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腫瘤類型,育齡期女性是高發(fā)群體,發(fā)病年齡多見于35~50歲之間[1]?;颊甙l(fā)病后,臨床癥狀主要是白帶增多、腹部包塊、疼痛、貧血,是引起流產(chǎn)和不孕的重要原因。由于發(fā)病后癥狀不典型,患者容易忽視,多在婦科檢查中發(fā)現(xiàn),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干預,會影響身心健康。目前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能徹底清除肌瘤病灶,避免病情復發(fā)[2-3]。隨著醫(yī)療技術進步,患者對診療工作的要求提高,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減少對患者的損傷,提高治療舒適度和依從性,成為醫(yī)師的研究重點。為了進一步對比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的應用效果,本文對我院90例患者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年齡20~45歲,平均(32.7±4.6)歲;肌瘤直徑2~11 cm,平均(6.4±1.9)cm。試驗組45例,年齡19~44歲,平均(30.4±5.1)歲;肌瘤直徑2~10 cm,平均(6.2±1.5)cm。兩組患者的年齡、肌瘤直徑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依據(jù)《婦產(chǎn)科學》[4],納入標準:(1)年齡18~45歲;(2)經(jīng)超聲檢查確診,滿足手術指征;(3)患者知情本次研究,有良好依從性。排除標準:(1)精神病史患者;(2)心肝腎或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開腹手術,試驗組實施腹腔鏡剔除術,予全麻,取膀胱截石位,在臍部上緣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在髂前上棘切口,置入手術器械。首先探查宮腔,明確肌瘤的位置、數(shù)量,切開包膜、剔除瘤體,電凝止血后縫合切口,術畢預防性使用抗生素1~3天。
(1)比較手術恢復時間,以排氣恢復、下床活動、住院時間為代表。(2)觀察術后并發(fā)癥,做好準確記錄,常見如感染、腸梗阻、臟器粘連。(3)采用SF-36健康量表[5],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8個維度:①軀體疼痛;②心理健康;③生活功能;④社會功能;⑤活力;⑥情感;⑦角色;⑧總體健康;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排氣恢復、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試驗組出現(xiàn)腸梗阻1例,發(fā)生率為2.2%。對照組出現(xiàn)感染2例、腸梗阻2例、臟器粘連3例,共計發(fā)生率為15.6%。分析可知,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39,P=0.026)。
兩組患者在社會功能、活力、情感、角色4個維度上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在軀體疼痛、心理健康、生活功能、總體健康4個維度上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恢復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恢復時間比較(±s)
images/BZ_121_213_3020_2303_3082.png試驗組 45 21.4±3.5 2.7±0.3 6.3±1.1對照組 45 25.0±4.4 3.0±0.6 7.5±1.4 t值 - 4.295 2.642 4.521 P值 - 0.001 0.010 0.001
表2 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分,±s)
表2 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分,±s)
images/BZ_122_177_417_1193_479.png軀體疼痛 84.6±5.3 81.8±4.9 2.602 0.011心理健康 67.0±3.2 65.4±3.7 2.194 0.031生活功能 90.4±1.7 89.0±2.1 3.475 0.001社會功能 70.3±4.2 68.8±3.5 1.840 0.069活力 64.4±7.0 65.3±6.6 0.627 0.531情感 79.5±4.1 80.2±4.3 0.790 0.431角色 68.9±5.7 69.1±5.2 0.173 0.862總體健康 88.7±4.0 86.4±3.8 2.796 0.006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良性腫瘤,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子宮肌瘤的發(fā)病機制不清晰,主要和細胞突變、性激素水平、局部生長因子等有關[6]。有學者研究顯示,子宮肌瘤具有激素依賴性,GH、HPL等激素參與到子宮肌瘤的發(fā)生、進展中[7-8]。此外,長期性生活失調引起盆腔慢性充血,也是誘發(fā)子宮肌瘤的重要原因之一[9]。目前治療以手術為主,能徹底清除腫瘤病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避免病情復發(fā)。隨著醫(yī)療技術進步,微創(chuàng)手術在臨床上的應用更加普遍,與此同時也對手術操作提出了高要求。
本次研究中,選取90例患者分組對比,其中試驗組實施腹腔鏡剔除術,相比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的優(yōu)勢如下[10-11]:第一,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能避免臟器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加快術后恢復;第二,腹腔鏡器械具有放大作用,能準確觀察病灶的形態(tài),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微小病灶;第三,術后疼痛程度輕,相關并發(fā)癥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舒適度,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質量。值得注意的是,腹腔鏡手術對臨床醫(yī)師的要求高,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知識體系,還要積累豐富的手術經(jīng)驗。否則可能造成意外損傷,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例如腸梗阻、臟器粘連、感染等,一方面延長恢復時間,另一方面會加重經(jīng)濟負擔。
文中研究顯示,試驗組排氣恢復、下床活動、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2.2%vs.15.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生活質量上,試驗組軀體疼痛、心理健康、生活功能、總體健康4個維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和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2]。說明:相比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的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肌瘤療效優(yōu)于開腹手術,能縮短恢復時間、減少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