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
一、引言
學校操場,一位小學生在眾目睽睽下把母親推倒在地,原因是母親沒能及時給自己送校服;超市門口,一個孩子邊在地上打滾,邊嚎啕大哭,只是因為大人買的東西不合自己的要求;游戲室里,一位少年與前來阻止自己玩游戲的家長扭打成一團。我們不禁要問: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我們尚德教育抓了幾十年,為什么不孝典型一抓一大把?
究其原因, 我認為,一是以獨生子女構成的學生群體缺少孝順心和責任感,驕奢任性,孝道意識日益缺失,不懂得珍惜父母養(yǎng)育之恩,漠視師愛、父母之愛及社會關愛之情,自私冷漠,對自己對別人缺乏最基本的責任感;二是由于教育制度及評價體系的不健全,社會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大多數(shù)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學生時重智育,輕德育;重功利,輕素質(zhì),學校忽視對學生情感和人文素質(zhì)的教育。
以上原因不僅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時也會給我們尚德教育埋下隱患。我認為以“孝心”培養(yǎng)為切入點, 將中華傳統(tǒng)的孝文化精華融入尚德教育中,來提升學生的道德境界。
二、認知層面——培養(yǎng)孝心意識
(一)了解“孝”字來歷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zhì)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
(二)孝心教育在尚德教育中的作用
孝是形成古代和諧人際關系的精神力量,始于愛父母,推及于兄弟之愛,夫妻之愛,親戚之愛,宗族之愛,鄰里之愛,師友之愛,國家之愛,人類之愛,所以說孝是增強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基礎。孝心教育培養(yǎng)素質(zhì)和諧的學生群體,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起點,更是在構建完美人格。加強孝心教育,在學生中大力倡導孝道中的忠孝仁愛、謙和禮讓、誠信守義,對培養(yǎng)學生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言行一致、真實好善等理想人格具有積極作用。加強孝心教育,能使學生更加注重與父母溝通,吸取父母的人生經(jīng)驗,接受父母的指導,實踐父母的期望。
三、實踐層面——踐行孝心特色活動
(一)利用書籍 “盡孝為榮”, 營造輿論導向。
小學生可塑性很強,老師應抓住點滴時間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利用誦讀以“孝”為主題的經(jīng)典詩文,如《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孝經(jīng)》《古今孝親故事》等,讓學生知道“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枕溫衾”等,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古人的孝親之情,對學生進行孝心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孝言孝舉”?!靶⒀浴庇校浩鸫矄柭曉纭⑦M門忙報到、出門打招呼、睡前道晚安、分別說再見、感激表謝意等。這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由良好的習慣、動機出發(fā),反復實踐,最終達到孝心觀念的形成。
(二)利用習作,編寫孝敬筆記
孝敬筆記就是將平時所做的有關“孝心”的事情加以記錄,由于每個人所做的事不同,每個人的習作水平不同,所以倡導學生寫真實的孝敬日記,不需要華麗的詞藻,這既是教育學生誠實的一面,也是孝心的真實行為。在“孝敬筆記”中,還有學生自評、家長評定等欄目。讓學生的努力歸結自己所做的事,于是一篇篇孝親敬老為主題的優(yōu)秀文章就誕生了。
(三)設計親情作業(yè),強化孝心行為
1.為父母洗腳
一年級時,我布置了一項親情作業(yè),回家為爸爸媽媽洗腳,第二天全班小朋友都完成了,并且得到了父母的表揚后心里美滋滋的,家長的話更是讓人感動,有個家長說:“女兒今天把洗腳水端到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很感動,不僅覺得一天的勞累消失了,還讓我們有了零距離的交流。她能懂事,我們很欣慰!”
2.為父母送祝福
我讓孩子親手做賀卡,上面寫一些祝福的話,在父母生日那一天,悄悄放在父母經(jīng)??吹臅锘蛘叱S玫奈锲废旅妫o父母一個驚喜。
三八婦女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提醒孩子為父母送上一份祝福,哪怕就一句:“祝媽媽節(jié)日愉快!”
3.給父母一個擁抱,對父母說聲“謝謝”
在父母接送孩子時,孩子都要真心地擁抱父母,并說一聲謝謝,話語不多,但能讓孩子心中有父母,時刻不要忘記父母的辛勞。
讓孩子從小了解孝親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每個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顧而長大成人,這種生命創(chuàng)造及養(yǎng)護的客觀事實使人類產(chǎn)生了報恩意識,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盡全力贍養(yǎng)父母,盡“反哺”義務。
(四)利用家庭學校,家?;樱纬珊狭?/p>
小學生年齡小,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因此,我利用家長會,讓家長明確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
四、效果層面——孝心教育在尚德教育中的效果
孝心教育活動從表面上看是協(xié)助家長做工作,其實是家校雙贏,因為聽家長話的孩子往往會聽老師的話,而聽老師話的孩子不一定會聽家長的話,那么孩子在家接受家長學習上的監(jiān)督也就無從談起了。實施“孝心教育”以來,家長對我們的孝心教育特色予以了高度評價,有孝心的學生撐起了和諧的家庭。
通過近幾年來的教育實踐,孝文化教育逐漸成為尚德教育的陣地,促進了和諧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班級的建設發(fā)展。新型“孝文化”體系的構建培養(yǎng)了學生感恩的人格及良好的孝行,能夠做到孝心獻父母,幫父母洗碗、拖地、掃地,會關心問候父母,主動與父母溝通并分擔生活上的煩惱;誠心獻老師,仔細聽講,認真做作業(yè),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正確對待老師的要求,真誠接受老師的批評;愛心獻社會,尊老愛幼,遵守社會公德。孝道文化的建設,讓孩子們收獲了品德,讓教師收獲了感動,讓家庭收獲了幸福。
總之,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意識非常必要,它為尚德教育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和準確的切入點。通過實施孝心教育,學生的學習動力、行為習慣、自主能力、合作意識和道德情感均有明顯提高。但培養(yǎng)學生的孝心感恩意識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讓學生真正懂得識恩、感恩和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