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鵬夫
1919年5月4日,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fā),學生、青年和市民的愛國精神在那一刻如烈火般蔓延在中華大地上,并點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心中對祖國、對民族熱愛的赤誠明燈。無論身在何處,這明燈始終閃耀不滅。這一點,我在留學期間感受尤為強烈。
祖國的強大為海外華人提供了有效的身份辨識。每當我到一個國家,該國居民問我是哪里人,我回答是中國人時,他們都會用帶當?shù)卣Z言口音的中文說出:“你好?!边@種身份辨識能使我在與外國人交往時更自信也更自豪,自然也更容易產生身份認同感。當然,單有身份認同感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因身份認同而產生的民族意識以及隨之而來的民族情感。正是在民族意識與民族情感的推動下,海外華人才愿意走出個人相對獨立的生活圈而團結起來為整個群體的權益斗爭,并以各種方式支持祖國的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yè)。回想百年前的五四運動,那些最先站出來的青年學生哪一個不是天之驕子呢,他們肯放棄自己的優(yōu)越環(huán)境,甚至愿意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也要為了國家尊嚴、民族權益而抗爭。時至今日,海外華人團結一心為華人群體奔走維權的案例仍在不斷上演,這都是對自己的華人身份的認同、文化的認同,對自己的民族充滿情感的體現(xiàn)。
愛國精神是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決維護。民族情感并不是我們中國人所特有的。當年猶太人遭受種族迫害,他們同樣拼盡全力犧牲一切只為爭取到一份認同、一寸土地、一片家園。幸運的是,我們有家園,更幸運的是我們的家園遼闊而富饒。為了這一片熱土,我們同樣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也正是為了拯救和保衛(wèi)我們的家園。誠然,海外華人為民族平等地位而斗爭的精神雖值得認可,但并不能充分詮釋五四愛國精神,因為五四愛國精神所展現(xiàn)的愛不只包含我們的人民,還包含我們腳下的家園。2017年7月1日,我第一次來到全美第一個唐人街——舊金山唐人街。19世紀40年代,美國淘金潮吸引大量華僑背井離鄉(xiāng)來到舊金山,這里逐漸成為了華人的新天地。隨著百余年的發(fā)展,舊金山唐人街已經從當年的新天地沉淀成如今的歷史活化石,各時期赴美的各色華人都在這里留下了痕跡:“五洲致公總堂”“合勝總堂”,各姓氏宗親會在這里層疊有序地錯落;街頭上也充斥著上海話、香港話、臺山話等各地方言;店鋪內的陳設仍有上世紀遺風,實稱得上華僑追尋美國夢的奮斗及辛酸史??吹礁鹘ㄖ锷系呐f金山市旗、青天白日旗以及我們的五星紅旗交疊在一起,我想這里的人對新中國應該都沒有什么正確的概念了吧,或許他們只剩下群體意識與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想必早已經模糊了。但當我再往前走到唐人街最核心的地段,看到一條紅底標語醒目地掛在馬路左右的建筑之間,上面用繁體中文寫著: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下面還標明7月1日當晚在新亞洲大酒店有慶祝宴會,7月2日還將有文藝演出。這些字映著條幅標語后的一排排紅燈籠,儼然一派過節(jié)般熱鬧的氣氛。時值傍晚,我走入一間傳統(tǒng)中餐小店為自己尋一餐飯,服務人員都是五六十歲的華人男子,統(tǒng)一穿著白色短衫,操著一口濃郁的閩南話,利落地炒著河粉。我等餐之余瞥著收銀柜臺上的電視機,發(fā)現(xiàn)他們收看的竟然是中國中央電視臺慶祝香港回歸的新聞。我突然意識到,這里的人雖然可能早已離開故土幾十年從未回去,也不論他們曾經追隨過哪個黨派,但他們都一直心系著祖國,不斷地提醒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中國是他們的母國。這使我不由得想起張明敏唱的那首歌詞“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在異國的土地上慶祝自己祖國的領土完整與繁榮昌盛,這又何嘗不是愛國精神的表現(xiàn)呢?
愛國精神使海外華人產生歸屬感。海外華人僅有民族意識是不夠的,這容易讓人產生漂泊的孤獨感,只有有了祖國意識才能讓自己真正擁有歸屬感,只有國家強大所帶來的腳踏實地的力量,才能真正擁有安全感。祖國才是自己行走世界的堅實背景與堅強后盾。不論中國人以何種身份走到哪里,都與故土祖國血脈相連。百年以前我們的國力衰弱,導致海外華人備受歧視,華工甚至被蔑稱為“豬仔”。即便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我的中國心》這首歌響徹街頭巷尾的時候,仍然有些許“雖心系祖國,還需洋裝在身”的無奈,這是我們的國力還不夠強大而導致的海外華人受到歧視、海外華人不夠自信的體現(xiàn)。隨著我們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式發(fā)展,全球華人的國際地位亦漸漸提高。如今許多開在海外的中國店鋪甚至不愿穿上“洋裝”,而是盡力地向國內模式靠攏,生怕被外國消費者認為不夠正宗、不夠中國。其實“唐裝”也好“洋裝”也罷,有清醒的國家意識,愿意以華人身份與祖國榮辱與共就是愛國精神的體現(xiàn)!
愛國精神賦予了我們留學生為國而戰(zhàn)的勇氣。2015年夏天,時任印度人民黨總書記拉姆·馬達夫(Ram Madhav)來到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以“India and China: Uneasy Neighbors”(中國和印度:不和諧的鄰邦)為題目做了演講,其間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指責中國政府支持巴基斯坦意圖侵犯印度權益。對此,在問答環(huán)節(jié)有一名中國女同學慷慨激昂地與其爭辯,直抒中國絕無此意,表示拉姆在美發(fā)表此類言論有挑撥國際關系嫌疑,并表明中國一直以來走的都是和平發(fā)展的道路并決心長此以往地走下去。這名女同學的發(fā)言當即獲得了在場大多數(shù)觀眾熱烈的掌聲。我想在座的美國人或是其他國家的學者除了為她的觀點鼓掌外,更是為她敢于為國家發(fā)言替國家正名的勇氣和精神鼓掌。她對祖國的熱愛自然不言而喻,她為維護國家聲譽而做的努力哪怕再微小也彌足珍貴。這也正是五四精神在當代中國青年身上得以繼承并發(fā)揚的典型實證。她讓我看到五四愛國精神雖經歷百年激蕩卻仍然薪火相傳,深深地保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新時代的青年弘揚五四愛國精神要勇于擔當。五四愛國精神已經伴隨并推動著我國社會發(fā)展了100年,其精神內涵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100年前我們因國家力量薄弱備受欺凌。當今時代,祖國早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正是通過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奉行五四運動之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實打實地努力奮斗得來的。在新時代,青年愛國要有所作為有所擔當,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當代青年作為五四精神的繼承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 國家的昌盛是中國人群體受到世界尊重的基石,只有基于國力的持續(xù)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與華人的社會地位才會隨之提升。而國力的提升又與每一代青年的接力奮斗、為國貢獻密切相關。歸根結底,當代青年的愛國精神的弘揚還是要從我做起努力奮斗,以青春的智慧和力量促進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
在全球化時代要堅持世界眼光與家國情懷的統(tǒng)一。伴隨著國家的昌盛,中國的國際影響也越來越大,所以當代中國青年的責任擔當和為國奉獻也會對整個世界產生積極影響。同時還要看到,中國的國際地位也為青年實現(xiàn)個人價值與個人夢想提供了更強勁的助力、更廣闊的平臺,為個人夢想、中國夢想乃至世界夢想的高度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當代中國青年要有新作為,既要具有世界眼光又要有家國情懷,要立足于國家、民族的使命任務,牢牢把握歷史機遇,承擔歷史重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從根本上把弘揚五四精神與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緊密地結合起來。要保護好、建設好我們的家園,使我們的國家在全球化競爭中變得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只有國家富強的理想實現(xiàn)了,個人的遠大理想才更有機會實現(xiàn)。100年來,五四精神是喚起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精神動力,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在全球化國際社會建設中繼續(xù)傳承與弘揚。
2018年2月,我從美國畢業(yè)回國,參加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中國船舶工業(yè)系統(tǒng)工程研究院報到那天下午,路過北京大學紅樓舊址便進去參觀,看到展板上一句列寧的格言:“真正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的任務正是要由青年擔負?!钡拇_,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接力擔負任務,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