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雙, 王 斐, 李孟良*
(1.安徽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廳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1;2.安徽科技學院 農(nóng)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油菜(BrassicaL.)屬十字花科(Crucuferae)蕓薹屬,是栽培十字花科蕓薹屬中用于收子榨油的植物的統(tǒng)稱[1]。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2],既是重要的食用油源和蛋白飼料來源,也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3]。其中油菜秸稈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是品質(zhì)精良的青飼料[4]。油菜除了榨油用之外,還有菜用、花用、蜜用、飼用和肥用等多種功能[5-6]。近年來,栽培油菜作為青飼料用于養(yǎng)殖業(yè)生產(chǎn)上的用途引起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關注[7-8]。我國畜牧用地不足、飼料供給長期偏緊等系列問題限制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并且在冬春季節(jié)缺乏尤為嚴重,所以充分利用冬閑田種植飼用作物,以提高飼料供應量顯得尤為重要[9-10]??紤]到其具有易栽植、產(chǎn)量高、生長快、飼用效果好且較易推廣的特點[11],油菜在飼料作物中屬于優(yōu)質(zhì)的青粗飼料資源[12]。而有關油菜飼用價值研究較少。本試驗通過對不同品種油菜品種生長和飼草產(chǎn)量比較研究,以篩選高產(chǎn)飼用油菜品種,為加速開發(fā)油菜飼用價值提供技術參考。
供試油菜品種:秦優(yōu)7號(陜3A×K407,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選育);天油早2號(QA×5R1163,安徽天禾農(nóng)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選育);浙平4號(豐優(yōu)202×豐優(yōu)219,合肥豐樂股份有限公司選育);秦優(yōu)33(Y133×Y76,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選育);天油10號(9208A×9452R,陜西三北華龍種業(yè)有限公司選育)。供試氮肥為中國化工農(nóng)化總公司生產(chǎn)的尿素(含氮量約為46.67%)。
試驗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安徽科技學院種植科技園試驗田進行。前茬作物為花生,土壤為黃褐土。小區(qū)面積為3 m×2 m,南北行向,種植密度為3萬株/667 m2,等行距種植。試驗采取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設計,5個處理,3個重復。田間管理參照常規(guī)大田高產(chǎn)栽培技術。
選擇油菜各個生育期的植株總重、株高、葉數(shù)、葉重、角果重、根直徑與菜籽重量為測定項目。在油菜各個生育期從各小區(qū)隨機選取10株樣品,測定其主莖高、主莖粗、葉數(shù)、葉重、角果重,曬干脫粒后,分別測定其千粒重、單株產(chǎn)量、小區(qū)產(chǎn)量,以比較各品種間生長與飼草產(chǎn)量。
2.1.1 不同品種油菜主莖高的比較 由表1可知,各個品種的平均株高不相同,均未達到顯著水平。其中,秦優(yōu)33的平均株高最矮,為84.06 cm,天油早2號的平均株高最高,達到了96.27 cm。天油10號的平均株高較為適中,達到了91.13 cm。以秦優(yōu)33的平均株高為基準,秦優(yōu)7號、天油早2號、浙平4號、天油10號分別增高7.93%、14.5%、10.2%、8.4%。
表1 不同品種油菜的生長狀況比較
2.1.2 不同品種油菜葉數(shù)的比較 表1表明不同品種的葉數(shù)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其中秦優(yōu)33的葉數(shù)最少,為13.0個。在參試的5個品種中,天油早2號的葉數(shù)最多,為20.3個,以秦優(yōu)33的葉數(shù)為基準,秦優(yōu)7號的葉數(shù)增加16.9%,天油早2號增加56.2%,浙平4號增加27.1%,天油10號增加28.5%。對于浙平4號和天油10號這兩個品種,葉數(shù)較為適中。
2.1.3 不同品種油菜單株葉重的比較 表1表明5個品種的單株葉重均未達到顯著水平。其中,秦優(yōu)7號的單株葉重最輕,為44.00 g,天油早2號的單株葉重最高,為60.67g。其中秦優(yōu)33和天油10號的單株葉重較為適中,分別為50.33 g和52.00 g。以秦優(yōu)7號的單株葉重為基準,天油早2號增大37.88%,浙平4號增大34.84%,秦優(yōu)33升高了14.38%,天油10號升高18.18%。
2.1.4 不同品種油菜單株角果重的比較 表1表明不同品種油菜的單株角果重均未達到顯著水平。在一定的施氮量的范圍內(nèi),由于品種的遺傳因素不同,所以各個品種的單株角果重不一致。其中,秦優(yōu)33的單株角果重最低,為124.67 g,天油早2號的最高,為174.03 g,與秦優(yōu)33相比,秦優(yōu)7號增加了6.14%,天油早2號增加了39.58%,浙平4號增加了25.39%,天油10號增加了35.82%。
2.1.5 不同品種油菜根頸粗比較 表1表明不同品種的單株直徑均未達到顯著水平。其中,天油早2號的單株根頸直徑最大,為3.3 cm,秦優(yōu)7號和浙平4號的單株根頸直徑最小,為3.13 cm,各個品種間的直徑差異不大,都較為適中。
2.2.1 不同油菜品種單株角果數(shù)的比較 由表2可知,天油早2號的單株角果數(shù)達到了顯著水平,為424.52個,除此之外,最低的是天油10號,為381.62個,以天油10號的單株角果數(shù)為基準,秦優(yōu)33、浙平4號、秦優(yōu)7號、天油早2號的單株角果數(shù)分別上升了4.47%,4.95%,3.54%,11.24%。
表2 不同品種油菜的產(chǎn)量性狀比較
2.2.2 不同油菜品種每角粒數(shù)的比較 由表2可知,各參試品種的每角粒數(shù)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其中最高的是天油早2號,為29.08個,最低的是秦優(yōu)7號,為27.65個。與天油早2號相比較,浙平4號減少了3.30%,秦優(yōu)33減少了3.54%,天油10號降低了4.53%,秦優(yōu)7號降低了4.91%。
2.2.3 不同油菜品種的千粒重比較 由表2可知,各參試品種的千粒重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其中天油早2號的千粒重最高,達到了3.22g,最低的是秦優(yōu)7號,為3.05g,以最大的千粒重天油早2號為標準,天油10號下降了4.03%,浙平4號降低了1.24%,秦優(yōu)7號下降了5.27%,而秦優(yōu)33則降低了2.48%。
2.3.1 不同油菜品種的鮮草產(chǎn)量的比較研究 油菜在未完全成熟時候,其全株都可以作為青飼料使用。由表3可得,天油早2號的鮮草產(chǎn)量最高,達到了16 291.67 kg,最低的是秦優(yōu)7號,為11 770.83 kg。以秦優(yōu)7號的鮮草產(chǎn)量為標準,天油早2號增加了38.41%,浙平4號上升了11.86%,秦優(yōu)33增大了15.80%,天油10號增加了8.60%。由此可見,天油早2號的增加幅度最大,其可利用價值也最大。
表3 不同油菜品種的鮮草產(chǎn)量的比較
2.3.2 不同品種油菜的秸稈干重的比較 油菜秸稈粉碎后也是牲畜的良好飼料,其莖稈和果殼約含粗蛋白1.4%、粗脂肪0.45%,還含有少量的糖,對于促進畜牧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和社會意義。由表4可以看出,其他的品種與天油早2號之間都達到了0.05顯著水平,同時品種間有極顯著差異。最低的是秦優(yōu)7號,為9 416.7 kg,而秸稈干重最高的天油早2號,達到了13 033.4 kg,與秦優(yōu)7號相比,天油早2號升高了38.4%,上升幅度最大,其余品種的上升幅度分別為18.76%(秦優(yōu)33)、11.86%(浙平4號)、8.49%(天油10號)。天油早2號的秸稈可利用度最大,飼用價值較高。
表4 不同油菜品種秸稈干重的比較
2.3.3 不同油菜品種的菜籽產(chǎn)量比較 表5表明天油早2號與其余4個參試品種在0.05水平下和0.01水平下均有顯著差異。其中最低的是秦優(yōu)7號,為2 783.34 kg。以其為基準,天油早2號上升了20.85%,天油10號增加了14.37%,秦優(yōu)33增大了12.57%,秦優(yōu)7號增加了7.18%。
表5 不同油菜品種的菜籽產(chǎn)量比較
不同品種生長與飼養(yǎng)草產(chǎn)量結果分析表明,供試的5個油菜品種,在主要農(nóng)藝性狀上差別不甚顯著。天油早2號油菜的主要農(nóng)藝性狀在參試的5個油菜品種中都是最高的,根據(jù)產(chǎn)量分析,天油早2號油菜的產(chǎn)量構成因素(單株角果數(shù),每角粒數(shù)和千粒重)在參試的5個品種中也是最高的;在最終測產(chǎn)中,天油早2號的秸稈干重以及籽粒重也是最高。所以從理論上推斷,天油早2號油菜的全株飼草產(chǎn)量最高,較適合作為畜牧業(yè)的可替代牧草。同時對于參試的其他四個品種,天油10號的飼草產(chǎn)量也較高,具有一定的飼用價值。對于秦優(yōu)7號,在未收獲前測定時,其農(nóng)藝性狀在參試的5個油菜品種中,還占據(jù)一定優(yōu)勢,但在最終測產(chǎn)時,其秸稈干重和籽粒重均為最低值。所以,最終飼用價值比較為天油早2號>天油10號>秦優(yōu)33>浙平4號>秦優(yōu)7號。
油菜的飼用價值具有著更為廣泛的研究和利用空間,在新時代里尋找適合飼用的油菜品種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的替代牧草飼料,極大地節(jié)約人力物力資源,保護草場資源,促進我國飼料工業(yè)與種植業(yè)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促進秸稈的有效利用以及油菜多功能利用,本試驗僅僅研究了不同油菜品種的飼草產(chǎn)量差異,有關不同油菜品種間飼草營養(yǎng)價值差異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