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嬌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币虼?,應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自微博、微信、抖音等一系列自媒體出現(xiàn)后,其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位置,逐漸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工具。它的平民化、便利化、多樣化的特征更是深受大學生的青睞。若使理想信念教育與自媒體結合,對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事半功倍的。通過對自媒體視閾下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可行性路徑進行深度的分析,旨在利用自媒體這一媒介,讓大學生堅定理性信念,使他們的思想狀況積極向上。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可行性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4-0092-03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的大學生,肩負的責任重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態(tài)如何、道德是否規(guī)范、文化是否優(yōu)良,直接關系到現(xiàn)階段和未來國家、民族的發(fā)展狀況。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到,要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大學生的思維應緊跟時代的步伐,特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是不是具備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更是直接影響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全面騰飛的時代,對于文化的深植與創(chuàng)新能力應當更為加強,全民對于偉大的理想信念應當更為清晰而堅定。然而,我國在發(fā)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節(jié)奏上明顯落后于社經發(fā)展,或許是大量的西方思潮入侵,復以多元文化的沖擊,部分青年陷入迷思,錯以物質價值建構起世界觀與人生觀,其精神文明的建設意識遠遠滯后。同時,許多青年學生欠缺堅定的政治信仰,也欠缺光明正向的理想信念,沒有大是大非的使命感,更缺乏對社會民族的責任意識,這表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正面臨著最嚴峻的挑戰(zhàn)。因此,有意識地為大學生構建多元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需要,也是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舉措。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大學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迫在眉睫。理想信念是一個大學生衡量自身的標準,是內在的靈魂,它以一股強大而看不見的力量存在著,準確地判別著人生的方向。樹立遠大理想,堅定高尚信心,是對當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無疑是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有用的人才和可靠的接班人。但從現(xiàn)狀來看,目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開展得并不太廣泛與深入,課堂式的教育仍是主流,培養(yǎng)大學生的結構模式單一,固定化,這一切被置于高臺之上,被留在了書本中,讓人敬而遠之,遠而忘之,讓這些理想信念變得陌生。然而,大學生的書本知識與生活常識依舊無法與實際能力相結合,無法把這些轉化為自身的本領。并且單一的學習理想信念這類政治化的課程,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導致大量學生上課開小差、玩手機、睡覺等,甚至是逃課。很多人認為動蕩變革的年代更容易激發(fā)人的斗志,磨煉人的意志,而這個時代已大不相同。作為時代的根基、思想的源泉、精神的支柱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只有真正認識到它,將它轉化為精神的源泉,前進的路才會越走越寬。在這條路上,有了自媒體的輔助,大學生在理性分析和清晰認識各種事物的本質上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準確把握新時代歷史方位的整體特征已是時代的迫切要求。同時,抖音、快手、美拍等小視頻的興起,得到了當代大學生的追捧,在任何空閑時間都能看見學生在刷這類自媒體。自媒體的流行,在一方面只是很簡單地滿足了大學生休閑娛樂的需求,如刷朋友圈、刷空間;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向人們傳播著負面影響,沒有發(fā)揮作用。因此,自媒體的應用應往正方向前進,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養(yǎng)應符合國家發(fā)展要求,同時這也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這個任務不僅取決于政府,還取決于我們大學生本身,當然還有家長及社會多方面力量共同去完成。
如今,自媒體已成為了網(wǎng)絡傳播最普遍的媒介,也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自媒體是大眾經由數(shù)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新聞的媒介,是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不再限于個人微博、微信、QQ等,它擴大到了抖音、美拍、快手等一系列APP。在這里,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和獲取者。當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并用他自己的方式來生產信息,并進行大范圍的公開傳播,傳播途徑自主、便利。這個時代進行傳播信息的工具對社會造成的變革和影響,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而新媒體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也潛移默化地讓當代大學生打造出自己的價值。自媒體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出現(xiàn),為用戶提供了廣泛的、自由的、可改變的選擇模塊,豐富了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增強了其自我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這種發(fā)展狀況給大學生的教學帶來了創(chuàng)新空間、機遇與挑戰(zhàn)。第一,新時代新要求,對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與內涵提出了創(chuàng)新的觀點,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應符合新時代的要求;第二,自媒體的發(fā)展與應用,應當在理想信念教育中重塑首要角色,同時熟稔自媒體的特性,有意識培養(yǎng)大學生自發(fā)性地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傳播,達到多重回聲的效應;第三,符合現(xiàn)代化的理想信念教育,應當要解決大學生現(xiàn)實困惑,使其具備正確且堅定的信仰與信念,不再迷茫于錯亂的價值觀中。這就要將理想信念注入自媒體,讓大學生接受它,使理想信念教育成為火炬照亮大學生前進的路。通過完善教育機制,樹立自媒體的媒介思維,促進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施,打造人才隊伍。時刻堅定思想文化構建,深化對國家政策方針的了解。最后,使自媒體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
為什么自媒體能爆發(fā)出如此大的能量,得到大學生的青睞?主要在于自媒體體現(xiàn)出的多樣化、平民化、普泛化的特性得到了大學生的認可。
1.多樣化
自媒體的傳播人員分布在各行各業(yè),每個年齡層,相對于傳統(tǒng)的自媒體更加多樣。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對消息的綜合掌控可以更詳細、更清晰、更切合實際,符合大眾心理,位于“尾部”的他們的專業(yè)水準并不比位于“頭部”的媒體從業(yè)人員差,甚至于還更占上風。自媒體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提供給人們的選擇也比較廣泛。
2.平民化
自媒體作為社會底層的傳播方式,更加貼近于生活,那些在自媒體進行傳播的大眾,被定義為“草根階層”。這些業(yè)余的自媒體愛好者相對于傳統(tǒng)的媒體從業(yè)人員來說,凸顯出了愛好者的無功利性,他們客觀地評價對事件、新聞的看法,更加直面于事物的本身。
3.普泛化
自媒體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它授于普通百姓話語權,它表達自我、助力本性發(fā)展,鑄就個人的價值,彰顯民意。這種普泛化的表達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讓他們得到了表達自我的平臺。伴隨著自媒體主體的普泛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這條“尾巴”的氣力越來越得到儲蓄、積累和發(fā)展。
而日益普泛化的自媒體確實是魚龍混雜的,來自五湖四海的“草根們”在各顯神通的同時,自媒體平臺也夾雜著不少毫無營養(yǎng)價值的內容。尤其是對于在校大學生們來說,正確使用自媒體平臺接受和傳播正能量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為確保每名大學生都能夠走在理想信念的正確道路上,將理想信念教育與自媒體相結合,指導在校大學生正確使用自媒體。
針對于以上現(xiàn)象,對于自媒體視閾下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性路徑具體有如下幾點:
1.加強雙主體對自媒體的使用
對于那些在自媒體中活躍的同學,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準確判斷自媒體的利與弊,合理分配時間;在教師的帶領下,打好理想信念的基礎。身為教導理想信念的教師,是思想教育的承擔者,肩負培養(yǎng)好學生理想信念的重任。教師應主動去了解學生的生活,可通過開通個人微博和微信,瀏覽學生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最新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狀態(tài),也可以開通抖音、快手等一系列的時尚APP,緊跟時代的潮流,追隨大學生的步伐,了解和掌握新時代下出現(xiàn)的自媒體,批判性地選擇自媒體,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yǎng)。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自媒體,讓學生們借助自媒體對學習理想信念充滿熱情。教師還應時刻關注國家政策,補充教學信息,從容應對理想信念教育在自媒體上所面臨的挑戰(zhàn)。
2.創(chuàng)新教學傳播形式
微博、微信、論壇、抖音等自媒體的出現(xiàn),促使教師的統(tǒng)教學模式也要進行相應的改變。一方面,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理想信念教育的視頻進行播放、用自媒體拍攝小視頻進行發(fā)布,講解為輔,將上課緊張的氛圍轉變?yōu)檩p松愉快,加深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知,避免上課走神、睡覺、逃課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課后,教師可以利用自媒體,與學生之間組建QQ群、微信群等,隨時上傳最新的教學視頻、發(fā)布學習任務,建立討論平臺,與學生暢談時事熱點,鼓勵學生分享心得和認識感悟,給學業(yè)上有困難的學生解答疑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念。利用自媒體,對理想信念的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思想政治的實效性。利用自媒體簡單、自主性強、多姿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視頻、文字、圖片)的特點,用圖文摻雜、聲情并茂的方式,減少因傳統(tǒng)教學模式“灌輸式”“填充式”給大學生帶來的抵觸心理,避免“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現(xiàn)象。為此,我們應該在這個基礎上乘勝追擊,在大學生使用的自媒體軟件中,融入理想信念的教學內容;在生活中,開展有關活動,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增強思想政治的實效性。
3.營造校園氛圍
校園是大學生進行學習,獲取知識的來源,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應充分利用學生對自媒體使用的主動性,開設自己的微信公眾號、QQ、微博等,甚至是一些APP平臺,讓學生去關注,不定期地發(fā)布一些信息與視頻,通過自媒體與學生之間搭建橋梁,營造出一個理想信念的氛圍。學校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愛好興趣、思想層次,將自媒體與校園活動聯(lián)系起來,舉辦一些有關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動,如攝影、微電影、宣傳海報、微博朋友圈集贊等讓學生通過查閱微博動態(tài)、時事熱點,在潛移默化中了解身邊動態(tài),關心國家政策,營造校園氛圍。針對學院里已有的“微信之窗”,新媒體人員可以將每日要聞、熱點資訊以電臺、視頻等娛樂幽默性的方式呈現(xiàn),減少其中的枯燥感,對于有關活動進行一定的宣傳,激發(fā)大家的積極性。通過采訪學校的教師、學生,將真實出現(xiàn)在我們周圍的事情通過“微信之窗”進行推廣,將它落到實處。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要使大學生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就要讓校內外的學習實踐活動與理想信念教育相互補充,以此推動大學生更快地走入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使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加貼近學生思想與生活,促進學生強化理想信念,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在暑假中,學??梢越M織學生開展“三下鄉(xiāng)”“參觀烈士陵園”“訪問博物館”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組織、申報、實踐的過程中,通過查閱資料、切身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強化理想信念。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拍照、錄視頻、語音等,將學習過程中的所見所聞與成果制作,通過微信、微博、QQ空間等自媒體進行發(fā)布,促進身邊的同學學習。緊跟時代潮流,以抖音、快手、美拍小視頻為輔助上傳,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樂趣,愿意參與到其中,發(fā)揮出正能量的感召作用。
隨著科技信息、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成為了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的主要平臺。我們應當牢牢把握自媒體帶來的新機遇,認真鉆研高新技術條件下大學生思維構建的特色和規(guī)律,深刻認識和應用信息技術這個新興載體,接受網(wǎng)絡,操作網(wǎng)絡,化被動為主動,經由自媒體將我們本身的常識變現(xiàn),增強大學心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進入21世紀,網(wǎng)絡、自媒體的應用,讓人們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洞悉世間百態(tài)。大學生肩負著民族的希望,思想上也較其他的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所要付出的努力也是極大的。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教育的核心,自媒體作為新媒體的主流,兩者相互交融,摩擦出火花,必定會被這些喜歡接觸新事物的大學生所接受,從根本上讓學生認識到事物的本質、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只是流于形式的空洞口號,而是需要大學生付諸行動,腳踏實地,刻苦勤勉。幫助高校學生在樹立理想信念方面,不再只局限于書籍理論的研讀與討論,應推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創(chuàng)新,以貼合學生的生活實態(tài),找尋真正可實踐的創(chuàng)新途徑,使自媒體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進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李金澤.自媒體背景下高速公路運營成本優(yōu)化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5.
[2]姚兵,徐寧平,朱寧.淺析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J].法制與經濟(中旬),2014(1).
[3]馬原.自媒體影響力的長尾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08(5).
[4]馬慧琴.論學習化社會及其創(chuàng)建的策略[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5.
[5]鄧景.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聚焦[J].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學報,2014(9).
[6]陳婷婷.編輯出版成果的信息論價值[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
[7]張潔.自媒體時代我國公民新聞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1.
[8]胡從發(fā).自媒體及其特點[N].工商導報,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