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爽
【摘要】閱讀和寫作,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一雙翅膀,也是語文教師的左膀右臂。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一文中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個老師只有對學生、對文本、對生活有真情,在寫作教學中才會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寫作時真情流露。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我們激其欲望,教其方法,喚其良知,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打開學生在生活中的情感閘門,構(gòu)筑學生情感的圣潔之地,彰顯真情,流露真感。
【關(guān)鍵詞】語文寫作教學;真情;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課程中,寫作教學一直是令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大多對寫作不感興趣,不知如何去寫,也覺無話可說,盡管教師精批細閱學生所寫的作文,費盡心思面批、面改,卻往往收效甚微。如何才能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令學生愛上寫作?如何讓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讓教師講評作文是一種享受?本文主要針對寫作教學談一些做法和一點經(jīng)驗。
一、創(chuàng)設作文情境,激發(fā)寫作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中,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創(chuàng)設學生有話可說又感興趣的作文情境,必定會激發(fā)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山區(qū)學校,學生的閱讀量與寫作能力十分薄弱,如何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我的頭等大事。
猶記初一時的一次作文課,上課伊始,我先賣了一個關(guān)子:夸夸彼此身上的閃光點。我要求學生大膽發(fā)言,并且針對的對象為平時很少受到表揚的同學,發(fā)現(xiàn)這些同學身上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上課時,我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大家保持安靜,認真傾聽臺上同學的發(fā)言,觀察這個同學的夸贊的角度以及他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同時更要留意被夸贊的同學他的表情、神態(tài)、動作,被夸贊的同學要及時記錄自己此時此刻的心理感受。經(jīng)過幾輪發(fā)言,學生的話慢慢多了起來,課堂氛圍也越來越活躍,效果顯著,不論是夸贊一方抑或被夸贊的同學都感觸頗多,均寫出了令人滿意的好文章。同學們正是在激勵與夸贊的氛圍中,收獲了友誼,增強了自信,更提高了寫作的興趣。
記得有一次,任課教師針對我班當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如學生交作業(yè)質(zhì)量不高、上課總做小動作等向我反映,我一反原有說教的常態(tài),利用語文課的機會,在PPT上展示了《我的班集體》和《______我想對你說》這兩個題目。針對這兩個題目,我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在交流時學生都覺有話可說,接下來迅速讓學生落筆去寫,學生普遍感受有事可寫,有話可說。這次的小插曲引發(fā)的寫作教學,讓我更加真實的了解班內(nèi)存在的問題,同時也令有不良習慣的同學及時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更加強了學生作文的訓練,真是一舉多得呀。
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我們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覺得有話可說的作文情景,讓學生流露真情地寫作,便會讓學生不再懼怕寫作文。
二、巧用語文教材,指導寫作技巧
學生們對寫作有了興趣,懼怕的心理就自然慢慢減輕了,此時我們就需要及時指導學生寫作技巧,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學生寫作時的優(yōu)秀范例,正是出自于我們的部編版語文教材。教材中精心編選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我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巧妙運用語文教材,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文章時,《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這三篇文章都是寫景抒情類的經(jīng)典篇目。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總結(jié)這類文章的寫作方法:調(diào)動感官、注意寫景順序、細心觀察、抓住景物特點、適當聯(lián)想想象等。再通過周記的形式,讓學生寫一寫《我的學?!?,鞏固課上所學的寫作方法與技巧,教師及時評閱,并有針對性進行修改。
再如學習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寫人記事類文章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總結(jié)出這類文章的一般特點:作者選取典型事例展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如《藤野先生》;關(guān)注細節(jié)描寫,以小見大,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的,如茨威格《列夫·托爾斯泰》;寫母親平凡的事跡和對自己一生的影響,讓人感受到母子情深,如朱德《回憶我的母親》?!案腥诵恼?,莫先乎情”,仔細回想本單元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娓娓道來的深情與平凡而動人的點滴小事。
通過語文教材的經(jīng)典范文,學生的作文框架、文章結(jié)構(gòu)、慢慢變得有模有樣了。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方法與技巧,才會對寫作充滿信心,充滿興趣,游刃有余,達到“文無定法”的境界。
三、讀練寫相結(jié)合,豐滿文章血肉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睂W生掌握了寫作的方法與技巧,搭建起文章的骨架,是不是就可以讓文章有血有肉,“豐滿”起來了?魯迅先生也曾說:“從前教我們作文的先生,并不傳授什么《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讀,做,讀,做;做得不好,又讀,又做。他卻決不說壞處在那里,作文要怎樣。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處所多起來了。年深月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刪改你的文章了?!遍喿x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多讀書,從閱讀中你會發(fā)現(xiàn),佳詞妙語在無意中已經(jīng)熟記,情感態(tài)度,生活體會,也在品味他人的作品時更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由此,在品味、揣摩別人的同時逐漸發(fā)生內(nèi)化,由模仿他人進而創(chuàng)造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在不斷的閱讀中,學生知道用什么樣的句子才能表達自己此時的感情態(tài)度,明確把什么詞放在哪兒最適合,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不斷的閱讀中,發(fā)現(xiàn)對生活的看法與感悟會越來越深刻,會萌發(fā)一種通過文字記錄下此刻心情或感悟的沖動,由此,閱讀的興趣也就逐漸轉(zhuǎn)化成了寫作的興趣,而閱讀也將成為寫作的動力和源泉。在平時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每天課前五分鐘,我班都會有一個“名篇名家我賞析”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賞析名著經(jīng)典句段,向同伴推薦自己喜歡的名家名篇,學生以學習小組(5個人)為單位,自由分享閱讀體驗,表達閱讀感受。
除每單元的大作文外,每周我還會布置學生寫周記,文章的體裁、字數(shù)的要求、內(nèi)容的選擇都不做限制,學生可以抒發(fā)情感表達心情,也可以描寫美景,也可以發(fā)表對所見所聞的觀點和看法。從而讓學生在無壓力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記錄自己的生活。通過大量的閱讀體驗和堅持不懈的練筆,學生不但不會再為不知寫什么發(fā)愁,相反會積累更多豐富的寫作素材,從中會獲得良好的語感,思想也會日趨成熟。學生寫作文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更是學會做人的過程。
四、互助批改作文,師生共同成長
賈島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眰鹘y(tǒng)的作文批改工作常常是教師一人的任務,多數(shù)學生只關(guān)注作文得分,分數(shù)低的同學,把作文塞進書包,再也不想看到它,而分數(shù)高的同學,洋洋得意。盡管教師精批細閱學生所寫的作文,費盡心思面批、面改,卻往往收效甚微。在作文講評課的時候,我們大可以嘗試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互評互改。具體做法如下:
本班建立了四個學習小組,五人為一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作文水平進行分組。教師和小組成員依據(jù)中考作文標準,制訂出符合本班現(xiàn)狀的作文評分的標準,學生按照標準批閱手中的作文,有問題時可向老師尋求幫助,也可小組討論,自行解決。評閱后,小組人員依照作文評分標準,進行打分同時寫出本次評閱文章的優(yōu)缺點,評語后注明批閱者姓名。由小組成員推薦優(yōu)秀作品,朗讀并簡要說明推薦理由,其他同學說收獲。學生上交作文后,由教師給作文進行最終打分。
師生齊心,共同批改,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學生互評作文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會因為文章中的某個語句是否通順,作文中的一個詞語是否恰當,互評時的評語是否合理而爭得面紅耳赤,有時這種爭論甚至可以延伸到課外。在學生的爭論中,他們?yōu)榱苏f服對方同意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同學們的寫作及互相批閱的態(tài)度十分認真,如此,師生團結(jié)合作,齊心協(xié)力,使作文評改有了質(zhì)的飛躍。
寫作教學,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任重道遠。需要老師激其欲望,教其方法,喚其良知,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打開學生在生活中的情感閘門,讓學生享受并愛上寫作,讓寫作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