化的基本途徑。從這類活動的綜合影響來看,智庫人員的交往對象往往是具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企業(yè)高層、媒體從事者等,智庫人員通過代表城市與其開展人際互動,在提升城市國際顯示度、促進構建多領域合作渠道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 推動國際合作平臺建設。隨著智庫在國際交往中實踐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建設常態(tài)化、實質性的國際交往合作平臺,成為當前城市智庫交往的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首先是搭建國際學術交流平臺。著眼于服務城市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決策,設置交流合作議題,邀請匯聚國際國內(nèi)專家,定期開展學術研討交流,為城市各領域發(fā)展獻計獻策的同時,提升城市對國際議題的參與度。其次是促進國際合作網(wǎng)絡建設。智庫作為非政府、非營利性的科研機構,在促成國際合作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在開展常規(guī)性的學術交流合作之外,城市智庫在搭建國際交流網(wǎng)絡、開拓國際合作渠道方面也做出了探索。
3. 有利于城市信息對外傳播。在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與國際同行交換信息和研究成果、開展項目合作的同時,宣傳推介城市建設成果和發(fā)展理念,是當前智庫機構正在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4. 促進城市參與全球城市事務。一是為城市走上國際舞臺、參與全球城市治理貢獻智慧,利用自身科研專長和優(yōu)勢,積極為城市進一步深化對外交往、開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出謀劃策;二是利用作為研究性機構的獨立性、專業(yè)性和權威性,參與和承接政府部門的交往任務和工作,直接代表城市參與國際城市多邊交往和全球城市相關事務。
三、城市智庫交往存在的不足
開展對外交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智庫建設的重要要求,當前城市智庫機構在對外交往方面雖然進行了諸多探索,但從黨中央新型智庫建設要求和國外智庫發(fā)展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zhàn)。
1. 對智庫交往的重視不足。從當前各地城市對外交往和新型智庫建設工作實際來看,對智庫交往這一新鮮事物的重視程度仍有較大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智庫交往鮮有納入城市對外交往工作的相關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文件中,二是城市智庫機構對自身的交往能力建設重視不夠。據(jù)統(tǒng)計,廣州地區(qū)270多家智庫機構中,從未進行過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多達213家,占78%,尤其是政府機構智庫均未開展過任何形式的國際交流合作;開設英文網(wǎng)站的僅有14家,占5%,顯示出城市智庫機構對開展智庫對外交往整體上重視不足。
2. 智庫交往資源開發(fā)不足。中國特色新型地方智庫在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與參考之外,還應兼具增強和傳播城市軟實力的功能,因此開展智庫交往也應在思想交流、理論創(chuàng)新等基本任務之外,強化智庫在推進城市公共外交、加強對外傳播、塑造城市形象等領域的作用與職責。這就要求智庫不能停留在常態(tài)化科研交流合作的基本層面上,而是要主動出擊、全面開發(fā),除了要與國外高校、智庫等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外,也要與政府、企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媒體、國際組織和個人等多種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廣泛交往。從當前城市智庫機構交往情況來看,交往資源不足是智庫普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與科研相關的交往資源往往由教育戰(zhàn)線的高?;蚴强萍碱I域的研究機構承接,智庫類機構可從城市層面獲得的交往資源較少,開發(fā)自主性交往資源渠道的能力較為欠缺。另外,從整體上看,存在交往內(nèi)容較單一、交往渠道不豐富、交往層次不深、交往合作對象不夠多元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新型智庫交往功能的充分發(fā)揮。
3. 智庫交往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不足。智庫交往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中的一項新功能、新任務,目前還處于探索開發(fā)階段,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參考,在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障礙也日益顯露,尤其是體制內(nèi)智庫機構在開展國際交流方面面臨較多的條件限制。一是智庫人員出訪交流機制不順暢。雖然在出國審批方面,對于短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等學術交流活動與公務出訪相區(qū)別,予以鼓勵和放寬控制,但在財政經(jīng)費管理方面,仍將該類學術交流列為“三公”經(jīng)費進行管理,使國際學術交流實際較難成行,對智庫開展人際互動交往帶來不利影響;二是智庫合作平臺常態(tài)化機制建設面臨體制困境。如廣州市社科院接受委托運作世界大都市協(xié)會地區(qū)辦公室,如何在人員編制、經(jīng)費使用等體制機制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適應地區(qū)辦公室作為國際組織在華代表機構的規(guī)范運作,仍是需要在實踐中探索研究的問題。
4. 智庫交往人才支撐不足。與高校等傳統(tǒng)科研機構不同,智庫在人才需求方面具有自身特點,偏重于能夠將學術理論和政策研究有機整合的人才。智庫開展對外交往,不僅需要研究人員具有敏銳的政策素養(yǎng)、良好的學術功底,同時還要具有全球視野、通曉國際事務、熟練運用外語等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yǎng)。從目前城市智庫機構的人才構成來看,專業(yè)性人才充裕而復合型人才缺乏的局面較為普遍。雖然各智庫近年來大力引進海外歸國留學人員作為研究隊伍的補充,但從其表現(xiàn)來看,尚未能成為開展智庫交往的支撐力量,不能有效滿足智庫交往需求。復合型交往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城市智庫交往的一個瓶頸問題。
四、新時代推進城市智庫交往的總體思路
1. 觀念上重視
未來一段時期,要加大對城市智庫交往的重視力度,推進“官學合作”,通過地方政府—智庫的緊密合作賦能智庫交往,培育和開發(fā)智庫交往資源,挖掘和強化智庫交往功能,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智庫模式,打造城市對外交往新品牌、新亮點,為推動城市文化軟實力對外傳播、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增添動力。
2. 推進智庫“走出去”和“請進來”
首先,推進城市智庫“走出去”。加快推進智庫“走出去”是智庫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服務城市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強智庫國際合作,實施城市智庫“走出去”戰(zhàn)略。一是智庫人員“走出去”,在目前已經(jīng)開展的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合作,赴國外知名高校、智庫等研究機構進行訪問學習,講學參會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智庫人員交流交往的廣度、深度與成效,以點促面、以個體帶動整體,促進智庫對外交往合作網(wǎng)絡的形成與完善。二是智庫機構“走出去”,借鑒國外知名智庫的經(jīng)驗和做法,在與城市發(fā)展緊密相關的全球重要節(jié)點城市建立智庫機構海外分部或者辦事處,為智庫人員和產(chǎn)品“走出去”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三是智庫產(chǎn)品“走出去”,為全球城市治理創(chuàng)新提供中國城市經(jīng)驗和范例。智庫產(chǎn)品是智庫觀點的顯性表達和智庫能力、價值的主要體現(xiàn),智庫產(chǎn)品“走出去”既是智庫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和國際合作能力不斷增強的過程,也是智庫開展對外交往、實施人員和機構“走出去”的根本目標,這是智庫“走出去”的高級階段,標志著地方智庫機構最終走向國際化。
其次,加強地方智庫“請進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要求地方智庫在聚焦和服務城市的同時,從時代的高度對國家重大需求和重大戰(zhàn)略、世界政治經(jīng)濟形勢和國際理論熱點進行審視分析和把握,加大“請進來”力度,是打造高端化、專業(yè)化和國際化城市智庫的必由之路。一是人員“請進來”。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學者、智庫同行、政府官員和媒體從業(yè)者等以參加研討、國際會議和發(fā)表演講、咨詢顧問等多種形式前來訪問、交流、調研和參與項目、合作研究,在進行思想碰撞、觀點互動的同時借助其人際網(wǎng)絡開展城市相關信息和城市形象的人際傳播推介。二是項目“請進來”。與國外知名高校、領先科研機構、國際組織、智庫和咨詢公司等機構開展項目合作,承接或聯(lián)合開展科研課題,合作成果由雙方共同發(fā)布,借助其在國外的傳播平臺發(fā)出城市智庫的聲音。三是平臺“請進來”。在人員和項目合作的基礎上,通過與國外科研機構合作設立聯(lián)合研究機構或與國際組織合作設立地區(qū)代表處等形式,創(chuàng)設常態(tài)化、機制化智庫國際合作平臺。
五、新時代推進城市智庫交往的對策建議
(一)重視智庫交往
充分認識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對外交往決策中的重要支撐作用,明確智庫交往是城市對外交往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深刻理解智庫交往在輸出城市軟實力、助推城市參與全球城市事務、塑造和傳播城市形象、拓展城市對外交往空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謀劃和布局城市智庫交往,將智庫交往打造成為新時代城市對外交往的新亮點。
將智庫交往納入城市對外交往工作總體議程,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推動智庫交往走上健康發(fā)展的軌道。鼓勵、引導和支持本地區(qū)智庫機構重視國際交流合作,與重點智庫聯(lián)合組成課題組,開展城市智庫交往專題研究。全面實施智庫“走出去”和“請進來”戰(zhàn)略,構建國際化、高端化的智庫交流平臺,打造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的科研合作品牌項目,謀劃引發(fā)國際廣泛關注的智庫科研產(chǎn)品,爭創(chuàng)地方智庫交往新局面。
(二)賦能智庫交往
針對城市智庫對外交往渠道和交往資源欠缺、交往能力不足的普遍性問題,開展智庫交往賦能增效活動,針對智庫交往需求和要求,整合統(tǒng)籌各類智庫交往資源,增強國際交流合作實效,為打造智庫交往新品牌提供服務與支持。
一是加大對國際智庫交往資源的開發(fā)力度。根據(jù)智庫發(fā)展戰(zhàn)略和科研重點,加強與相關國際知名科研和咨詢機構、國際組織、行業(yè)協(xié)會、教育機構以及媒體等的聯(lián)絡溝通,為城市智庫開展學術成果對外推介、科研人員互訪交流、舉辦學術研討、開展課題合作、召開國際會議等搭橋牽線,助力智庫廣泛建立國際合作網(wǎng)絡,加快城市智庫走向國際化、全球化的步伐。
二是拓寬交往渠道,為活躍智庫交往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將智庫交往納入友好城市交往框架,策劃舉辦友城間智庫互訪、聯(lián)合舉辦友城智庫論壇,進一步拓寬智庫交往空間。加大對國際組織、行業(yè)協(xié)會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推動城市智庫機構與之對接合作,擴大非政府主體在國際組織事務中的積極參與,以權威性、專業(yè)性、客觀性的角度發(fā)出城市聲音、傳遞城市信息、講述城市故事。
三是促進智庫樹立國際視野和開放意識,強化自身對外交往能力建設。實施官學合作策略,共建城市智庫交往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進行城市智庫交往的研究、實踐和推廣傳播。針對智庫機構的交往需求,開展外語能力、交往規(guī)則、外事禮儀以及國家安全、涉外事務等方面的培訓或指導。將智庫機構納入城市外事資源數(shù)據(jù)庫,鼓勵和協(xié)助智庫機構開展國際合作資源互換與共享,為本地區(qū)智庫機構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在境外開展活動和設立海外分支機構創(chuàng)造條件和提供支持。
(三)保障智庫交往
圍繞提高智庫交往能力、優(yōu)化智庫交往環(huán)境,從外事管理、經(jīng)費保障和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構建促進城市智庫交往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服務保障機制。
一是以探索新型智庫對外交往管理模式為目標,深化智庫國際交流合作機制改革。在嚴格因公臨時出訪管理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對市屬智庫機構人員赴國外參加會議、交流、調研和培訓等學術活動的支持力度;簡化智庫外事活動、中外專家交流以及舉辦或參加國際會議的審批程序。
二是加大對城市智庫交往的資金投入保障,深化經(jīng)費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對智庫交往的經(jīng)費支持,根據(jù)智庫開展對外交往的性質和特點,研究制定不同的支持和扶助辦法。鼓勵本地區(qū)各智庫機構依托自身經(jīng)費開展智庫交往,加大對智庫交往的宣傳力度,吸引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項目對接捐贈資助智庫開展交往活動。加快科研經(jīng)費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智庫運行特點的經(jīng)費管理制度,尊重科研規(guī)律、交往現(xiàn)實,將智庫科研經(jīng)費、對外交流合作經(jīng)費從行政經(jīng)費管理軌道剝離出來,通過強化資金監(jiān)管和財務審計,保障科研和交往經(jīng)費的合理合規(guī)使用,切實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三是以構建國際化、復合型智庫人才隊伍為目標,探索新型智庫人才管理模式。積極培養(yǎng)開展智庫交往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吸引和留住短缺型高端人才,改革當前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深化智庫人才崗位聘用、職稱評定和績效改革,促進優(yōu)秀人才的集聚與人才隊伍的優(yōu)勝劣汰,夯實城市智庫交往的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偉斌.建設新型高端智庫,努力發(fā)揮智庫功能——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智庫建設重要論述的體會和思考[J/OL].2018-09-07, http://ex.cssn.cn/zx/bwyc/201809/t20180907_4556712.shtml.
[2]關照宇,張婷婷.新時代新型智庫建設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J].智庫理論與實踐,2018(04):44-51.
[3] 王莉麗.美國公共外交中智庫的功能與角色[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12(01):39-42.
[4] 胡鍵.中國智庫的對外傳播研究[J].社會科學文摘,2018(07):113-116.
[5] 栗寧遠.國際智庫話語體系中如何傳播“中國聲音”[J].理論導報,2018(09):39-40.
[6] 李永輝.加強智庫國際影響力的若干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3-08.
[7] 孫洪敏.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新型管理模式[N].評價通訊,2016-05-04.
Abstract: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requires strengthening think tanks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and soft power promoting function. Efforts that city think tanks have made exploring into international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cooperation platform building, city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facilitating cities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achieved favorable results, yet city think tanks still face challenges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talent support, etc.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of think tanks is a new momentum for cities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Strategies of Stepping Out and Inviting in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the international action of city think tanks needs to be given more attention, empowerment and guarante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New Model of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ity Think Tank,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and Think Tank
(收稿日期:2019-02-12 ? 責任編輯:沈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