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楊,傅 濤,趙林梁,羅元鐘
(1.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32;2.蘇州大學博士后流動站,江蘇 蘇州 215021;3.天津體育學院,天津 300381)
現(xiàn)代化的要求不僅是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的現(xiàn)代化,全民健康也是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內容。本研究隨機選取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部分高校的2013級學生為測試對象,從2013年到2017年連續(xù)4年進行學生體質測試,了解高校在校大學生4年中各項體質健康的變化情況,探究高校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為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工作提供參考意見,以促進高校大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
以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部分高校為例,對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體質健康狀況進行研究。
以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部分高校2013級參加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非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為測試對象,對異常數(shù)據(jù)、4年內缺項數(shù)據(jù)進行篩選。共獲取有效樣本2 832個(男生1 481名、女生1 351名),其中文科生1 074名,理科生1 758名,入學時平均年齡為18.56±0.71歲。從2013年11月—2017年4月,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大一、大二測試時間每年11月份,大三、大四測試時間為每年4月份。
測試內容為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的所有項目,分別采用身高計、體重計、電子肺活量計和坐位體前屈測試儀測量身高、體重、肺活量和坐位體前屈;用米尺測量立定跳遠長度;用秒表記錄50 m跑、男生1 000 m跑和女生800 m跑的時間;引體向上和1 min仰臥起坐分別記錄個數(shù)。另外,選擇比肺活量(肺活量/體重)作為派生指標。
實驗數(shù)據(jù)均用±s表示,通過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和Excel進行處理,顯著性檢驗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顯著性差異標準為P<0.05。
從4年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來看,身高基本沒有變化,體重、肺活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比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遠和坐位體前屈的成績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狀態(tài),見表1。
為進一步比較其變化,將各指標每2年之間進行比較,體重方面,大二與大一、大四與大三相比無明顯變化,大三、大四與大一相比,大三與大二、大四與大二相比增加(P<0.01);肺活量方面,除了大四與大三相比無明顯變化,其余2年相比皆明顯增加(P<0.05);比肺活量、50 m跑的成績方面,大二、大三、大四與大一相比增加(P<0.01),而大三、大四與大二相比,大四與大三相比無明顯變化;立定跳遠方面,大二與大一相比無明顯變化,大二、大三與大一相比則明顯增加(P<0.01);坐位體前屈方面,大四、大三、大二與大一相比均明顯提高(P<0.01),而大三、大四與大二相比則下降(P<0.01),大四與大三變化不明顯。P值見表2。
因男生、女生存在差異,為探討全體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是否因性別差異造成,故將男生與女生分開分析。男生身高4年基本無變化;體重、肺活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50 m跑成績、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1 000 m跑都是先提高而后2年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比肺活量和引體向上都是先增加,后3年出現(xiàn)小幅波動,見表3。
表1 2013 級學生各體質健康情況表(>±s) n=2 832
表1 2013 級學生各體質健康情況表(>±s) n=2 832
項目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身高 /cm 168.58±8.12 168.91±8.00 168.91±8.10 168.94±8.14體重 /kg 58.88±10.97 59.14±10.63 60.22±11.26 61.04±11.86肺活量/mL 3 130.07±849.54 3 369.17±805.57 3 424.23±795.92 3 463.74±833.65比肺活量/(mL/kg) 53.29±11.46 57.22±10.59 57.16±10.20 57.12±10.81 50m跑時間/s 8.52±1.30 8.21±1.07 8.25±1.08 8.25±1.03立定跳遠/cm 193.32±34.67 202.48±34.80 200.30±34.82 197.78±34.08坐位體前屈/cm 13.05±5.85 16.47±6.04 14.83±5.93 14.62±5.54
表2 學生各體質健康每 2 年 P 值比較表 n=2 832
表3 男生體質 4 年期間健康情況表(>±s) n=1 481
表3 男生體質 4 年期間健康情況表(>±s) n=1 481
項目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身高 /cm 174.52±5.45 174.97±5.14 174.92±5.41 174.88±5.69體重 /kg 65.24±10.30 65.54±9.64 66.98±10.47 68.25±10.96肺活量/mL 3 654.81±719.06 3 899.95±688.69 3 973.23±626.70 4 053.72±628.38比肺活量/(mL/kg) 56.68±11.04 60.16±10.84 60.14±10.23 60.39±10.80 50 m跑時間/s 7.54±0.66 7.33±0.52 7.37±0.55 7.44±0.55立定跳遠/cm 220.58±22.09 230.59±20.88 229.09±20.02 226.03±19.28坐位體前屈/cm 11.96±6.09 14.62±6.38 12.93±6.08 12.55±5.54 1 000 m跑時間/s 272.49±34.25 252.12±30.82 255.12±31.35 275.12±41.28引體向上/個 3.01±3.16 5.46±4.21 4.93±3.85 5.21±4.07
男生的體重在大二與大一無明顯變化,其余2年相比皆有所增加(P<0.01);肺活量除了大四與大三相比無明顯變化,其余2年相比皆明顯增加(P<0.05);比肺活量大二、大三、大四與大一相比增加(P<0.01),其余2年之間相比沒有明顯變化;50 m跑和立定跳遠成績變化一致,大二、大三、大四與大一相比增加(P<0.01),大三與大二相比變化不大,大四與大二、大三相比增加(P<0.05);坐位體前屈除大四與大三相比沒有變化,大二、大三、大四與大一相比增加(P<0.05),而大三、大四與大二相比則下降(P<0.01);1 000m跑時間波動較大,大四與大一,大二與大三變化不大,其余2年之間相比時間明顯減少(P<0.01);引體向上的個體差異較大,4年呈脈沖波變化。P值詳見表4。
表4 男生各體質健康每 2 年 P 值比較表 n=1 481
女生身高4年基本無變化;體重、肺活量、比肺活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50 m跑成績、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800 m跑、仰臥起坐都是先提高而后2年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見表5。
女生的體重在大二與大一,大四與大三相比無明顯變化,其余2年相比皆有所增加(P<0.01);肺活量與比肺活量變化一致,大二、大三、大四與大一相比增加(P<0.01),其余年度兩兩相比無明顯變化(P<0.01);50 m跑的成績、800 m跑的成績和引體向上,大二、大三、大四與大一相比明顯提高,大三與大二相比沒有明顯變化,大四與大三、大二相比出現(xiàn)下降(P<0.05);立定跳遠與坐位體前屈大四與大三相比沒有明顯變化,大四、大三、大二與大一相比明顯提高(P<0.01),大三與大二相比下降(P<0.01),P值詳見表6。
學生各項身體素質在大學4年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其素質增長主要集中于大一到大二學年,后面2年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波動。男生體重增長幅度顯著大于女生。體重增加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學年,這可能是由于大一、大二學年學生課余時間比較充足,參加體育活動比較多,此外大學前2學年體育課開設也較多,因此學生體重增加不明顯,大三、大四學年由于課業(yè)負擔、畢業(yè)壓力、體育課減少等因素,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減少,這可能是導致學生體重增加的主要因素。
學生肺活量呈增加趨勢,男生和女生的變化一致,其中以大二到大一增加最為明顯。在肺活量的變化中,男生各年肺活量增加幅度均大于女生。僅從肺活量指標看男女生的心肺功能是逐年增加的,但是肺活量的大小與性別、年齡、體表面積、胸廓大小、呼吸肌發(fā)達程度以及肺和胸壁的彈性等因素有關,而且有較大的個體差異。肺活量的絕對值不能全面反映人的肺通氣功能,所以本文又進一步分析了肺活量相對值(肺活量體重指數(shù)),即肺活量與體重的比值。結果顯示,肺活量相對值是在大二年到大一有所增加,隨后有逐年減少的趨勢,與肺活量的變化并不一致。因此本文認為大學生的心肺功能并不是逐年提高的,肺活量的逐年增加有可能是受到學生自然發(fā)育的影響,因此用肺活量相對值來評價肺通氣功能水平和作橫向的比較研究更為客觀。
表5 女生各體質健康每 2 年比較表(>±s) n=1 351
表5 女生各體質健康每 2 年比較表(>±s) n=1 351
項目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身高 /cm 162.06±4.95 162.26±4.57 162.31±4.70 162.44±4.75體重 /kg 51.92±6.56 52.12±6.38 52.82±6.39 53.14±6.65肺活量/mL 2 554.84±599.83 2 787.32±439.35 2 816.41±452.51 2 822.99±473.33比肺活量/(mL/kg) 49.58±10.75 54.00±9.30 53.90±9.12 53.53±9.63 50 m跑時間/s 9.59±0.93 9.17±0.57 9.21±0.60 9.31±0.60立定跳遠/cm 163.43±16.63 171.67±15.64 168.74±14.00 167.82±13.90坐位體前屈/cm 14.52±5.33 18.51±4.90 16.92±4.99 16.89±4.55 800 m跑時間/s 261.54±23.28 241.11±24.16 244.66±25.84 252.44±23.59仰臥起坐/個 28.34±7.60 36.90±7.21 35.66±6.42 35.75±6.64
表6 女生各體質健康每 2 年比較表 n=1 351
50 m跑代表學生的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體現(xiàn)快速奔跑能力和反應速度;立定跳遠代表學生下肢爆發(fā)力素質和身體協(xié)調能力;坐位體前屈代表身體,特別是軀干部分的柔韌性素質。后2年各項身體素質下降可能是由于體育課程減少,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減少。此外大三、大四2年學生體重逐年增加,也造成學生速度和爆發(fā)力素質下降。
根據(jù)身體素質的自然增長規(guī)律,學生時期的身體素質應該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然而,本調查研究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卻出現(xiàn)下降的趨 勢,所測試的各指標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本文認為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主要是高校大學生過慣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不肯吃苦,意志品質差,對參與體育鍛煉有著較強的抵觸心理。高校學生進入大學前2年課余時間比較充足,社團活動豐富,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機會比較多,而且大學前2年學生公共體育課程的開設進一步增加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機會。因此,學生在大二到大一各項身體素質顯著提高。而大三大四學年由于學業(yè)負擔、畢業(yè)壓力、體育課程減少等因素使得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減少,再加上某些學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得學生體重增加,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心肺功能、速度、爆發(fā)力、身體柔韌性、耐力和力量等素質的降低,高校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高校學生大學4年(2013—2017)身體素質有所提高,但是其身體素質提高主要集中于大一到大二學年,從大二學年到大四學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現(xiàn)下降趨勢。建議高校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勵高年級學生多參加體育活動,以維持或提高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