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王慧瑩
【摘 要】對于一個演員來說,掌握方言是一門技能技巧,在戲劇學習當中應該學習方言,拓寬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方言是由我國不同地域的語言變化形成的,是語言的一種特殊方式。筆者通過結合畢業(yè)作品《荒原與人》,在分析劇中人物形象的同時,分析其方言對角色的塑造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方言;表演;形象
中圖分類號:J8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4-0034-01
戲劇是行動的藝術,而語言則是獨特的行動之一。在表演中形體塑造和語言塑造,是演員在創(chuàng)造角色時從外在體現(xiàn)人物的兩大重點內容。演員在體現(xiàn)角色、塑造時,角色的內心生活和思想感情只有通過語言和形體之間的共同塑造才能夠體現(xiàn)出來。
一、《荒原與人》相關背景概述
話劇《荒原與人》講述的是將青春奉獻給“北大荒”的墾荒隊員們的凄美愛情故事。馬兆新和細草是互相愛慕的墾荒隊員,當墾荒隊隊長于常順在荒原上強奸了細草以后,血氣方剛的馬兆新卻再也不能接受失去貞潔的細草,小馬無情的態(tài)度讓細草心灰意冷,但倔強的細草選擇和命運作斗爭,她最終選擇嫁給底窯小屯一個愚笨的馬車夫。在一個風雪交加的早上,小馬親手將細草送給了迎親隊伍。膽怯的蘇家琪與柔弱的寧姍姍相愛,在一次戰(zhàn)爭中,蘇家琪當了逃兵,而寧珊珊卻選擇奔赴前線,最終犧牲了。蘇家琪因寧珊珊的離去后悔不已,這件事成為了蘇家琪心中難以磨滅的痛。李天甜是個在苦難中也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女孩兒,她深愛著蘇家琪,即便在眾人的批斗中也能充滿愛與希望,最后她不堪忍受屈辱,曾經想走進落馬湖荒原自殺,但在重新?lián)碛谢钕氯サ挠職鈺r,卻被瘋狂的沼澤吞沒了?!痘脑c人》以老年馬兆新為主線,還原了當時真實的“北大荒”知青生活。
二、《荒原與人》人物形象塑造
(一)四川女人人物形象分析。在畢業(yè)創(chuàng)作《荒原與人》中筆者所飾演的角色是四川女人,在劇中使用方言,也因為有了這個方言的運用使人物顯得更具個性化,為其與他人的人物關系奠定了基礎。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過臺詞語言、形體語言進行全面塑造,而在《荒原與人》中,四川女人可以說是整個劇目臺詞的亮點所在。在這個故事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命運。這個四川女人的命運正是與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有著直接關系,但是她是善良的,愿意幫助人的。在塑造的過程中,通過塑造這個人物形象,讓我充分意識到臺詞的重要性。
(二)人物方言的運用。方言正是語言在不同地域所體現(xiàn)出的不同地方特色。在話劇《荒原與人》中則運用了四川話,四川話屬北方語系,具有幽默感和音樂性,在影視戲中被廣泛應用。其實平時在影、視、戲中聽到的多是屬于“四川普通話”的那種方言。方言運用于話劇之中,能夠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更形象、更具體。同時,演員運用方言進行塑造人物的形象,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人物的特點,使演員更易于感受人物、塑造人物,將人物的內涵傳遞給觀眾。觀眾也能通過直觀的感受將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的精神以及話劇所要呈現(xiàn)的內容更加清晰地把握。這正是方言的魅力。
三、舞臺調度的處理
在表演藝術中,舞臺上的表演者始終是帶著行動在進行表演,并且是真實的行動。演員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也是要能夠通過演員的舞臺行動從而進行塑造角色的行動。在戲劇表演中,不同的人物有著不同的動作,而演員在進行塑造角色的過程中,會根據(jù)不同的人物特性去組織人物的動作。要能夠深入挖掘人物的特點和性格,以此能夠更好地組織人物之間的行動線。
舞臺的行動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同時舞臺的行動是為了能夠給觀眾以最好的演出,因此,觀賞性是演員的舞臺行動區(qū)別于人們生活行動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情節(jié)的發(fā)展則是圍繞著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從而能夠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情節(jié)變化。
情節(jié)的起承轉折也正是將人物作用于每一次情節(jié)之中,同時人物能夠在情節(jié)的變化中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人物的所有的情感變化正是通過一個個鮮明的具有獨特特點的人物作用于情節(jié)的變化之中,從而能夠表現(xiàn)出在情節(jié)的起承轉折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形象。
四、結語
這部話劇的成功在于其語言的運用,讓觀眾通過語言的表達直接能感受到人物的特點和內涵。這正是語言的生動性,同時也是方言的生動性。這部話劇并沒有把故事限于殘酷青春的表現(xiàn),而是體現(xiàn)了人類共同的本質。通過劇中人物表現(xiàn)了人與命運抗衡的倔強,人與自身弱點斗爭的掙扎,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卑微與自尊。塑造了一群為自己重樹信仰、找尋歸宿的人物形象,并通過他們展現(xiàn)出人性的平衡,讓觀眾和讀者感受到了極致的蒼涼。
參考文獻:
[1]馬丁.艾思林.戲劇剖析[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
[2]托波爾科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演中[M].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3.
[3]格·尼·古里葉夫.導演學基礎[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yǎng)[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59.
[5]劉恩義.從演員到角色——塑造角色從突破自我開始[J].藝術探索,2010(04).
[6]吳敏.淺談演員塑造人物形象的要素[J].民族音樂,2014(2).
[7]郝振方.如何讓語言觸動觀眾靈魂——話劇演員塑造舞臺人物形象探析[J].劇作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