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 要: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承擔著傳播人類文化、開發(fā)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的神圣職責。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可見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品德情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發(fā)展有多強的感召力,它不僅影響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還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關鍵字:樹師表;教師 “精、氣、神”;師德素養(yǎng)
一、教師的“精、氣、神”源于自身的不斷修煉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應以德立身,以身傳教。古人云:“樹活風雨土,人活精氣神?!本?、氣、神被認為是生命活動的根本。教師需要精氣神,才能成就自己一番教育事業(yè),自己要在教育這片天里轉,更需要自己有獨特的精氣神。一個學校要發(fā)展,需要有自己新的精神引領,需要學校獨特的“精氣神”,更需要一批批有“爭先領先率先及教育奉獻”的教育精神的教師,形成一個學校的“精氣神”。提振精氣神,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實踐的過程,也是凈化自我的過程。對教師來說,“精”是理想信念,“氣”是自己獨特的教育藝術,即氣場,“神”是神韻,即教育效果,良好的“精氣神”狀態(tài)是教師職責所在?,F(xiàn)代社會要做一個有“精氣神”的教師,要不為外界物質(zhì)所誘惑,踏踏實實搞教學,搞教研,提升自己專業(yè)素養(yǎng),把愛灑學生,情注課堂,孜孜以求,悔人不倦。憑著執(zhí)著、專注和自信,精心準備,蓄勢待發(fā),全心投入,以情感人,昂首挺胸進課堂,從從容容抓教學,這才是一個新時代賦有精氣神的教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師德素養(yǎng),注重自己的文化品位、內(nèi)涵、氣質(zhì)與修養(yǎng),鑄師魂,樹師表,修教師的“精氣神”,用自己的“精氣神”來影響學生養(yǎng)成自己的“精氣神”。想要使課堂教學能夠體現(xiàn)教師的生命價值和崇高師德,教師就必須要有“精、氣、神”的修養(yǎng),才能為人師表,尤其是在職在崗工作的教師,身上一定要帶有教師自己獨特的“精氣神”。
每位教師的“精、氣、神”的養(yǎng)成,源于對教育事業(yè)、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熱愛。只有對教育事業(yè)充滿深厚情感的教師,才會樂于獻身教育事業(yè),精心哺育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特有新人。一位對所教學科充滿愛的教師,才會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才會富有感情地去備好每堂課,授好每一堂課,批閱好每一次作業(yè),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與理解教材。一位對學生充滿愛的老師,才會對學生誨人不倦,愛生如子、潤物無聲,如甘霖雨露灑向大地般讓教育充滿愛。同時,渾身洋溢精、氣、神的教師,會給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達、充滿活力的感覺。渾身洋溢精、氣、神的教師,才會給學校帶來生機與活力,才是學校的生命線。
教師的“精、氣、神”源于自身的不斷修煉。這要求教師既有健康的體魄,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如果說健康的體魄可以鍛煉的達到的話,那么,健全的心理素質(zhì)則需要修身養(yǎng)性。教師要做學生成長的促進者,引領者,示范者。在對學生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中就要做到“三有”,即,有情:講感情,用真誠的愛陶冶、凈化學生的心靈,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有義:“義”指公理正義,精神文明,師生感情,是在與學生每一次的相處中養(yǎng)成的,是與學生交往每一個日夜陪伴中產(chǎn)生的。與學生每一次交心談心,都是心靈的碰撞,思想的升華,是修養(yǎng)養(yǎng)成的一個途徑,一種方式;有節(jié):無論講感情,還是講義氣,都要把握好尺度,靈活運用教育規(guī)律,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切不可一刀切,一棍子打死。
二、良好的教育效果,源于教師的“精、氣、神”
教師的“精、氣、神”會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效果。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他不僅僅傳授知識,而伴隨著教學內(nèi)容流露出他的喜怒哀樂的情緒,以熏陶學生,感染學生,沒有情感的升騰和沖動,也就沒有教學藝術的產(chǎn)生。教之有情,就要將無聲的文字化作聲情并茂的語言,將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將自己胸中的波瀾,引入學生的心田。在教學活動中,許多老師都在追求一種“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的境界:學生喜歡的課,教學效果一般會優(yōu)于其他的課?!皹反瞬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等就說明了這一道理。就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角度而言,學生樂于上的課,教師也能從中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愉悅,進而朝著更加優(yōu)化的境界不斷邁進。而且,師生之間一旦產(chǎn)生某種共鳴,必將激發(fā)起更大的熱情乃至于創(chuàng)造性。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弊鳛榻處?,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魅力,化腐朽為神奇,以高尚的人格、高超的教學藝術去征服其所教學子,激發(fā)他們學習你所教的這門學科的興趣。
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xiàn),一種深厚的知識內(nèi)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xiàn)!師德需要培養(yǎng),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每一位老師都內(nèi)外精修,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了教育的蔚藍天空。
參考文獻:
[1]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1版,第144頁.
[2]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