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惠民之教育
學校教育,事關千家萬戶的下一代,國家的未來,當之無愧是“最大的惠民工程”。但沙朗民族實驗學校的故事不止于此。
這所小學的學生以白族為主體,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必須課程外,還開設了刺繡、扎染、茶藝、葫蘆絲、揚琴、竹笛、陶笛、中阮、琵琶、古箏、二胡等11門民族文化課程和《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國學經(jīng)典課程,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人生埋下了一顆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
在云南像沙朗民族實驗學校這樣的中小學校有不少,它們的成功實踐,不僅有利于當下的校園、家庭和社區(qū),也必將積極地改變著未來。
·校園一角·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當溝通民族與世界之間的橋梁變成教育,民族文化的惠民性得以放到最大。
五華區(qū)沙朗民族實驗學校位于昆明西北部的沙朗。這里距離昆明市區(qū)16公里,一座座白族風情濃郁的民居順著山勢參差排列,平整寬闊的公路兩邊一派田園風光。五華區(qū)西翥街道辦事處沙朗片區(qū)下轄6個村民委員會,主要居民是白族和漢族,是昆明市較大的白族聚居區(qū)。沙朗民族實驗學校的校長李雄偉告訴記者,學校的學生多來自本地,也有部分來自相鄰的富民,少數(shù)民族學生大約占全校學生的67%,其中95%以上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是白族。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為了加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也為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孩子們進入學校后,除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必須學習的課程,學校還專門加入了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包括刺繡、扎染、白族舞蹈“霸王鞭”、茶藝、葫蘆絲、揚琴、竹笛、陶笛、中阮、琵琶、古箏、二胡等11門民族文化課程。
一開始,大多數(shù)孩子都只是把這作為課外興趣,然而數(shù)年的學習往往能讓這些內(nèi)容成為他們一生的愛好甚至事業(yè)。李雄偉告訴記者,從沙朗民族實驗學校走出去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不少人走進藝術院?;蛘邚氖滤囆g工作。沙朗也逐漸為外界所知,正在謀劃發(fā)展旅游業(yè)。從個人,到家庭,乃至整個鄉(xiāng)村,因為民族文化,迎來了全新的改變。
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無愧于“最大的惠民工程”的稱號。
·國旗下的演講·
·學生刺繡作品·
沙朗擁有天然的溶洞和地下溶洞,有“小大理”的美譽。走進沙朗民族實驗學校,瞬間被濃郁的少數(shù)民族風情擊中。青瓦白墻,飛檐翹角,至圣先師孔子的雕像帶著千百年前的智慧默默注視著一代一代的學子,宣傳欄上是一排排竹簡,雕刻著祖先們的歷經(jīng)時間考驗的教誨,墻面上裝飾著書法作品和以黑灰色為主色調的水墨畫,大片的留白,流暢的線條,綠樹掩映,涼風習習,來自傳統(tǒng)文化的雅致之氣迎面而來——這是沙朗民族實驗學校推進民族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在學校推進花園式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學校通過黑板報、手抄報、走廊文化、天花板文化、樓梯文化、班級文化、花園走廊等形式,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營造儒雅、清新的校園氛圍。
同時,學校也在積極修煉民族文化傳承的“內(nèi)功”。記者了解到,自2014年開始,學校正式啟動了“鄉(xiāng)村少年宮”項目,將白族民族文化內(nèi)容納入“鄉(xiāng)村少年宮”教學。迄今為止,學校緊跟時代發(fā)展,陸續(xù)開設了體育類、民族傳承類、益智類、書畫手工類4個大類共33門“鄉(xiāng)村少年宮”教學課程,其中既包括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也包括航模、機器人等新興尖端的科學課程。
邁克爾遜重整旗鼓,繼續(xù)做觀測“以太”的實驗。1887年7月,邁克爾遜和西利瑟夫大學的莫雷(W.Morley)教授合作,莫雷有一個設備很好的實驗室。他們信心滿滿,認為極有把握獲得成功。他們將光走過的路程增加了10倍,為了減少轉動的摩擦,他們還把安裝光學儀器的大石板浮在水銀面上。
民族文化教學是最主要的,其中除了常見的刺繡、扎染、茶藝、竹笛、葫蘆絲、古箏、剪紙等,也包括相對冷門的中阮、象棋、中草藥研究等。孩子們“玩”得開心極了,以中草藥研究為例,負責的老師在校園里種了草藥,孩子們課余時間就跟著老師在林子里“鉆”,觀察中草藥的生長,了解其特性,徜徉在中醫(yī)的海洋里不可自拔。扎染項目一直是“鄉(xiāng)村少年宮”的重點項目,每年報名都是“爆滿”,課堂上,孩子們跟著老師,用各種工具縫、絞、綁、夾,然后把布染色,攤開一晾,藍白相間的圖案千變?nèi)f化,讓人目不暇接。
·升旗儀式·
在愉快得看似“玩樂”的學習中,沙朗民族實驗學校的孩子們以另一種方式打開了通往未來的大門。
目前,沙朗民族實驗學校實施的九年一貫制,孩子們將在學校度過9年。這在實現(xiàn)中小學教育教學有效銜接的同時,也讓民族文化傳承推廣有了豐盈的沃土。
學校副校長張國璽介紹說,根據(jù)課程特點和孩子們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的學習內(nèi)容是《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經(jīng)典,在搖頭晃腦的誦讀中,純凈的小心靈已經(jīng)染上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雅底色。升入三四年級后,孩子們已經(jīng)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可以根據(jù)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要學習的課程,學校再根據(jù)報名的情況進行調整優(yōu)化。
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學習,孩子們已經(jīng)能達到相當?shù)乃?。張國璽告訴記者,在學校的組織下,“鄉(xiāng)村少年宮”的孩子們已經(jīng)成立起了一個民樂團,在學習、表演少數(shù)民族尤其是白族音樂的同時,還致力于挖掘沙朗地區(qū)鮮為人知的民族小調。在孩子們定期學習排練下,民樂團目前已經(jīng)能夠演奏云南知名民族音樂曲目《彩云追月》,另一曲《金蛇狂舞》正在練習中。
在合適的時候,張國璽考慮為民樂團組織一場展演,邀請專業(yè)人士、家長和全校師生來觀摩孩子們的表演。他告訴記者,這有助于讓孩子們充分認識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鼓勵孩子們學習;同時也能讓家長和社會了解到學校在民族文化傳承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爭取他們的支持。
傳承-學習-展示-爭取支持-促進傳承,這是沙朗民族實驗學校的經(jīng)驗之談。據(jù)張國璽介紹,其實一開始也有家長質疑,在升學壓力很大的情況下,還增加了如此吸引孩子們的課外課程,會不會影響孩子們的成績。然而,在觀看過孩子們表演的一場《霸王鞭》之后,家長們打消了質疑——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魅力,也真實地看到它帶給孩子們的快樂和自信。
已經(jīng)升入九年級的楊若華同學說,自己雖然是白族,但是在進學校之前都對這些沒太大感覺。學校給了她直面本民族文化的機會,第一眼,她就沉醉了。“好驚訝好神奇的感覺。我小時候只聽過一些白族兒歌,那是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白族有這么豐富、濃厚的文化,很多東西都非常精美?!贝撕螅瑮钊羧A在學校先后學習了扎染、刺繡和民族樂器。隨著自己身上“民族”的標簽越來越顯眼,楊若華覺得自己掌握著一種很多同齡人都不懂的傳統(tǒng)文化,這讓她更加自信。同年級的王興蕊是漢族,也在“鄉(xiāng)村少年宮”學習扎染、古箏、葫蘆絲等課程。她說,這些是藝術,很美,能讓人變得更加豐富、更包容、更有內(nèi)涵?!拔抑蠡蛟S不會從事相關的工作,但是我肯定,這些會是我一生的愛好?!?/p>
民族文化,以另一種方式幫助她們打開了通往未來的大門。記者了解到,因在民族文化傳承方面獨具特色,沙朗民族實驗中學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香港、澳門等地知名學校建立了友好學校關系,組織學生互訪游學。沙朗民族實驗學校的孩子們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展示本民族的刺繡、扎染、小三弦等,收獲了滿滿的贊揚和善意。2018年,中央文明辦、教育部、財政部聯(lián)合舉辦的“放飛夢想快樂成長”2018年首屆全國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交流展示匯演活動在河南省洛陽市舉行,沙朗民族實驗學校是云南省唯一一所學校代表。此外,學校還先后獲得過省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學?!薄胺俏镔|文化傳承示范學?!钡确Q號,作為云南省的“均衡教育迎國檢”受檢單位接受嚴格檢驗。
·文化宣傳欄·
畢業(yè)之后,學校“鄉(xiāng)村少年宮”這個“師傅”領進門的任務就算完成了,以后的“修行”看孩子們自己的選擇。張國璽告訴記者,很多孩子會走上專業(yè)學習的道路,找專業(yè)老師或者培訓機構培養(yǎng),甚至成為藝術生、特長生,最終成為專業(yè)人士。“我們沒有進行全面追蹤,據(jù)我掌握的情況,從我們學校走出去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不少進入云南藝術學院學習。他們的積累和沉淀,和學?!l(xiāng)村少年宮’的培養(yǎng)不無關系?!?/p>
這背后是沙朗民族實驗學校一代又一代老師們的艱辛付出。張國璽告訴記者,目前,在“鄉(xiāng)村少年宮”擔任老師的,有不少外聘的民間藝人。這一項目的經(jīng)費主要來自民族宗教、文明等部門,大部分都用來維持項目運轉,少部分用來發(fā)放外聘的民間藝人的補貼。本校的老師們一直在做“義務勞動”,很多老師考入學校的時候并不掌握民族文化知識和技藝,只能跟著民間藝人學習,自己領會之后再教給孩子們。在“鄉(xiāng)村少年宮”的日常教學中,本校的老師們并沒有報酬。為了讓教學課程和“鄉(xiāng)村少年宮”的興趣課程均衡發(fā)展,民族文化傳承教學的時間都選在了課余。雖然非常辛苦,但是看到孩子們喜歡學校,主動承擔起民族文化傳承的任務,老師們很是欣慰。
·碩果累累·
然而,學校并不滿足于此。李雄偉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學校還啟動了民族文化教學教程的編寫工作,讓富有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隨堂記錄、整理、編校。根據(jù)計劃,到今年6月,沙朗民族實驗學?!班l(xiāng)村少年宮”開設的33門課程的簡要教材即將成型。屆時,民族文化的教育傳承工作將會更加規(guī)范、高效。
在校外,老師們還致力于挖掘沙朗地區(qū)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例如建筑風格、茶藝、音樂、舞蹈等。李雄偉介紹說,沙朗地區(qū)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自然風光優(yōu)美,地理位置優(yōu)越,非常適宜發(fā)展旅游業(yè)。學校的工作不僅僅能豐富“鄉(xiāng)村少年宮”的教學,更能為沙朗未來的發(fā)展打下文化和智力基礎。
從點滴開始,民族文化的火種從民間藝人、老師那里傳遞給學生,進而溫暖一個家庭,最終照亮整個沙朗,沙朗民族實驗學校走出了一條別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惠民之路。這條路指向的前方將是何等美景,我們和沙朗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