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莊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新技術與教育的整合,“電子書包”的教學模式就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新的模式。它以網(wǎng)絡為環(huán)境基礎,進行數(shù)字化協(xié)作學習空間,可實現(xiàn)師生間、生生間的無限空間的交流,并且可以實現(xiàn)資源共享。但是從目前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學應用研究程度是十分不足的。因此,本文從電子書包的教學特性出發(fā),將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橋城中學作為實踐點,讓初中人教版歷史學科的教學模式和網(wǎng)絡相結合,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案例,以找到“電子書包”應用在歷史教學當中的恰當策略,實現(xiàn)電子書包的推廣,從而更好地輔助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習。
關鍵詞 電子書包 教學模式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在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教學的背景之下,根據(jù)《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的要求,對于從事教育行業(yè)的我們來說,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會到高質量的學習體驗,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思想?,F(xiàn)在和進程在我國不斷推進,電子書包的出現(xiàn),更是給教育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在這個過程中上,“教”與“學”從被動的應試教育變成了以學生自我為主的探究性學習。從最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教育無處不在,學習隨時隨地”。為初中學生的課堂提供了新的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情景,使得課堂變成翻轉課堂,這將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目前基于“電子書包”的課堂教學模式并還沒有成熟,所以在進行電子書包實際投入使用的過程當中,往往會遇到一定的難題。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目前已經(jīng)透露出來的電子書包特點來進行分析,最終得出高效的電子書包的應用策略研究。
1“電子書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特征匯總
1.1顛覆傳統(tǒng),翻轉課堂
要想進行翻轉課堂的教育教學,首先我們要了解到什么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且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新的課堂模式進行比較,得出優(yōu)點,進而找到恰當?shù)男陆虒W方法。首先是知識點講解方面:傳統(tǒng)上是進行以教代學。課堂老師充當了大部分知識的傳授者,給予學生的思考空間卻比較狹隘。并且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銜接非常模糊、快速,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這種教學模式是不適應的。而利用了電子書包的翻轉課堂采用的是先學后教,主動者是學生,老師的角色變成了輔助教學人,學生可以通過電子產(chǎn)品來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從而最大概率提高學習效率。
1.2師生互動,跨越時空
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教師通過電子書包實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和檢測等來組織課堂活動。在小組討論中,老師可以利用互動討論平臺為學生量身定做設計問題,學生利用電子書包分組討論問題,協(xié)作完成任務,進行互動討論和展示交流。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電子書包實現(xiàn)對學生進行監(jiān)控與評價。
此外,電子書包還實行了移動式教學,支持泛在學習,老師可以隨時發(fā)主題,讓有興趣的學生參與討論歷史,這樣,既能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又能更多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延續(xù)學習歷史的興趣。這樣教師與學生的討論、交流不僅僅限于課堂,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實現(xiàn),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還可以及時了解同學們在討論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典型問題。在展示課里能節(jié)省很多為收集問題而“浪費”了的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
1.3研學后教,個性化學習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老師一個人需要管一個班的學習情況,所以往往會存在力不重心的現(xiàn)象,無法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及時的掌握。但有了電子書包的出現(xiàn),就能夠將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記錄與反饋。教師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為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課外,學生還可以自己再進一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
1.4資源優(yōu)化,拓展課堂
電子書包包含豐富的音頻、視頻、動畫、圖片等形式豐富、內容生動的資源,學生可以更近距離,更仔細觀察,這樣比傳統(tǒng)教學時全班一起看PPT圖片觀察要細致些,更形象。如筆者在講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就是讓學生分組欣賞各大名家的名作,然后談對作品的想法,學生通過仔細研究后,都能把核心思想看出來。
此外老師可以放學案等資料給學生,可以讓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或者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提前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歷史知識,為他們將來高中學習歷史奠定基礎。
2基于“電子書包”在歷史教學中應用策略的設計
基于電子書包歷史教學試點中,筆者選擇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作為教學內容。試將中學歷史教學應用電子書包的模式建構為三種,即情境體驗教學模式、開放性教學模式和導學、合作、評價三元整合教學模式,分述如下:
2.1基于“電子書包”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2.1.1情境體驗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一個現(xiàn)象,老師在課堂上講課,鉆研教材,揮灑激情,但部分學生便在下面僅僅是坐著聽,并沒有實際投入到老師的思維當中,老師說什么學生便接受什么,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學生惰于思考的習慣。本研究構建的電子書包歷史情境式體驗教學模式主旨在讓學生能夠體驗式學習歷史,逐步改變以老師、以課堂為中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歷史,探究歷史,就相關話題進行彼此對話,進行角色體驗,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發(fā)揮學生的主導性。
電子書包歷史情境體驗教學模式包括以下五個步驟,如圖1。
2.1.2開放性教學模式
開放性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教學的局限性,在新課標改革當中,學習目標的主體仍然是學生群體,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學習,思考,動手分析,從而更好的體驗教學環(huán)境改變所帶來學習氛圍的不同,定期進行開放性測試,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協(xié)作能力等。對歷史開放性教學的發(fā)展性評價方式,也將有力于學生的歷史學習。
2.1.3導學、合作、評價三元整合教學模式
這一種模式主要為當前先學后教理論指導下的課堂教學而建。先學后教理論指導下實行“導學·合作·評價”三元整合課堂研學模式,在課堂上實施“導學·合作·評價”三元整合聯(lián)動,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模式,其目的是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充分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多元發(fā)展。
2.2基于“電子書包”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設計
(1)課前:教師先制作好相關的研學案和相關教學資源,推送上平臺,利用“互動討論平臺”,提供學習資源,充分發(fā)揮了研學后教,實行學生交互性學習,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2)課中:利用電子書包實時評測功能,即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答題情況,及時在課堂上進行針對性的點評,還可進行補償性練習。
(3)課后:利用電子書包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布置了個性化的作業(yè),然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獲得教師提供的補救學習或者拓展學習內容。
3基于“電子書包”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應用效果分析
本文將橋城中學初三8班和初三13班作為歷史學科學習對照班,在其他變量唯一的情況之下(采用同一名歷史教師,同種教學環(huán)境,將教學模式作為唯一變量,分別是普通教學模式和電子書包教學模式)。經(jīng)過1學年(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的測試踩點,本文對試點班級和對照班級整體學生的歷史學科學習期末成績和廣州市會考統(tǒng)一考試成績進行了統(tǒng)計,并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了詳細分析。
3.1歷史期末統(tǒng)考成績統(tǒng)計結果
從實驗結果而言,筆者通過對比學生使用電子書包前、使用電子書包中以及使用了電子書包后三次考試的情況進行對比。這兩個班的考試的情況如表所示。
表1:兩個班測試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
通過將這三組實驗進行對比評測分析,得出獨立樣本T1檢驗,可以看出P=0.38>0.05,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數(shù)據(jù)無顯著性差異。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平均分實驗班在實驗前比對照班低了0.72分,在實驗進行半年年后再次進行測試,實驗班比對照班低了0.39分,這也就意味著實驗班成績有提高。同時,在實驗進行一年后進行測試,實驗班已經(jīng)比對照班高出了3.01分。成績獨立樣本T2檢驗P=0.48>0.05,最終可知兩個班級成績無顯著性差異。
3.2考試結果分析
通過分析表一,我們可以明顯觀察出實驗班在中測的成績已經(jīng)有所提高,但不是很明顯,而在后測中就表現(xiàn)出較大的優(yōu)勢。但是從統(tǒng)計分析來看,兩個班的成績并沒有形成顯著性差異。筆者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3.2.1實驗初期,學生積極配合,但操作不夠熟練
實驗初期由于學生剛接觸電子書包,都比較興奮,積極投入應用,學習的熱情有提高,但教師和學生對電子書包功能的不熟悉。
3.2.2電子書包試驗課堂實現(xiàn)了翻轉課堂,個性化教學
實驗班短期內的學業(yè)成績是否與對照班有顯著差異,不能成為電子書包試驗課堂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電子書包課堂給學生帶來的變化比較大的,學生可以通過電子設備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不必要在老師的監(jiān)督下進行,減少了學習緊張度,也不必擔心有知識點的遺漏問題出現(xiàn)。這也正是很多歷史老師普遍認為電子書包應用于歷史學科還是很肯定的。
4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電子書包的優(yōu)點是非常多的,尤其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它更加能夠激發(fā)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不只是一味聽取老師的知識傳授,而是自發(fā)興趣的進行自主學習,就像玩游戲升級通關一樣,在電子書包教學模式里面進行自我學習升級,最終能夠得到提高自身學習質量的目的。不過,需要注意一點是電子書包的應用目前還不是廣泛的,也面臨諸多困難。例如,教育經(jīng)濟資源的匱乏,教育特質資源體系的不完善,這些都是我國教育行業(yè)需要積極改進的問題,也是能夠推動全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注意的問題。電子書包是一個契機,應用各大學科的課堂教學,實現(xiàn)課堂翻轉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那將是對課堂教學改革一次很猛烈的沖擊。
參考文獻
[1] 鄭娟,賀平.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和行為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3(12).
[2] 白若微,周榕,張文蘭.電子書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01).
[3] 徐顯龍,蘇小兵,吳永和等.面向電子書包應用的課堂教學行為模式分析[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02).
[4] 郁曉華,祝智庭.電子書包作為云端個人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07).
[5] 張迪梅.“電子書包”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推進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1(09).
[6] 祝智庭,郁曉華.電子書包系統(tǒng)及其功能建模[J].電化教育研究,2011(04).
[7] 王斌,朱守業(yè),劉苗苗.電子書包發(fā)展中相關問題的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11(09).
[8] 祝智庭.新技術手段給力學習方式的變革[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02).
[9] 包培麗.電子書包系統(tǒng)的交互模型設計[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10.
[10] 王斌,朱守業(yè)等.電子書包發(fā)展中相關問題的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11(09).
[11] 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