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明
摘要:語文學科本身更像是一門藝術,道德教育涵蓋面廣,在傳道受業(yè)解惑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陶冶情操,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中學生,努力完成教書育人的本質工作。初中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作為老師應該緊抓德育教育,依靠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優(yōu)秀的育人手段,幫助學生激發(fā)想象力,從各個方位進行把握,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育過程中,唯有正確處理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的關系,才能使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德育教育
1.用高尚的師德風范陶冶學生情操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表明師德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來說是巨大的生動的教育力量,會感染和影響每一位學生。正是如此,教師不僅要注意言教,還要在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質。從身教影響學生,事事從我做起,為人師表,率先垂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注意道德素質的提高,具有潤物細無聲的關愛之心、強烈的事業(yè)心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崇高的愛,純真無瑕的愛。它是教好學生的感情基礎和前提,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在當今搞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時候,奉獻精神同樣是我們所需要的,同樣是每一位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所應具備的。在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中,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師德感染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二十一世紀教育新形勢下,要做名副其實的良師益友,必須不斷提高師德素質,努力完善自我,從而很好地促進語文知識的學習,為語文知識的吸收起到推動的作用。
2.精選典型課文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睈蹏髁x教育是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典雅精致、膾炙人口,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以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情懷。比如《黃河頌》,作者在贊頌黃河對中華兒女的哺育之情及其雄渾壯闊的氣勢的同時贊美了黃河的偉大堅強,表達了對黃河、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的情感;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集中體現(xiàn)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大義凜然的情操、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
3.有利于德育滲透的互動探究式學習課堂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jù)這些特征組織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經(jīng)常性的表揚和肯定,設計豐富有趣的闖關游戲,歡樂愉悅的歌曲演唱和課前導學中的音頻、視頻或圖片的上傳、分享,形成具身認知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境感受,符合學生形象認知的特點。其次,在如今信息化技術普及的時代,平板、手機普遍使用,學生對于利用智能終端學習的能力相應提高。學生對于利用智能終端學習的興趣濃厚,在云端一體化學習平臺上的交流更自由、通暢、便捷,學習效果更顯著。為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互動探究式學習成效,筆者設計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3.1課前自主,互動學習。
教師通過“慧教云”平臺,推送“課前導學”任務,學生通過平板、手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觀看微課,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導學“任務,與同學進行在線分享交流;教師針對學生上傳作業(yè)及時進行批注,整理學生作業(yè),制作課件。以“先學后教、自主高效”為理念指導教學,凸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把握教學節(jié)奏,設計有效的教學手段,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xiàn)信息化與語文課堂的有效融合,培養(yǎng)學生利用智能終端進行自學的能力。
3.2檢查作業(yè),反饋評析。
教師打開“教學助手—在線檢測”,查閱學生的檢測情況,診斷學情,針對錯誤及時反饋評析,力求及時掌握鞏固本課生字詞。學生與教師共同查閱字詞檢測情況,交流反饋錯誤題型,及時掌握本課生字詞。
3.3闖關情境,趣味學文。
教師創(chuàng)設闖關情境,講述故事,設計故事內(nèi)容,創(chuàng)設具身認知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4拓展延伸,仿寫創(chuàng)作。
教師提問:除課外中介紹的天然的指南針外,大自然中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總結學生發(fā)言,出示相應課件,講解分析。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回家的自學情況,進行課外知識延伸,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
3.5暢談收獲,共享心得。
教師引導學生暢談本堂課中的學習心得與收獲:這節(jié)課中你懂得了哪些知識,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分享一下你此刻的心情。通過暢談學習心得與感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
3.6課后作業(yè),互動分享。
教師在“教學助手-課后作業(yè)”中布置課后作業(yè)。學生將課堂上未完成的或需修改的作品完成后,上傳至“課后作業(yè)”交流分享。通過“課后作業(yè)”進行交流分享,實現(xiàn)師生、生生互動,鞏固課堂知識。
結語:
語文學科是集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于一體的綜合學科,思想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涵蓋面較廣,里面有許多適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初中語文教師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道德教育的要求和課程中的教育因素,讓學生在快樂創(chuàng)造中學習語文,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陶冶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的中學生,努力完成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
參考文獻:
[1]閆靜.讓生活化語文閱讀教學綻放光彩[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 (09).
[2]張霞茹.試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J].學周刊,2018 (27).
[3]沈榮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課外語文,201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