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舒涵
摘 要: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基礎,是一個民族崛起的關鍵。日本是世界上比較重視學前教育的國家之一,其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在日本訪學期間,我們不僅看到他們別樣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的戶外活動、人性化的作息安排、防患于未然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從幼兒園教師與幼兒高質量的互動行為中深刻體會到了這個國家的幼兒教育精神與實踐。
關鍵詞:學前教育;師幼互動;教育理念;教育敏感性;教師
師幼互動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形態(tài),存在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也是教師教育觀念、教育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維果斯基的理論告訴我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行為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功能與價值是極其重要的。幼兒園教師作為兒童生命早期的“重要他人”,其與幼兒的互動與幼兒的發(fā)展產生關系密切。劉金波教授說:“師幼互動既影響著幼兒的發(fā)展,又標識著外顯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結果、內隱的教師的兒童觀和兒童的教師觀。”任何完美的教育理念都要借助人際之間的互動行為才能實現(xiàn)其價值,反過來說,所有的師幼互動行為也都體現(xiàn)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因此,外化的、可見的師幼互動為我們探究內隱的教育觀和教育精神提供了途徑。
從教師的情感投入、教育敏感性以及幼兒的主體意識(積極性參與度、幫助老師收玩具)三個角度來看日本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質量,可以發(fā)現(xiàn)其師幼互動質量是比較高的,并且折射出了日本學前教育“一切為了兒童”的教育精神。
1 教師的高情感投入
在我們觀摩的晨間體育活動中,師幼之間的眼神交流使我印象格外深刻,可以看到在每一名幼兒跳鞍馬之前準備開始助跑以及完成后都會和老師有眼神的對視,并且相互舉手示意,日本的老師對此解釋說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安全問題,避免出現(xiàn)幼兒在沒有老師看管的情況下進行活動。這也能夠加強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信任感,老師必須將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必須以他們?yōu)橹行摹?/p>
除了眼神交流,每位老師臉上燦爛的笑容也讓我動容,可以看出他們是由衷地為孩子的成功、進步感到高興,也真實地期待他們的每一次出發(fā)。在活動過程中,有一位老師吸引了我的注意,她的右腿打著石膏,右腳只能穿拖鞋,但她依然穿著工作制服、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堅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帶操時,她能做到的動作都會跟著其他老師一起做,孩子們跑步時,她也努力地跟隨音樂拍手,為孩子加油鼓勁,情緒十分地高昂、投入,沒有讓身體上的不便影響到自己的教學,這樣投入忘我的工作狀態(tài)使我感到震撼、欽佩。
這所幼兒園的晨鍛活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對多”——在拉伸環(huán)節(jié),一個老師帶領兩百多名孩子做拉伸運動,這名老師沒有佩戴擴音器,也不用話筒,完全靠自己積極投入的狀態(tài)和細致的示范來帶動孩子們,孩子們也都非常配合、積極、有序。教師的情感投入就是最好的教育工具。
2 教師的高度教育敏感性
教育敏感性又可以分為兩個維度,首先是能力敏感性。日本教師給幼兒充分的自由和選擇的權利,尊重孩子的意愿,讓孩子自主選擇想進行的項目、想挑戰(zhàn)的難度,并在給予適當?shù)闹С趾捅Wo的基礎上,讓孩子自由活動,沒有過多介入和干預。豐富多樣的器材、設計巧妙的場地和活動路線也使這一點成為可能。當然,活動材料除了具有豐富多樣性之外,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設置適當?shù)?、有教育價值的階梯也十分重要。兒童有著內在精確的成長時間表,其發(fā)展過程是兒童按照自己特有的節(jié)奏所展開的創(chuàng)造過程。教育的進程、順序只有與兒童成長的內在時間和發(fā)展水平相一致,才能發(fā)揮其積極作用。這所幼兒園的晨間活動是混齡的形式,教師設置了高度大小不同的鞍馬、蹦床、高蹺和單杠,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年齡班幼兒的需求,還能讓同一個年齡班中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幼兒都擁有活動的空間,做到了從幼兒出發(fā)、以幼兒為中心;另外,他們還會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改變晨操的音樂和動作,防止幼兒產生厭倦情緒。晨操的動作設計和創(chuàng)編是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的,這樣的做法既能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也能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表現(xiàn)力。
除了對幼兒的能力和發(fā)展保持敏感之外,教育敏感性的另一個維度——情感敏感性也十分重要。在熱身環(huán)節(jié)的跑操過程中,偶爾會有孩子摔倒,地面鋪設有沙石,很容易出現(xiàn)擦傷、皮膚泛紅,老師會及時過去扶起他,把他帶到旁邊的水池,水池邊有專門負責為孩子清洗傷口的老師,對于受傷不重的幼兒,在他得到了必要的傷口處理之后,老師會鼓勵他重新返回到隊伍當中。上文提到的眼神交流、老師燦爛真誠的笑容也能給孩子帶去從身體到心靈的關懷,他們從不吝嗇對孩子的鼓勵與肯定。
3 幼兒較強的主體意識
我們注意到整個晨間活動環(huán)節(jié),很少聽到老師有流程性的話語或言語引導,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老師通過肢體動作、親身示范或者是音樂的變化,提示孩子們接下來要做什么,孩子們也能熱情飽滿,積極主動地完成環(huán)節(jié)銜接,參與度非常高,不需要老師強調規(guī)則秩序就能自覺地完成各項活動。這不僅僅體現(xiàn)了師幼之間具有很高的默契度,還能看出孩子們是投入的,是喜愛這些活動的,他們是活動的主體。
活動結束之后,孩子們會自覺幫助老師整理活動器材,在沒有老師要求的情況下主動把器材歸位。這個細節(jié)也體現(xiàn)了孩子們對老師的喜愛,師幼之間不僅僅是教與學、引導與服從的上下位關系,也是配合默契的伙伴。
日本幼兒園教師對于孩子的熱情、尊重和愛不僅僅在感染著幼兒,也使我們訪學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被深深地感動?!敖逃龥]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苯逃龖詢和癁楸尽⒁詯巯刃?。
參考文獻
[1]李芬.日本學前教育對贛州市學前教育的啟示[J].大眾文藝,2018,(21):202.
[2]張更立.論柏格森“生命哲學”視域中的教育時間觀及其對兒童教育的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7):43-48.
[3]劉晶波.《社會學視野下的師幼互動行為研究——我在幼兒園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4]劉晶波.師幼互動行為研究[D].江蘇:南京師范大學,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