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文
(紹興市上虞區(qū)百官中學,浙江 紹興 312300)
初中學校傳統(tǒng)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極易受到各類因素的不良影響,呈現出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難以有效增強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并促進初中生的身心健康。
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能有效增強大課間活動的健康性和規(guī)范性。對此,要通過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效解決存在于大課間活動中的各類問題,并促進陽光體育運動在初中校園內的良好開展,實現對初中生身心健康的有效促進。
當前,多數初中學校受各類因素的影響,仍將各種課間操作為大課間活動的主要鍛煉內容,學生缺乏充足的活動空間,且?guī)熒g缺乏良好的溝通交流,難以有效培養(yǎng)初中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難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難以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各項運動技能[1]。只有引導學生充分享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才能為學生的體育鍛煉提供強大的動力。初中學校在對大課間活動的具體內容進行安排時,要對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和需求進行充分考慮,并秉承科學性原則,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有效發(fā)揮其主動性,有效改善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施效果[2]。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主要具有如下優(yōu)越性:
對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良好開展,關鍵在于對體育活動內容進行合理選擇,并對實際運動負荷進行合理安排。大課間體育活動相應的運動負荷,應控制為較為溫和的中小負荷,并將心率控制在120 次/min 到140 此/min 范圍內,促進初中生的體適能水平實現有效提高,并避免學生過度勞累,影響對文化課的正常學習[3]。耐力跑活動不僅契合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點,還能對運動強度進行適當調整和有效控制,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能實現對學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熱情的有效激發(fā),能有效消除形式主義,并增強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健康性和規(guī)范性?;谀土ε艿拇笳n間體育活動張弛有度,且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涵蓋進場、熱身準備、實施耐力跑、組織小組活動以及放松等[4]。
初中學校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其主要目標如下:引導學生實現良好的主動發(fā)展,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各項體育鍛煉進行參與的興趣,并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并增強其想象力;有效增強學生的體質,并實現對學生情操的有效陶冶,加強音樂、美術課程與大課間體育鍛煉的緊密結合,有效增強學生的審美內力,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組織紀律性,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發(fā)展[5]。要對大課間體育活動具備的教育功能進行深入挖掘,并從生理及心理層面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大課間體育活動要遵循以體促質以及以體娛樂的原則?!耙泽w促質”要求在開展各類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要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實現良好的形態(tài)發(fā)育,并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效提升學生身體機能的實際水平。“以體娛樂”要求學校要選用簡單易學,且趣味性較強的活動與耐力跑相結合,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的樂趣中有效緩解身心壓力,并調節(jié)自身情緒,實現對健康心理的有效培育[6]。
從某市初中學校全體學生中,通過分層隨機抽樣,對抽取200 名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男女生各占50%。
2.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借助知網等數據庫,對近年來的相關研究資料和文獻進行查閱、綜合分析,明確研究思路[7]。
2.2.2 實驗對比法
對研究對象實施為期一個半月的傳統(tǒng)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然后實施為期一個半月的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具體活動內容為時長8 分鐘的集體耐力跑與強度適中的小組興趣活動。對研究對象實施實驗測試以及相關問卷調查。實驗測試主要包括如下指標:第一,形態(tài)發(fā)育指標,主要是身高和體重;第二,身體機能狀態(tài)指標,主要是肺活量;第三,身體素質各項指標,主要是50m 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以及立定跳遠[8]。將研究對象實施傳統(tǒng)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相應的測試結果以及問卷調查結果作為實驗前指標值,將研究對象實施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相應的測試結果以及問卷調查結果作為實驗后指標值。
2.2.3 問卷調查法
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各項影響因素;初中生最喜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初中生對傳統(tǒng)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以及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興趣、態(tài)度以及滿意程度。調查問卷的發(fā)放200 份,收回有效問卷195 份。
2.2.4 訪談法
與學校領導和師生展開針對性較強的面對面交流,實現對第一手資料的有效獲取。
2.2.5 數理統(tǒng)計法
通過SPSS16.00 統(tǒng)計軟件對所獲取的相關數據實施統(tǒng)計處理和科學分析。
實驗前后初中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對比如表1。
表1 實驗前后初中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對比
實驗前后初中生對大課間體育活動促進各項指標的自
我評價對比如表2。
表2 實驗前后初中生對大課間體育活動促進各項指標的自我評價對比
實驗前后初中生的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指標與身體機能指標 的對比如表3。
表3 實驗前后初中生的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指標與身體機能指標的對比分析表(X±S)
實驗前后初中生的速度和力量素質對比分析如表4。
表4 實驗前后初中生的速度和力量素質對比分析表(X±S)
由表1 可知,實驗后,對大課間體育活動呈現出“非常愿意參與”和“愿意參與”態(tài)度的初中生人數比例顯著高于實驗前,P<0.01.。由表2 可知,實驗后初中生各項個性發(fā)展指標,主要包括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能培養(yǎng)良好的終身鍛煉習慣、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能有效開展自主鍛煉、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能有效表現自我、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能有效獲得身心愉悅等均顯著優(yōu)于實驗前,P<0.01。綜合分析可知,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興趣,還能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能促進初中生實現良好的個性化發(fā)展。
由表3 可知,實驗后初中男生的身高相比于實驗前增加了0.46cm,體重相比于實驗前增加了0.56kg;實驗后初中女生的身高相比于實驗前增加了0.38cm,體重相比于實驗前增加了0.47kg;實驗后初中男生的肺活量相比于實驗前增加了54.61ml,初中女生的肺活量相比于實驗前增加了72.38ml,均呈現出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這表明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能促進初中生實現良好的形態(tài)發(fā)育,能實現對肥胖的有效控制,能實現對“豆芽菜”體型的良好改善,能實現對初中生身體勻稱度的有效改善,能促進初中生增強自身的身體機能。由表4 可知,實驗后初中生的50m 跑、立定跳遠等速度素質以及仰臥起坐和引體向上等力量素質相比于實驗前均呈現出較大增幅,且兩兩間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性以及非常顯著的差異性,這表明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能促進初中生的體質實現有效增強。
實施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要遵循如下原則:(1)運動負荷適量。要將季節(jié)作為依據,并結合氣候變化狀況,考慮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對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具體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并對運動負荷進行合理控制,確保運動負荷適量[9]。(2)滿足個性化需求。要深入考察初中生的年齡、健康狀況、性別、體育基礎等實際情況,并結合季節(jié)氣候以及場地器材等因素,對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進行合理編排[10]。另外,要加強醫(yī)務監(jiān)督,實現對各類突發(fā)疾病的有效預防。
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能增強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健康性和規(guī)范性,能有效促進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本研究發(fā)現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能促進初中生實現良好的形態(tài)發(fā)育,能實現對肥胖的有效控制,能實現對“豆芽菜”體型的良好改善,能實現對初中生身體勻稱度的有效改善,能促進初中生增強自身的身體機能。對此,要遵循運動負荷適量、滿足個性化需求等原則實施基于耐力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