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馮偉
【摘 要】山西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山西博物院是向世界展示山西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以德國功能派學者費米爾(Hans Vermeer)目的論為原則,分析山西博物院文本翻譯策略,提出文物翻譯的建議,使文物翻譯能夠真正達到文化傳播功能。
【關(guān)鍵詞】文本翻譯;文化傳播;目的論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27-01
一、引言
山西又稱“三晉”,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擁有三千年的輝煌燦爛文明史,是華夏文明搖籃地帶,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薈萃全省的40余萬件文物精華,[1]歷史寶藏,以“晉魂”為主要精神進行展示,通過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yè)、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xiāng)、明清晉商等共七個主要方向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共五個藝術(shù)視角組成,[2]向世人展示山西及周邊地區(qū)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程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對外文化交流的橋梁,是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3]隨著山西的快速發(fā)展和對外開放,山西文化和國外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參觀博物館的外國游客也越來越多,對博物館的相關(guān)翻譯的需求增多,翻譯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在宣傳山西文化時,如何將晉魂完整、準確的翻譯出來顯得尤為重要。
二、山西博物院文本翻譯原則
博物院文本屬于應(yīng)用文體,是科技文本的重要分支,其翻譯以傳遞文本信息為主要目的,偏重實用性和交際目的。在此基礎(chǔ)上,博物院文本主要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專有名詞多,專名的翻譯成為博物院文本英譯的主要障礙之一;文白夾雜,博物院文本中時常會使用文言文來介紹文物或其背景,增加了理解和翻譯上的難度。
筆者以由德國功能派學者費米爾(Hans Vermeer)目的論為原則。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該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衡量譯者的標準不應(yīng)是原文,而應(yīng)是其在目標文化中所要達成的目標是否實現(xiàn)。[4]整個翻譯過程要遵循三大法則:目的法,即我們翻譯文物時是在傳遞文物信息,能夠激發(fā)外國游客興趣;連貫法則,即我們的譯文要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能夠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譯入語文化及使用譯文的交際語境中有意義。[5]忠實法則,即譯文要忠實于原文,忠實于原作者,不能有所修改或增減或拋棄原文的框架。筆者以費米爾目的論為指導,對博物院展廳的文字描述和文物名稱中的部分翻譯進行分析,提出符合博物館文物翻譯的建議。[6]
三、山西博物館文本翻譯策略
1.直譯加注釋。
直譯是既保持原文內(nèi)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式。當外國語言中出現(xiàn)相似意思或同樣的意象時,使用直譯的方法能夠使讀者更好的理解到和源語言相同的意思,也最能契合源語文本,且也符合目的論法則中的“忠實法則”。[7]但山西博物院中有許多中國特色的器物,在西方發(fā)展史上不存在對等的事物,造成了詞匯空缺現(xiàn)象,為了克服文化差異,所以需要加入注釋進行進一步闡釋文物的功能、文化價值、文化內(nèi)涵等,從而實現(xiàn)文化的順利傳播。
例1:鳥尊 Bird-shaped Zun
鳥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鎮(zhèn)院之寶,是西周時期盛酒器。尊作佇立回首的鳳鳥形,頭微昂,圓睛凝視,高冠直立。但是西方?jīng)]有對應(yīng)的尊,外國游客可能對尊不理解。所以筆者認為在直譯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解釋,可以向目標讀者說明文物的使用功能,所以譯為Bird-shaped Zun(wine vessel),既保留了民族特色,也讓西方游客對文物有個全面的認識。
例2:晉侯溫鼎 Warm Ding of Marquis of Jin
晉侯溫鼎是一種溫食器,可以在托盤中加木炭保溫的飲食器。方折唇,腹略鼓,雙附耳,三卷尾鳥形扁足,三足連鑄有圓形托盤,盤底有三個“十”字形鏤孔。[8]只是簡單直譯Warm Ding,并沒有準確解釋出該器物的涵義。筆者認為譯為Warm Ding of Marquis of Jin(insulated eating diet)較為合理。
2. 音譯加注釋。
山西博物院中收藏的文物中大多數(shù)都有很鮮明的民族風格且是山西獨有的,由于英文不具有相應(yīng)的翻譯詞語,出于保護文物特色,保持其獨有的韻味,因此只能使用音譯的方式,即以音代義,使用漢語拼音的拼寫方式。[9]同樣為了克服文化差異,所以需要加入注釋進行進一步闡釋文物的功能、文化價值、文化內(nèi)涵等,從而讓文物更好的被外國游客所理解。
例1:釜灶 Fu Zao, a pottery pot-stove combination cooking vessel
例2:編镈 A chime of Bo( Musical Instruments)
例3:特磬 Teqing, a stone musical instrument
但是國外游客的文化常識中沒有Fu Zao、 Bo,Teqing的對應(yīng)物,所以加注釋對其進行解釋,游客能更好的理解文物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跨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3.意譯。
意譯是指根據(jù)原文的大致意思來翻譯,不作逐字逐詞的翻譯方法。目的論強調(diào)翻譯目的決定翻譯手段,文本需要為特定目的服務(wù),翻譯必須能使文本或者譯文在其使用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作用。采用意譯的方法進行翻譯,符合目的論的首要法則"目的法則"[10]并且意譯容易理解,簡潔明快,歧義少,所以被廣泛地應(yīng)用到文物翻譯上,它能夠更好的體現(xiàn)民族文化。在使用意譯時,可能需要加入文化背景知識。
例1:社火表演磚雕 Brick Carving of Festive Performance
社火,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慶典活動。也是高臺、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的通稱,具體形式隨地域而有較大差異。其中社火沒有字對字的直譯,而是采用意譯的方法,譯為 Festive Performance 讓國外游客很容易理解。
例2:構(gòu)成了海內(nèi)外四通八達的金融匯兌網(wǎng)絡(luò),執(zhí)掌中國金融界的牛耳達百余年。
譯文:Thus a network of finance exchange was formed extending in all directions and presiding over the circle of finance in China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其中 “牛耳”指古代諸侯舉行盟會,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持盟會的人親手割牛耳取血,并飲或以血涂抹在嘴唇,以示誠意,所以“牛耳”指在某一方面居于領(lǐng)導地位。“牛耳”意譯為“preside ”“主持會議、儀式“加入了文化背景知識,較為合適,可謂是運用恰當?shù)脑~語進行了準確的表達。
4.減譯。
英語和漢語是不同的語言。由于中西方思維和習慣的不同,漢語句型靈活多變,表達重意念,善于使用華麗的辭藻來修飾文物,而英語簡潔明了,結(jié)構(gòu)嚴謹,注重信息的準確傳達。山西博物院每個展廳都有關(guān)于展廳的序言,通常由幾個段落組成,對每個展廳做簡單的介紹。[11]在目的論的“連貫法則”的指導下,這一部分文本應(yīng)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順從原文的語序和傳統(tǒng),要使翻譯過來的文字被大家理解和認可。即我們的譯文要有可讀性和可接受性,能夠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譯入語文化及使用譯文的交際語境中有意義,[12]對一些不影響文物及展廳介紹的描述也可適當刪減,從而符合英語簡潔明了,結(jié)構(gòu)嚴謹?shù)奶卣鳌?/p>
例1:這些作品時代銜接,題材豐富,風格各異,畫藝高超,其中許多是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典范之作,令人驚嘆而心馳神往。
譯文:These artworks are well connected in ages,with a wide range of topics, displaying various styles and superb art of paintings. Among them,many masterpieces of Chinese art history can be seen in this gallery.
例2:隋唐將漢代的簡約拋于身后,汲取外來營養(yǎng),融會貫通,完成了佛教雕塑藝術(shù)的民族化,并賦予豐腴健美、優(yōu)雅自然的時代特色,成就了中國佛教藝術(shù)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譯文:Leaving behind the simplicity featuring the Han Dynasty, the Tang Dynasty drew upon the nutriment of the foreign cultures and successfully realized the nationalization of the Buddhist sculpture art, which made a most glorious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Buddhist art in China.
例1 中最后一句“令人驚嘆而心馳神往”在本段沒有翻譯出來,不影響展廳的介紹,可以省去不譯,符合英文文本簡潔明了的特征。例2中的原文句子短小精悍,具有一定的詩意,譯文在尊重原文語序及修飾詞的情況下,省略“豐腴健美、優(yōu)雅自然”符合英文的邏輯結(jié)構(gòu)比較嚴謹,英文文本簡潔明了的特征,很好的展現(xiàn)原文的意義。
四、文物翻譯的建議
1.靈活選用多種翻譯方式。
翻譯是將語言符號系統(tǒng)中存儲的一種信息轉(zhuǎn)換為另一種語言符號。但是,在現(xiàn)實中,它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對等系統(tǒng)。英漢兩種語言在句子、表達和意義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異更為明顯。因此,跨文化翻譯中盡可能消除這種文化背景的差異尤為重要,翻譯文物正是要考慮到中外不同的文化。如上所述,文物的具體特征要求在跨文化翻譯中表現(xiàn)出中西文化差異。我們可以利用直譯加注釋、音譯加注釋、意譯、減譯等多種翻譯方法。最大程度上還原文物信息,同時對文物進行必要的注釋,讓外國游客更好理解。
2.翻譯人員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翻譯水平。
譯者要同時具備中西思維方式。諳熟中西文化,譯者要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次翻譯任務(wù)。山西博物院資料翻譯是傳播山西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之一,譯者的疏忽造成的錯誤都會造成外國游客的誤解,影響文化交流。 譯者要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和質(zhì)量,在每一次的譯作中都要注意拼寫、語法、詞語搭配、背景文化、邏輯關(guān)聯(lián)、翻譯風格等專業(yè)知識。善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各種信息、詞典和語料庫修改、校對、完善自己的翻譯,確保自己的每一次翻譯都能正確的反映文物信息。
3.政府加強對文物翻譯的重視與管理。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深化以及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中國文化越來越吸引外國游客。然而,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巨大差異,和國內(nèi)博物館翻譯水平的參差不齊,政府應(yīng)加強對文物翻譯的重視與管理,加強翻譯人才隊伍的建設(shè),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提高博物館展館及文物的翻譯質(zhì)量。
五、結(jié)束語
山西博物院的文物文本在晉文化的展示和傳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文物的翻譯,不僅是簡單的語言轉(zhuǎn)化問題,更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行國家間交流的橋梁與紐帶。文物內(nèi)容的翻譯是非常嚴謹?shù)模枰畽C關(guān)嚴格把控其質(zhì)量,這也對翻譯人員的專業(yè)水平有所要求,[13]翻譯人員應(yīng)靈通曉所翻譯的專業(yè)內(nèi)容,活使用各種翻譯方法,掌握相關(guān)專業(yè)術(shù)語,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高質(zhì)量的完成翻譯。同時也可以通過引進外國人才來研究山西文化,培養(yǎng)他們對中國文物的理解及濃厚興趣,讓更多的人了解晉魂,走進山西,走入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文化。
參考文獻
[1]木子杉.“觸摸”歷史-走進博物館(之十七)[M].小學生導讀,2018.
[2]省博物館概況(大同國旅導游先生何鵬飛整理)_小田鼠-《網(wǎng)絡(luò)(http://blog.sina.com)》.
[3][6][10]王倩如,丁燕,牛江濤.博物館文物翻譯策略探究 —以內(nèi)蒙古包頭博物館為例 [J].海外英語,2017.
[4][7][9]邵新盈. 目的論視角下的文物名稱翻譯——以《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名稱的英文和法文翻譯為例[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
[5]鄧柳.從目的論看旅游文本翻譯[D].云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8]百度百科http://www.shanximuseum.com/exhibition/display/history/13.html.
[11][12]朱明月.目的論視角下金融科技文本漢譯英實踐報告[D].長沙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7.
[13]羅勝華.荊州博物館文物文本翻譯的失誤與對策[J].海外英語,2018.
作者簡介:王芳芳(1990.11-),女,漢族,山西清徐人,現(xiàn)工作于臨汾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助教,學士;研究方向為教育學,翻譯理論與實踐。通訊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馮偉,男,1988年4月生,漢族,山西太原人,太原供水集團,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化傳播與交流,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