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文章通過分析目前高中生物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行互動式教學、加強實驗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和實施多元化評價等生物課堂模式創(chuàng)新路徑,希望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模式;創(chuàng)新路徑;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戚銀云,浙江省紹興市諸暨中學暨陽分校教研組長。(浙江 ?諸暨 ?311800)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2-0063-02
隨著生物學科的發(fā)展與高中教育模式的改革,高中生物教學的重心已轉移到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上,既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具有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精神,又要能學以致用,具有社會責任感。因此,怎樣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路徑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落實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等核心素養(yǎng),成為一線教師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高中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
1. 缺乏互動性。師生互動,意味著課堂中互動雙方相互接納,并能產生共鳴。在傳統(tǒng)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往往比較缺乏互動性,學生通常是在被動地接受生物知識,“師說生寫”“師說生背”“師寫生抄”的現象比比皆是。
2. 忽略實踐性。生物科學的發(fā)展是離不開實驗的。在生物學研究中,科學家們往往是先觀察到某種現象,再設計實驗來檢驗,最后歸納出生物現象的本質與規(guī)律,因此,學生要理解掌握生物學知識,就一定要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然而,現階段許多教師往往采用的是聽實驗、背實驗等教學手段,或完全用多媒體演示,致使實驗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學生對實驗本身的體驗也幾乎為零。
3. 輕視探究性。探究性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提高學習積極性,使之切實掌握所學知識。然而,許多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正確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或者在進行過程中教師只重視探究的開端而忽略其過程,只重視探究成果而忽略對其全面評價,只重視個別學生發(fā)展而忽略全體學生參與,其結果可想而知。
4. 喪失科學評價。教學評價是教師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能夠幫助教師有效開展教學活動,但許多一線教師的教學評價意識淡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評價目標單一,只注重學習結果和考試成績而忽略整個學習過程;其次,對課堂上學生的各種答案及想法不能及時而科學地做出點評;再者,評價方式單調,往往只是口頭上給出“很好、正確、對”等空洞而籠統(tǒng)的表揚,缺乏激勵性和趣味性,久而久之,課堂氣氛沉悶壓抑,學生思維僵化,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受到極大限制,教學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二、高中生物課堂模式的創(chuàng)新途徑
1. 推行互動式教學?;邮浇虒W就是把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間進行的一種獨立個體之間的交往、溝通,把教學看作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著的教與學相統(tǒng)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yōu)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jié)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講解“分離定律”第一課時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呈現豌豆花的結構與傳粉方式,在師生交流中完成對自交、雜交、人工雜交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然后再呈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在生生交流中發(fā)現問題——作出假設——演繹實驗——得出結論。這樣下來,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敏捷,將“要我學”完全轉變?yōu)椤拔乙獙W”,真正提高了自主學習素養(yǎng)。
2. 加強實驗教學。實驗是生物學科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所以高中生物的實驗教學應該受到充分重視,而不是被當作可有可無的內容。實驗課上,教師應做好實驗準備,充分利用手邊的資源與實驗材料進行教學;教師應是實驗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把控好教學的節(jié)奏和進度;實驗教學是為理解和應用生物學知識服務的,要結合課本知識,使實驗內容更具針對性,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對生物學核心知識和方法的理解掌握。例如,減數分裂是高考中的重點和難點,但由于內容抽象,基本概念較多,學生的得分率一直偏低。對此,教師可以利用4根電線來模擬減數分裂:每根電線含有2股小電線,代表一條染色體上有兩條染色單體,同等長度不同顏色代表一對同源染色體,兩種不同的長度代表兩對非同源染色體,第一個紡錘體的兩極應分別放置大小一定不同、顏色可以相同或不同的兩條染色體,代表同源染色體相互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如此,將不可見的知識通過直觀可視的物體展現出來,不僅有助于理解知識,更有助于厘清基本概念間的邏輯關系,有效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
3. 開展探究性學習。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見開展探究性學習對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要開展探究性學習,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分組,讓組員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長,協(xié)作互補;其次,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時刻關注每個小組的學習進展,及時糾正小組的學習方向,清除學生的學習障礙,并記錄有代表性的問題以便進行集體討論;最后,教師要不斷完善探究式學習中的評價標準,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有多層次、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師生在小組學習中發(fā)現了問題:成熟的植物細胞中,誰充當半透膜?誰提供濃度差?不同的實驗小組做出了不同的假設:小組1認為“細胞膜充當半透膜,細胞溶膠與外界溶液構成濃度差”,小組2則認為“液泡膜與細胞膜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半透膜,細胞液與外界溶液構成濃度差”。對此,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布置探究性學習任務:請每個小組利用0.3g/ml的蔗糖溶液、蒸餾水、顯微鏡等材料驗證自己的觀點,并進行相應的解釋說明。接下來,小組成員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都積極思考、討論、修訂,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人際交往能力。
4. 實施多元化評價。課堂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以提高學生素質、發(fā)展學生能力和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為重點。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
(1)評價的目標要有層次化。應針對不同智力水平、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和知識能力的學生開展因材施教、分層測試和分層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動學習,從而促進自我發(fā)展。
(2)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有教師評價,還要有生生評價和自我評價;不僅要有口頭評價,還要有書面評價和表現在體態(tài)、肢體行為上的隱性評價,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行為都是有意義的。
(3)注意評價的尺度與用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問題,或知識點沒有理解,或學習積極性不高,或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應及時點撥或批評,但一定要注意尺度的把握,避免過猶不及,更不能聽之任之。
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鐘啟泉先生說過,“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課堂改革”。因此,一線教師應積極改革和創(chuàng)新高中生物課堂模式,真正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陳永新.淺談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J].考試與評價,2017,(10):263.
[2] 張偉.例談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目標的生物學教學設計[J].中學生物學,2016,(4):9-10.
[3] 王艷.高中生物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7,(24):229,231.
[4] 于江.高中生物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7,(10):193.
責任編輯 ? 袁靜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