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的教學工作中,歷史一直是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同時,歷史的文化性和厚重感是其他學科所沒有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經(jīng)常只注重對教材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歷史本身的趣味性和文化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任課教師應該如何開展初中歷史的教學工作,以突出歷史的趣味性和文化性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所以,本文從實際出發(fā),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課堂實踐,探討具有趣味與詩意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趣味教學;課堂研究
初中的歷史教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關系著學生歷史文化的構建和個人情操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修身的重要學科。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由于應試教育的思維慣性以及老師和學生的意識重心在于對知識的記憶和背誦,導致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對于歷史的趣味性和文化性的內(nèi)涵講解不夠深入,使得學生沒有真正地領會歷史學習的深層意義,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
一、 改變課堂結構,增強歷史課程趣味性
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結構中,我們的教學重點主要是放在對歷史知識的講解和背誦方面,比如,我們需要記憶在某一年發(fā)生了什么樣的大事,這一大事對后代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等等,教學過程枯燥無味,很難讓學生提起興趣,不利于歷史的學習和本質(zhì)教育效果的提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改變課堂的教學結構,運用一些教學技巧來提高歷史課堂的趣聞性。
例如:在學習《明朝君主的加強》這一課時,我們可以運用課堂辯論的方法,從某一個方面切入,來讓學生分為兩個陣營來進行辯論,比如:針對“明朝特務機構的設立對明朝的影響是好是壞”這一課題進行討論,正方可以從特務機構對官員的監(jiān)督和控制,來保證官員的廉潔奉公,加強中央集權這一個方面來進行論述,反方可以從言論控制對民眾的壓迫和冤假錯案的發(fā)生方面來進行探討。然后讓不同陣營的學生自己去搜集資料,運用實際的歷史事件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并在課堂上進行辯論。通過這樣的形式,讓課堂的氛圍活躍起來,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辯論,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二、 注重課堂拓展,加強歷史課程文化性
在初中的歷史課程中,由于歷史的內(nèi)容的非常龐大,而課時又非常有限,使得初中的歷史課程和教材講解都比較淺顯,犧牲了歷史的深度來達到歷史的廣度,對初中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非常正確的選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為了增加歷史的文化滲透,我們可以在課堂中進行一些適當?shù)耐卣?,來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彌補教材中歷史文化不足的缺點。
例如:在學習《中華文化的勃興(二)》這一課時,課文上關于老子的簡介非常少,讓人很難理解老子這個思想家平生和思想形式,不利于歷史文化的養(yǎng)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些補充:李耳,字伯陽,又稱老聃,后人稱其為“老子”(古時“老”字的讀音和“李”字相同),楚國苦縣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存世有《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通過這樣補充,讓學生能夠從各方面全方位地了解老子相關知識,并與自己知道的傳說和歷史故事相結合,更有效地理解老子的思想觀點,加強學生的歷史文化學習。
三、 結合歷史趣事,提高歷史課程故事性
歷史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歷史本身就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組成的,而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的道理,這也是歷史這門學科存在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由于對成績的過于重視,我們經(jīng)常忽視或者淡化歷史的故事性,將重點放在一些意義不大的年限和思想理論的背誦方面,使得原本非常有趣的一門課程,變成了單調(diào)枯燥的文字背誦,背離了歷史課程的本質(zhì)。因此,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在歷史課程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學習和理解一些歷史道理,提高歷史課堂的故事性。
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時,我們可以在課程中穿插一些我們先輩的抗日故事,讓學生深刻地感受我們先輩的艱難求索和血淚付出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比如:“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百團大戰(zhàn)中使用辣椒炮彈”等等,通過這樣的故事,讓學生體會當時形勢的嚴峻和革命先輩的不易,使學生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以及自覺地守護保衛(wèi)來之不易的和平。
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歷史知識,更要讓學生領略歷史本身的趣味和文化底蘊,讓學生愛上歷史,主動學習歷史。因此,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將歷史的趣味和詩意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全面了解歷史的特點,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陶強.讓中學歷史課堂充滿趣味與夢想之策略[J].華章,2012(11).
[2]王玉網(wǎng).用趣味與夢想給力歷史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6):41.
作者簡介:
楊文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友愛南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