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國華
為中小學生減負,長久以來都是社會熱點、輿論焦點。5月20日,河南省教育廳等九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河南省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規(guī)范學校辦學行為等四個方面著手,列出30條具體舉措,切實減輕中小學生、家長過重負擔。
筆者認為,真正給學生“減負”,并不是一個地方、一個部門所能左右的事情,而是需要打好“組合拳”才能奏效。
從學生升學考試入手?!胺址址?,學生的命根兒?!边@是幾代人學生時期最耳熟能詳?shù)囊痪湓挕D壳?,多?shù)學校仍實行應試教育,為考出好成績、高分數(shù),學生只有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除了正常上學,還要像趕場子一樣參加各式各樣補習班。對多數(shù)學生和家長而言,絕非發(fā)自內心意愿,而是形勢所迫。顯然,給學生“減負”不是一個行政指令就能做到的,因為涉及學生學習的評判標準,以及學生未來發(fā)展方向乃至整個人生,從學生到家長都不敢馬虎。所以,要想治標治本,須從學生考試入手,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從根本上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標準。
從學生未來發(fā)展入手。學生從小學升入中學之后,慢慢會感到高考的壓力,甚至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的勁頭。為什么?因為參加高考,很大程度上是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比較,而且往往對學生未來就業(yè)產(chǎn)生直接影響。比如:一些單位招錄人員時,不僅對專業(yè)作出嚴格限制,還對“985”“211”等學校提出嚴格要求,這就意味著其他學校畢業(yè)的學生即使再優(yōu)秀,也會被排除在錄用大門之外。此類錄用“歧視”如不能從根本扭轉,減負恐怕難以真正落實。而做到這些,并不是一個地方或者部門的事情,而是需要國家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打破這些不合時宜的舊觀念、土規(guī)定、老做法,并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氛圍。
從學校評價體系入手。學校教學質量如何,與老師的辛勤付出密切相關,也與學生優(yōu)劣密不可分。如何搶得更多優(yōu)質生源?升學率無疑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提高升學率,除了正常的教學之外,補課也是一種有效方法。同時,一些任課老師也會像比賽一樣布置海量作業(yè),致使一些學生的“家庭作業(yè)”變成了“家長作業(yè)”。因為學生學習成績好壞與老師的教學評價直接掛鉤,所以,老師往往也會層層加碼,最終導致學生學習任務繁重。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是完善學校、老師評價體系,不以升學率分勝負,不以分數(shù)說高低,而是從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作風紀律、心理素質、身體狀況等多方面進行科學評價,才可能得出正確結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給學生“減負”,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能只喊口號,而是要拿出實際行動。哪怕每天只做一件事,只要朝著既定目標,鍥而不舍地做下去,學生、老師和學校的評價體系、評價標準就會更加科學,減負的目標也就自然而然會早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