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加記
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我國高校武術文化建設進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國高校武術文化建設的價值,并且分析當前我國高校武術文化建設與武術文化傳承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文化傳承與發(fā)展措施,促進我國武術文化傳承的同時,為文化強國貢獻力量。而對于高校而言,作為武術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加強武術文化傳承建設與武術文化教育建設。
關鍵詞:文化傳承? 高校? 武術文化? 建設
中圖分類號:G853/8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b)-0173-02
1? 高校武術文化建設的價值
武術文化作為一種傳統(tǒng)民間文化,集合了休閑、競技、健身等多種功能,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且武術文化發(fā)展與傳承也促進了民族體育的發(fā)展。在當前高校武術課程教育當中,必須要加強高校武術文化建設,和學生實際需求、社會發(fā)展實際需要相結合,真正增強學生體育武術文化傳承的自覺性,提高高校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感,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fā)展。
1.1 做好高校武術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加民族凝聚力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注重文化建設,希望能夠提高文化軟實習,真正在我國實現(xiàn)文化自信,并且將這一方面作為我國的戰(zhàn)略發(fā)展要素之一。我國武術運動具有獨特的精神內(nèi)涵,強調(diào)武術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并且在武術發(fā)展的過程中精神內(nèi)涵也得以傳承。在當前武術運動也具有其獨特的時代特色,強調(diào)仁愛守禮、重視傳承。武術文化以及武術運動的精神內(nèi)涵也正式成為了武術文化傳承的根據(jù),對于習武者產(chǎn)生心理洗滌,能夠讓習武者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學會謙讓、寬容,學會自律和感恩。加強文化自信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1.2 做好高校武術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民族的文化自信
武術作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也是我國的“國粹”,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傳承下來。并且武術文化在不同的時代也彰顯出不同的魅力,煥發(fā)出時代光彩。武術文化具有強大的文化負載能力,能夠傳承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因此對于加強我國文化自信而言,武術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不僅僅融合了儒家、道家等哲學思維,而且還融合了醫(yī)學等不同學科的理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成為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目前我國高校在開展武術文化教育過程中,不僅僅在于武術本身的教育,還應該注重武術內(nèi)涵、武術價值以及武術文化傳承的教育,讓學生真正了解武術文化、了解武術傳承,增強文化自信,對于和諧校園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3 做好高校武術文化建設,有利于增進學生的文化自覺
近年來在將文化自信提高到戰(zhàn)略高度之后,我國開始加強文化傳承建設,希望能夠進一步保護文化,而武術文化作為這一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教育必須進一步完善。對于當前高校武術文化建設而言,加強建設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覺,通過引導讓學生自覺地了解武術的來歷、武術的發(fā)展,從中真正了解我國武術文化的核心內(nèi)涵,從內(nèi)心真正地認可我國傳統(tǒng)武術文化。進而能夠激起我國高校學生對民族武術文化的熱情,自覺地去傳承、發(fā)展、創(chuàng)新武術文化,讓武術文化薪火相傳。
2? 高校武術文化建設與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2.1 重視武術教學的競技性,輕視文化性
武術運動作為我國文化傳承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文化戶型,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征。目前在高校進行武術文化教育過程中,必須要秉承著傳承歷史文化的原則進行教育和發(fā)展。但是當前高校武術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僅僅流于形式,注重武術工作形式教育,只強調(diào)動作流暢性和準確性,但是卻忽略了武術文化內(nèi)涵以及精神內(nèi)涵的傳承與教育。而且在進行高校武術教育的過程中,很多老師也墨守成規(guī),采用灌輸式、機械式武術教育方式,不去進行創(chuàng)新,而且在教育中還往往忽略了高校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精神需要,最終導致高校武術課程十分枯燥、乏味,影響了武術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播。
2.2 高校武術教育流于形式
我國高校武術文化教育的傳承時間較短,因此使得高校武術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其中典型的問題是理論教學不足,理論存在相對比較嚴重缺失。雖然在1983年我國獲得了大量的武術資料,但是這些資料還不能滿足我國當前武術文化教育傳承的實際需要。而且目前高校武術教育中僅僅關注武術文化形態(tài)最外端“器物層”做法,這就導致很多學生不去深層次的挖掘武術文化以及武術深層次內(nèi)涵,使得高校武術文化建設成為“空中樓閣”,武術文化真正的教育作用不能實現(xiàn);另外高校中武術品牌建設明顯不足,武術文化本身的自我保護以及強健體魄這兩大傳統(tǒng)功能已經(jīng)不能吸引人們的興趣,因此對于武術文化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
3? 高校文化建設與傳承路徑探索
3.1 以武術教育與文化傳承結合
在當前我國高校武術文化教育中,不能僅僅傳授相關的武術動作以及相關的武術技術,應該更加注重武術文化以及武術精神內(nèi)涵的傳承,讓文化意識滲透到武術教育當中。將武術教育和文化傳承相結合,找到兩者的契合點和貫穿點,將兩者深層次融合,在傳授武術技巧以及武術動作的同時融合體用兼?zhèn)洹⒌滤嚰嫘薜拿褡逦幕?。實際對于高校學生的武術學習而言,不僅僅要了解每一個武術動作、學習武術技巧,還應該了解武術傳承的來源和武術傳承的背景,對于武術文化深層次的精神內(nèi)涵和文化內(nèi)涵也必須要去感悟,讓自己在武術文化學習中得到全面提升。
3.2 合理設置武術課程內(nèi)容,體現(xiàn)文化理念
對于高校武術課程教育過程中必須注重課程內(nèi)容的設置,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教學任務的實際需求來設置武術課程內(nèi)容。目前在高校當中可以建立“理-功-套-用”一體化教育教學體系,首先要根據(jù)武術工作以及武術套路,向?qū)W生進行教育,讓學生真正了解掌握武術工具和武術防御的哲學內(nèi)涵,然后通過訓練來提高武術的實戰(zhàn)效果。在進行武術教育和文化傳承結合的時候,高校以及教育者必須要充分認識到武術文化的傳統(tǒng)屬性和文化屬性,在此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對武術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革,形成現(xiàn)代化的武術整體思想價值體系。經(jīng)過長期探索、發(fā)展與改革之后,在高校中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武術教育教學課程體系,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并融入到武術課程教育當中,高手武術文化的獨特魅力,理解武術運動的本質(zhì)和價值,同時促進自身發(fā)展與提高。
3.3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zhì),加強其語言表達能力
高校武術教師是武術文化傳播的載體,直接影響著武術文化建設以及武術文化傳承的效果,因此在高校進行武術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強教育者的培訓,提升高校武術教師的全面素質(zhì)水平。另外還需要加強武術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以及道德品質(zhì)建設,通過綜合考評保證高校武術教師滿足教育教學的實際要求。
4? 結語
當前我國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強調(diào)文化自信,希望能夠促進我國文化強國,促進我國文化建設軟實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武術文化傳承與教育必須要進一步加強。挽救并傳承我國傳統(tǒng)文化,同時在文化中融入精神內(nèi)涵,提高人們的文化意識,促進我國民族文化的團結,不僅僅讓我國的文化在青年人當中得到傳承,還應該讓我國文化真正走向世界。針對目前高校文化傳承以及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進行改革,滿足學生實際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推動文化傳承,為真正實現(xiàn)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孫杰.論高校武術文化建設的價值及途徑[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6):81-82.
[2] 徐萌.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武術文化傳承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8,37(2):117-120.
[3] 任天平.基于文化傳承的高校武術文化建設[J].田徑,2018(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