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麗
摘 要:當下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給教育行業(yè)帶來了新的變革,從教學工具到教學內容的傳播都在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和革新。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信息傳播的工具在教育教學領域也被廣泛使用,將微信公眾平臺“玩轉政治課”應用于課前、課中、課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可以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學習體驗,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思想政治課;實踐應用
思想政治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是一門傳播知識、塑造價值觀、提高判斷力以及閱讀力的綜合學科,學生需要大量閱讀相關政治常識和時事資料。而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將文字、圖片和有聲視頻有機融合并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呈現到學生面前,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界限,讓學習變得觸手可及。
鑒于微信公眾平臺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尤其是時政信息傳播的巨大價值,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做了大量的嘗試,在微信平臺發(fā)布以高中思想政治為主要內容的優(yōu)質閱讀素材供學生閱讀和學習,以此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滿足學生自主化、個性化學習的要求,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開闊學生視野,增進師生感情。下面以《政治生活》“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 執(zhí)政為民”(以下簡稱“本課”)為例,從課前預習、課堂授課、課后復習三個環(huán)節(jié)來探討微信公眾平臺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課前指導:自主學習,新課鋪墊
課前預習是授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良好的預習習慣會給學生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傳統(tǒng)的預習任務往往不夠重視,預習常常流于形式,落不到實處。所以,教師可以嘗試利用當下流行的微信公眾號這一平臺布置預習任務,提升學生自主預習的積極性。在上新課前,教師可以將本課的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結構、教學重難點等發(fā)布到微信公眾平臺,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自學提綱,自己動腦動手,努力搜集資料,為掌握新知識做好知識和心理方面的鋪墊,這一過程正是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問題意識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平臺提供的統(tǒng)計數據監(jiān)督學生的預習情況,還可以通過留言功能實現雙向互動,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全面指導。
例如,筆者在教學本課前一天便在微信公眾平臺“玩轉政治課”上傳了本節(jié)課的預習要點,并將教材新增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重要意義及其思維導圖附上,既讓學生對新授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又讓學生知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感受黨的指導思想是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的。之后,筆者在平臺上給學生布置了思考題:如果你是一名共產黨員,為了實現寧夏人民的根本利益,應該如何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并讓學生搜集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資料。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微信公眾平臺這一新穎的學習形式,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他們更加主動地去完成任務。而且,教師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關注人數、閱讀次數、轉發(fā)次數等統(tǒng)計數據,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疑難點,并根據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
二、課中引導:恰到好處,知識內化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能使學生把課前預習的知識內化于心。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展開政治教學活動,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上安裝電腦版微信,登錄微信電腦客戶端,找到訂閱號,打開相關的信息即可;也可以在瀏覽器直接輸入“微信公眾平臺”,輸入賬號密碼,登錄后,找到相關素材。這兩種方式的前提必須是教室聯網,如果教室沒有網,則可以用教室電腦遠程操控辦公室的電腦,打開電腦版微信客戶端,打開訂閱號里的相關資源。
比如,筆者在教學本課時,在內容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點擊電腦版微信,進入我的微信公眾號“玩轉政治課”,讓學生觀看課前上傳好的視頻 《中國共產黨與你在一起》,讓學生感受8900多萬共產黨員和13億人民在一起,為了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夢想而努力奮斗著,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崇高的執(zhí)政理念。隨后根據課堂的需要,筆者通過我校官方微信號“銀川市實驗中學”,查看歷史消息,找到今年6月份的一條題為“銀川市實驗中學第二十期學生業(yè)余黨校培訓班結業(yè)典禮暨第二十一期學生業(yè)余黨校培訓班開班儀式”的消息,以此為背景,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我校新一輪的業(yè)余黨校即將開班,我們班有四個積極分子名額,大家會推選誰呢?這一討論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大家開始認真思索哪位同學符合積極分子的要求,哪位同學真正做到了無私奉獻,讓學生自己用心發(fā)現身邊的榜樣,感受榜樣的力量。然后再次回到微信公眾號“玩轉政治課”,觀賞視頻《信仰》,這是一部共產黨員流血犧牲的抗戰(zhàn)史,一部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建設史,通過視頻引導學生思考科學理論對行動的指導意義,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行動與其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從而達到政治認同。
微信公眾平臺在課堂中的穿插使用,起到了很好的銜接作用,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微信平臺儲備信息、展示知識的強大功效,從而鼓勵學生關注并使用優(yōu)質的微信公眾號。這樣,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預習知識得到了內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升華。
三、課后輔導:鞏固復習,拓展延伸
學生對政治課的學習,僅僅靠課堂四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高效利用課余時間?微信公眾平臺是一個很好的渠道。首先,教師可以在微信平臺布置課后作業(yè),針對作業(yè)中的疑難點,教師要隨時進行輔導;其次,教師可以將課件、教學設計、微課等上傳到微信平臺,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反復查看在課堂上沒弄明白的知識點,彌補課堂上錯過的精彩環(huán)節(jié);最后,教師可以將課堂上沒時間傳授的、與課本知識相關的知識拓展傳到微信平臺,讓學生接觸課本之外的信息,增加知識儲備,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又提升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久而久之,思想政治課實現了從課堂到課外的延伸,學生也能融會貫通,將學到的知識自覺地付諸實踐,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筆者在講完本課后,在微信公眾平臺“玩轉政治課”發(fā)布了相應的作業(yè),作業(yè)一:觀看電影《馮志遠》,并結合本課知識,撰寫800字以上的觀后感。學生作業(yè)收齊后,教師將優(yōu)秀的觀后感挑選出來,上傳到平臺進行展示,在鼓勵優(yōu)秀作業(yè)的同時,對其他學生也是一種啟發(fā),鼓勵大家互相借鑒學習,共同進步。作業(yè)二:結合前一框題,畫出有關中國共產黨知識點的思維導圖。這種探究式作業(yè)需要學生啟動大腦,積極探究,前后聯想,梳理知識結構,學生交回來的作業(yè)果然很驚喜,跟黨的最新政策接軌,與時俱進,且作業(yè)五彩繽紛,無一雷同,顯示了學生們巨大的創(chuàng)造潛力,達到了復習運用的目的,也方便后期鞏固。緊接著,筆者上傳了“錢學森入黨的故事”,讓學生感受老一輩共產黨員對共產主義的執(zhí)著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愫;還上傳了“震撼到發(fā)抖!前無古人!中國竟然真的消滅了一片巨型大沙漠”,讓學生再次重溫王有德等優(yōu)秀共產黨員防沙治沙的故事,從中體會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多么的偉大,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除了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身的特殊利益,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通過上面的案例,大家可以了解到筆者在課前、課中、課后是如何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給教師授課帶來幫助,給學生學習帶來便利的。這也是在教育信息化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的成果革新授課和學習方式的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已向縱深推進,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改革,政治教師應充分利用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輔助學科教學。如何利用和發(fā)揮好微信公眾平臺的功效,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互相促進方可有真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