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教育的語文學習中,語文成績與學生的閱讀息息相關,閱讀量大,方式正確,語文成績便會提高。語文閱讀需要找到正確的方式,培養(yǎng)科學的語文閱讀習慣和閱讀情感。閱讀的重點在于讀,要深刻領會文章的內(nèi)涵主旨,明確作者的意圖和思想情感。
關鍵詞:中職教育 語文 閱讀 分析
一、教師應該保證學生閱讀文本的時間,讀懂文意
文本閱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讀懂文章大意,在讀通句子和大意的基礎上細細品味和感悟。如果沒有文本作為基礎,學生的理解就是泛泛而談,嚴重影響教學質量。要想實現(xiàn)學生的有效閱讀,課前預習必不可少,中職學生大多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即使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學生也是被動地接受完成的,根本就不會深入品味文章,體驗閱讀的樂趣。針對這種現(xiàn)象就應該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保證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實施。
以《像山那樣思考》一文為例,將課前導讀與課后習題相結合,布置成作業(yè),并抓好檢查,使學生充分閱讀文本。讓學生完成默讀和快速閱讀的任務,標示出文章的段落序號,通過對照文章頁面下方的注釋理解這些詞匯在文章中的意思,并讀準重要字音,理解重要詞語意思等。
“我們來到老狼那里時,還可以看見它眼中那令人難受而垂死時的綠光漸漸熄滅。自那時起,我明白了,那雙眼睛里有某種我前所未見的東西——某種只有狼和山知道的東西……現(xiàn)在我猜想,就像鹿群活在對狼的極度恐懼之中,山也活在對鹿群的極度恐懼之中?!?/p>
要求學生理解文中的“那雙眼睛里有某種我前所未見的東西——某種只有狼和山知道的東西”的深意,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用自己的話表達出對課文的理解。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文章,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文章,使學生在學習品味當中懂得生態(tài)平衡。
二、引領學生在閱讀中品味語言,挖掘文章深層內(nèi)涵
葉圣陶曾說過,“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對文章中的表面內(nèi)容大多數(shù)都能夠讀懂,但是隱藏在其字面意思背后的深刻內(nèi)容,學生卻很難看出來。”學生由于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足,通過粗略閱讀只能停留在文章的表層含義之中,對文章表層意思的閱讀只是“淺閱讀”,中職學生要做到對文章深層內(nèi)涵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對于文章深刻內(nèi)涵的掌握需要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品味,對文本深層內(nèi)涵的捕捉,文本深層內(nèi)涵往往就是文章的思想所在。無論是何種作品的解讀都需要對語言的品味,情感和哲理也是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在理解作品時要做到從理解文本向理解文本語言轉變。在細讀文本時,分析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挖掘深刻內(nèi)涵,從而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在《項鏈》一文中,下列話語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
“她覺得自己本是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華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于自己房屋的寒傖,墻壁的粗糙,家具的陳舊,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難過……她夢想那些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廳,自己到了午后五點光景,就可以和親切的男朋友在那兒閑談,和那些被婦女界羨慕的并且渴望一顧的知名男子在那兒閑談?!?/p>
這段話的心理描寫具有深刻內(nèi)涵,揭示了主人公痛苦的根源,闡述了主人公夢想中的生活景象,這與后續(xù)主人公為參加聚會而向朋友借項鏈埋下伏筆,正是因為主人公強烈的渴望,所以她愿意借貴重的項鏈裝飾自己,最終為主人公的后續(xù)生活增添了悲劇色彩。讓學生細細品味文本字里行間的微妙心理特征,使學生明確語境對于理解詞語的重要性,在語境中解讀詞語才能真正掌握文章的思想境界。
三、引導學生進行質疑閱讀,在閱讀中學會思考
質疑閱讀法通常應用到課前導入的環(huán)節(jié),它是一種很好的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的閱讀方式。主要是在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閱讀之前,教師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網(wǎng)上搜索資料、請教他人、溝通討論等方式,獲得正確的答案,解決疑問。然而,質疑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淺層次的質疑,另一種是深層次的質疑。前者需要對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從文章的語言特點、結構語法、內(nèi)容等方面提出質疑,引發(fā)學生學習;后者主要通過在對課文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上,以研究專項課題,或者本著鑒賞和評價的目的,進行深層次的質疑,針對某一些問題展開學習和討論。但是,無論是通過淺層次的質疑閱讀方式,還是通過深層次的質疑閱讀方式進行質疑性閱讀,都應該對所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明確問題的內(nèi)容和側重點,避免答非所問,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訓練,為解決問題找出答案。例如“我認為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抒發(fā)了……這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的理想追求,是這樣理解的嗎?”“這篇文章為什么要采用總分總,開門見山的結構和表達方式?”“文章的最后一段應如何理解?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但是在學生日常提出的質疑中也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一些問題:“這篇文章有什么特點?”“這篇文章的結構是不是不明晰”等,這些質疑都過于空泛,沒有針對性,是沒有質量的質疑,沒有必要對其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和思考。還有一些質疑:“老師,這篇文章我讀起來十分困難,你給我講講等?!边@種類型的質疑同樣也是沒有質量的,都是缺乏思考的表現(xiàn)。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應該善于啟發(fā)和引導,讓學生學會“層層遞進,層層深入”的質疑。這樣學生就掌握了質疑的技巧,經(jīng)過長時間的鍛煉,就會提高自己的質疑能力,對課文的閱讀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四、引導學生進行圈點批注法閱讀,提高獲取信息能力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啟發(fā)著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也要學會動手寫東西,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一邊記錄。著名的教育大家徐特立在向大家講授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時,就曾經(jīng)提到“不動墨不讀書”。這提醒我們讀書不做批注寧可不要讀書。因為讀書時進行圈點批注,不僅可以增加我們的閱讀記憶力,還會在做批注的過程中留下自己的思想和啟發(fā),這樣更有利于我們對文章內(nèi)容的掌握。
但是在現(xiàn)代教育中,無論是中職語文還是其他學校的語文閱讀,能夠一邊閱讀,一邊圈點做批注的學生卻很少。一方面,學生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反正自己已經(jīng)將課文的重點記到了腦子里,這樣在書上做批注反而浪費時間和精力,自己不如把這些時間用到應該的地方,去提高自己的成績;另一方面,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手機、平板電腦等在學生中普遍使用,學生對此依賴性很大,很少閱讀紙質的圖書,取而代之的是電子圖書,這樣學生就更加缺少了在閱讀的同時進行圈點批注的意識和習慣。久而久之,這種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就被人們遺忘。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必須采取措施,向學生普及這種高效率的閱讀方法。首先,教師應該向學生詳細地介紹這種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讓學生明白它的作用和適應的方法要領;其次,教師應該在日常的閱讀課程中,鼓勵學生運用圈點批注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學生的這種應用能力;最后,教師應該對學生圈點批注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和鼓勵。例如教師在班級為了激勵學生采用這種閱讀方法,可以舉辦圈點批注閱讀方法讀書大賽,通過評選“誰做的批注最多,最能表達自己的閱讀思考”,來激勵和鍛煉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對這種閱讀方法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高俊晶.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德育的幾點實踐[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8(03).
[2]何小康.淺談如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考試周刊,2018.
[3]吳昊遠.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探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郝紅仙,女,本科,晉東南幼兒師范學校,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