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潛
摘 要:閱讀和聽力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就要求教師無論是在課堂內還是課后都要設計一些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該方面的技能。文章結合教材的要求及實際教學情景,探討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和聽力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閱讀;聽力;教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02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3-0064-02
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各類程序和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牢固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并具備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下面筆者根據書本和學情,并結合自己教學中一些有意識的實際做法,探討提高初中學生“聽力”和“閱讀”兩方面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一、聽力訓練
(一)聽是為了理解他人所傳達的信息,這需要學生對輸出的語音單詞句法甚至是所反映的背景知識都有一定的儲備
教材的每個單元安排了一個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要求學生掌握相關詞匯、語句,并配備一定量的聽力練習,由淺入深地進行學習。教師要以教材為基礎,幫助學生記牢每個單元所學單詞,因為離開了詞匯,聽力理解只是空談。重要句型也要熟練掌握并且能適當靈活運用,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聽到相關句子時不慌張,能夠及時做出反應。而教師在單元教學中也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讓學生對英語國家的習慣、風俗、歷史等有一定了解。
(二)充分利用好書本上的聽力材料,做到精聽
除了要求學生完成題目,還要求學生力爭聽懂每一句話甚至能模仿聽力原文自己編造相關對話。教師指出聽力要求,放第一遍時,學生力求聽懂大意,放第二遍時能夠按要求完成題目。這樣避免了學生只為寫下答案而忽略理解,變成“應試型”。再次播放錄音,讓學生跟著復述,不僅能糾正語音語調,而且扎實地鞏固了本單元的主題內容。
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Section B 2a的錄音材料:獅隊經紀人用很有鼓動性的語氣勸Michael“join the Lions”,之后回到家里,Michael的父母和他又嚴肅討論這個問題。在此段錄音中,語音語調非常切合對話人的身份,而且對 “become a Lion” 做了利弊分析,很多短語都很有用,也為接下來的閱讀部分“If you become an athlete, will you be happy?” 做了鋪墊。這樣的錄音可以讓學生多模仿。
另外,對錄音材料中出現的生詞和句子,教師要予以適當講解??傊纫呀滩穆犃Σ牧铣浞掷?。再采取“挖空”的方式反復練習,給基礎好的學生布置錄音材料的背誦任務。
(三)適當補充課外聽力練習
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周都安排了一天早自習作為全年級的聽力訓練時間,由教師親自錄音,統(tǒng)一播放、統(tǒng)一講解,這種泛聽練習作為課本的補充是很有必要的。學生主要以理解聽力內容,并能答對題目為目標,并不要求聽懂每個詞句。相比于之前課本聽力的高要求,學生更容易獲得肯定并更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早上也是學生精力最充沛的時候,學生此時狀態(tài)頗佳,是訓練聽力的最佳時機。
另外,筆者每個星期都會進行一次單元測試,其中就有聽力考題,但有時候只考筆試部分,等發(fā)下卷子講解時再放聽力。這是因為學生需要教師當場放錄音當場解答一些疑難,比如必要的聽力技巧,或者一些關鍵字詞句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整個材料的聽力理解。而有的教師僅僅是考試中放一遍,發(fā)下卷子后對聽力部分只是簡單核對,或者可能想要再放一遍但苦于沒有時間,所以只是口頭復述并講解一下。
畢竟中考還是以題目的形式考查學生,所以平日訓練中教師可以教學生一些聽力技巧,比如之前要迅速瀏覽題目,猜測可能會談及的主題,做到心中有底;積累一些詞匯,做到處變不驚;遇到實在聽不懂的詞語時,切勿思維還停留在原處,而應把注意力放在對語篇的整體理解上;保持穩(wěn)定的心態(tài),一題沒答出來不要緊張,更不要因此埋怨而產生心理抵觸放棄后面的答題。
(四)提高課堂上英語的使用率,并輔以課外活動
教師在課上應盡量用英語授課,復雜句可以用簡單英語表達,還可以輔以多媒體、肢體語言等幫助學生理解;定期讓學生觀看一些英語電影和節(jié)目,并教授英文歌曲,讓學生產生更大興趣,了解真實英語環(huán)境中的語言表達。
筆者有時會在正式上課前五分鐘或者下課前五分鐘適量播放他們可能愛看的視頻等。比如在教九五班時,雖然中考壓力大,但我偶爾放英語視頻,既能緩解學生們的壓力,也能讓其練習英語聽力。伊萬卡·特朗普的演講視頻就很勵志,而且很多單詞都是學生學過的,他們也很有興趣聽。筆者還會鼓勵學生設定目標,如達到目標便會利用考試后的晚自習放映英美電影。
二、閱讀訓練
閱讀無疑是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閱讀的過程絕不是被動接受作者的觀點和信息,而是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的一種互動。初中英語閱讀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掌握一定的詞匯,并能從中獲取重要信息。筆者現任八年級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在此就八年級下冊Reading部分談談自己的具體教法和體會。
(一)要求學生課前做足預習工作
采取先自主學習,后講授補充的辦法。筆者認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對英語掌握程度的提高,教師應該酌情放開手,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增加學生自學的比重,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和時間,這也是減輕教師課堂負擔、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并提高他們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需要。
(二)教師應該提供必要的幫助
在學生自己預習和學習之前,教師應注重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因為大多數初中學生還不具備完全獨立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發(fā)揮引導性的作用。筆者對學生的要求是:抄寫閱讀部分的單詞兩遍,并在課文中用三角形符號標記和寫上中文意思;看標題、圖片及新單詞,預測文章主要內容;在文中標記段落開始第一遍略讀,掌握每段主題句;完成講義(筆者所在學校實行集體備課,每單元由一人負責,包括出講義,講義正面為本單元重點短語詞匯和句子,背面是為Reading部分設計的一些題目,包括正誤判斷或回答問題等);最后詳讀一遍,翻譯重點句子;提出問題,有疑問的地方標記。
(三)精心備課
備課是復雜而精細的過程, 教師一定要做到有備而講,不打無準備之仗。首先閱讀部分比較冗長,筆者所教班級有幾個是在下午上課,學生通常精神沒上午那么集中,所以我會提前想好一些活動,在正式上課前合理安排1~2分鐘的活動,比如聽一首歌曲,講一點歷史故事或幽默故事,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開始不至于枯燥沉悶,學生也就更有興趣聽接下來的課程。接著先帶讀單詞,閱讀部分的生詞通常多而難,可以采取各種形式多讀幾遍。最后引入主題,討論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但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需要精心準備,力求問得生動鮮活,還可以用上一些新單詞和課文中即將出現的短語,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等形式積極展開討論。如Unit 2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一文中我設計了如下問題: 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think you are under too much pressure?Did you complain about your lifestyle? Do you fit today's stressful life?What kind of classes do your parents send you to?Do your parents like to compare you with other students? Doctors say children need to plan for themselves. Do you agree? ?What do you think of it?這些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共鳴和積極討論,可以說是閱讀文章的 “key words and phrases”, 為接下來正文部分的講解做了很好的鋪墊。
引入部分還可以適量加入相關材料和背景的介紹。 教師在上課前可以適當準備并查閱一些信息,如在Unit 3 Reading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中, Dr.Martin Luther King是中心人物, 但由于文化差異,諸多學生對這一著名人權領袖比較陌生,對他的歷史地位及在美國近代史上的深遠影響沒有體會,因此對課文描述內容的理解會有難度。這時候,教師必須先臨時充當歷史老師的角色,先講講Dr.Martin Luther King所在時代美國的歷史背景和他所做的貢獻。當我花3、4分鐘生動并帶有感情地告訴學生美國黑人當時受到的歧視以及Martin Luther King是怎樣領導反歧視斗爭并為黑人和平爭取正當權利時,學生都被鮮活的素材所吸引,聽得很入神。馬上我便用簡單英語引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Dr.Martin Luther King被謀殺的事件(However, he was murdered on April 4, 1968), 而且告訴學生這引發(fā)了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黑人抗暴運動(So this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modern American history. Many Americans still remember what they were doing when they heard about the event.)。當學生了解這些背景知識后,對課文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而且因為有了這些材料做基礎,提高了課堂效率。接下來學生閱讀起來更有信心,更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也能容易融入文章角色(Robert Allen回憶當時場景)去身臨其境地體會那種國家英雄被謀殺后的震驚以及深深的惋惜(“We couldn't believe it. School closed for the day, and Robert and his friends walked home together in silence.”)。筆者感覺那堂課效果很不錯,既讓學生了解了必要的美國歷史知識,又讓學生主動通過閱讀去探求了更多的信息,充分達到了閱讀的目的。
總之,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采用符合教育學和心理學規(guī)律的正確方法去調動學生積極性,并“授之以漁”,幫助學生切實提高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步獲得進步,并收獲英語學習上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美]柯頓 ,[美]達爾伯格.語言與兒童——美國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指南[M].唐 ?睿,等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2]祖 瑞.《牛津初中英語》新教材單元話題與中考英語閱讀理解題的關系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2010(4):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