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潔
(江蘇省蘇州金閶醫(yī)院 腫瘤科, 江蘇 蘇州, 215000)
據(jù)研究[1]報道,近年來中國胃腸道腫瘤發(fā)病率和病死率不斷增加。由于手術對機體造成的應激反應較大以及術后易復發(fā)等因素,化療是中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但化療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2]。有研究[3]表明,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因而調節(jié)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tài)對腫瘤治療有重要作用。香菇多糖是一種真菌多糖,研究[4]表明其在抗腫瘤的同時還具有增強免疫力作用,因而日益受到臨床重視。本研究為進一步探討其對中晚期胃腸道腫瘤的療效,對本院收治的中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采用香菇多糖聯(lián)合化療治療,觀察其近期療效,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胃腸道腫瘤患者60例,按隨機區(qū)組設計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 年齡52~71歲,平均(64.33±5.12)歲; 腫瘤部位: 胃癌11例,食管癌6例,結腸癌7例,直腸癌6例; 腫瘤淋巴結轉移(TNM)分期: Ⅲa期7例, Ⅲb期18例, Ⅳ期5例; Karnofsky 評分68~89分,平均(82.24±7.28)分。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 年齡54~73歲,平均(65.04±4.97)歲; 腫瘤部位: 胃癌12例,食管癌6例,結腸癌8例,直腸癌4例。TNM分期: Ⅲa期6例, Ⅲ期18例, Ⅳ期6例; Karnofsky 評分66~90分,平均(82.56±7.12)分。2組患者基本資料及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均衡可比。納入標準: ① 均經病理證實為Ⅲa期、Ⅲb、Ⅳ期胃腸道腫瘤; ② Karnofsky 評分60分以上; ③ 有可測量病灶; ④ 半年內未服用免疫抑制劑; ⑤ 均符合化療適應證; ⑥ 均同意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 血常規(guī)及心、肝、腎功能嚴重異常; ② 自身免疫性疾病; ③ 造血系統(tǒng)疾病; ④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⑤ 精神病患者; ⑥ 治療依從性差。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奧沙利鉑方案給予化療治療,第1天給予奧沙利鉑(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 08100412) 130 mg/m2靜脈滴注2 h, 第1~5天給予亞葉酸鈣(哈爾濱三聯(lián)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4072) 200 mg/m2避光靜脈滴注2 h, 以及氟尿嘧啶(海南長安國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980) 500 mg/m2靜脈滴注6 h, 3周為1個療程。化療前半小時給予鹽酸格拉司瓊注射液(國藥集團國瑞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610) 3 mg靜脈滴注止吐,當患者出現(xiàn)Ⅲ度惡心、嘔吐時,肌注鹽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江蘇朗歐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442) 20 mg。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化療前3 d開始靜脈滴注香菇多糖1 mg加生理鹽水100 mL靜脈滴注,每周3次, 3周為1個療程?;煼桨讣隘煶掏瑢φ战M。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2組患者治療2個療程后的療效、免疫功能、生活質量、體質量變化情況以及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分別于化療前及化療2個療程結束后評價療效,采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2000)[5]進行評定。完全緩解(CR): 腫塊完全消失,持續(xù)至少1個月以上; 部分緩解(PR): 腫塊縮小超過50%,持續(xù)至少1個月以上; 疾病穩(wěn)定(SD): 腫塊縮小<50%或增大≤25%; 疾病進展(PD): 1個或多個病變增大≥25%或出現(xiàn)新病變??陀^緩解率(RR)=(CR+PR)/總例數(shù)×100%(至少相隔4周確認的CR和PR)。疾病控制率(DCR)=(CR+PR+SD)/總例數(shù)×100%(初次用藥至少6周后記錄到的SD)。免疫功能測定: 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的免疫法檢測。分別于化療前及化療第2個療程結束后空腹采集靜脈血,檢測T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含量及NK細胞活性。生活質量評價: 采用Karnofsky體力狀況評分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表示體力狀況越好,生活質量越高。記錄2組患者化療前后體質量變化。記錄化療期間不良反應: 觀察化療前后癥狀及體征,如消化道反應、神經毒性等?;熐凹盎?療程后檢測血常規(guī)、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2組近期療效比較
2組患者均全部完成2個療程化療,觀察組DCR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RR雖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近期療效比較[n(%)]
CR: 完全緩解; PR: 部分緩解; SD: 疾病穩(wěn)定; PD: 疾病進展; RR: 客觀緩解率; DCR: 疾病控制率。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 2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及NK細胞較治療前顯著上升, CD8+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 對照組CD3+下降,CD4+、CD4+/CD8+、NK細胞較治療前顯著均下降, CD8+較治療前顯著升高(P<0.05); 2組CD3+、CD4+、CD8+、CD4+/CD8+、NK細胞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變化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 2組治療前后Karnofsky評分及體質量變化比較
治療前, 2組患者Karnofsky評分及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 2組Karnofsky評分及體質量均下降,但觀察組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2組Karnofsky評分及體質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Karnofsky評分及體質量變化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4 2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消化道反應、谷丙轉氨酶升高及周圍神經毒性的發(fā)生率顯著較對照組低(P<0.05); 2組肌酐、尿素氮升高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胃腸道腫瘤是中國常見的腫瘤,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臨床對中晚期胃腸道腫瘤的治療原則是延長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聯(lián)合化療是其主要治療方式,但化療存在一系列副作用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耐受[6]。研究[7]表明,機體免疫力低下與腫瘤形成有密切關系,免疫功能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消退中有重要作用,因而在臨床治療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生物免疫治療已成為手術、放化療之外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8]。香菇多糖是香菇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它是一種天然的生物免疫調節(jié)劑,能通過增強T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功能達到增強免疫力、抗腫瘤的作用[9]。本研究對中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采用香菇多糖聯(lián)合化療治療,擬探討其療效。
表4 2組不良反應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DCR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明香菇多糖聯(lián)合化療能提高中晚期胃腸道腫瘤的治療療效,與相關研究[10]結果一致。香菇多糖作為一種生物免疫調節(jié)劑,其本身無直接細胞毒作用,而具有宿主介導的免疫增強作用。其具體作用機制是通過促進淋巴細胞增值分化,提高NK細胞活性,并通過刺激機體的殺傷性T細胞,活化巨噬細胞,激活機體依賴性巨噬細胞的細胞毒作用而間接殺傷腫瘤細胞,與化療藥物聯(lián)合應用有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11]。本研究還顯示, 2組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及體質量比較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及體質量下降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香菇多糖聯(lián)合化療對生活質量的改善優(yōu)于單純化療,還能改善因化療造成的體質量下降。與相關研究[10]結果類似。
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患者的免疫功能密切相關, CD3+細胞和CD4+細胞分別是輔助性T細胞和抑制性T細胞的前體,而輔助性T細胞和抑制性T細胞及其比值平衡狀態(tài)決定了機體細胞免疫水平,若T細胞總數(shù)或CD4+/CD8+T細胞比值發(fā)生異常時,即視為免疫紊亂。CD4+/CD8+比值增加,會抑制腫瘤增殖; 反之,則利于腫瘤增殖[12]。故檢測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是衡量機體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有效指標。本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前2組T細胞亞群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及NK細胞顯著增加,且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香菇多糖可糾正化療對患者外周血T細胞數(shù)量、淋巴細胞活性造成的不利影響,還能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和提高NK細胞活性,從而提高細胞免疫功能[13]。本研究還顯示,香菇多糖聯(lián)合化療在血象異常、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等化療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香菇多糖在減輕化療不良反應、預防化療引起的白細胞下降有一定作用。
綜上所述,香菇多糖聯(lián)合化療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減輕體質量下降,并減輕化療副作用,近期療效顯著,但其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