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摘 要】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舞劇《望?!芬浴伴}客開臺”為歷史背景,表達了兩岸同根同源,守望相助的情緣,文章從舞劇意象化的表達,閩臺特色元素的運用等方面分析了該劇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關(guān)鍵詞】舞??;兩岸;藝術(shù)表達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0-0041-01
在第七屆福建藝術(shù)節(jié)期間,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舞劇《望?!愤M行了展演,該劇以“閩客開臺”為歷史背景,圍繞阿望、阿田和海英三位典型人物展開了一個關(guān)于兩岸骨肉情緣,守望相助,共建家園的故事。
一、意象化表達展現(xiàn)家國情懷
舞蹈是肢體的藝術(shù)語言,舞蹈演員們用肢體表達出了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舞劇中,也多次以“?!边@一意象,來表達兩岸百姓不離不棄之情。在第一幕《耕?!分?,福建青年造船工匠阿望與阿嫲渡海來臺,帶來了造船技術(shù),部落勇士阿田在跟隨他學習技術(shù)的同時,兩人也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阿田的姐姐海英在和阿望的朝夕相處中,情竇初開。無論是兩岸百姓集體造大船的群舞,還是阿望和海英相互傾慕的雙人舞,都在潛移默化地表達著海峽兩岸相親相愛,同聲同氣的血脈情緣。群舞的演員們則是身著漸變色的藍裙演繹出大海的波瀾壯闊,展現(xiàn)這“一片海”的情緣。
當朝廷頒布禁海令,隔斷了海峽兩岸的往來,阿望、海英和阿田三人被迫分離,天各一方。此時,海盜趁虛而入,入侵部落,肆意燒殺搶掠,生靈涂炭,海英為護鄉(xiāng)親挺身而出,受到脅迫被擄。阿田孤身前往大陸,向阿望求援。第三幕《護?!芳兄v述了大陸鄉(xiāng)親同仇敵愾,為救助被困的部落同胞,離別家鄉(xiāng)的父母、妻兒,隨阿望壯行出海,在與海盜的殊死搏斗中,阿田為掩護阿望營救海英,與海盜王同歸于盡,這一幕,將整部舞劇推向高潮,在燈光舞美的配合下,海天變色,波濤洶涌,此刻,身著藍色裙裝的演員們變化成了無情的大海,吞噬了阿田,當下沉式舞臺再次升起,只剩下阿望和海英孤獨的身影,留給人們的是無限的哀思和悲愴。
終幕的《望?!分校瑑砂睹癖娫俣葦y手共建大船,一艘木船在眾人手中傳遞,此時,眾人皆為“?!保耙黄!?、“一艘船”,演員們用優(yōu)美的舞姿展現(xiàn)出一幅幅家園共守的壯美畫卷。舞劇借古喻今,處處滲透著兩岸普通百姓的樸素情感,傳遞著同一個信念——雖然有一灣海峽相隔,但隔不斷兩岸血濃于水。
二、舞美設(shè)計融入閩地元素
“文變?nèi)竞跏狼椋d廢系乎時序?!蔽乃囎髌防響?yīng)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xiàn)中華審美風范,這部舞劇在舞美設(shè)計方面,融合了福建當?shù)氐奈幕?。比如“福船”、“板凳龍”“講古人”等等,潛移默化地傳遞著閩臺兩地的民風民俗。
福船是福建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稱,也是鄭成功收復(fù)臺灣時所用戰(zhàn)船,在舞臺道具的運用上,以福船水密隔艙的龍骨造型作為大型移動道具,通過其位置變化,產(chǎn)生出多種布景造型,作為空間的轉(zhuǎn)換,既流暢自然,又交代了事件發(fā)生的場景。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
板凳龍元素的運用則是該劇另一個亮點,板凳龍是流傳于福建龍巖、三明一帶特色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之一,用一條條板凳串聯(lián)而成,是福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第四幕《開?!分?,大明軍平復(fù)海盜,阿嫲和大陸村民在岸邊擺酒歡慶勝利,創(chuàng)造性地將板凳龍融入舞蹈之中,歡樂的場景,讓觀眾感同身受。
在服化的設(shè)計上,將閩南沿海蟳蜅女的特有的鮮花頭飾“戴簪花圍”運用到服飾上,扮演閩南少女的群舞的演員們,頭上戴著花環(huán),有紅、黃、白、紫等不同顏色,色彩絢麗美觀,像頂著“小花園”,展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樸素美與對生活的熱愛。
這部舞劇在形式上還引入了閩南講古人的角色,來串聯(lián)起整個故事,在每一幕舞劇的開篇,都會出現(xiàn)一位講古人,聲情并茂地敘述著劇情,客觀上造成了一種“戲中戲”的模式,從渡海到耕海,從禁海到護海,從開海到望海,借講古人之口,升華了主題,讓舞劇不再是“啞劇”。
三、借古喻今,關(guān)照當下
習近平同志在會見臺灣各界人士發(fā)表講話時指出:“廣大臺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天親。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薄坝兄餐难}、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連結(jié)、共同的愿景?!薄八粌H根植于兩岸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而且扎根于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和文化,這是與生俱來,不可磨滅的,也是任何人與任何力量都無法割斷的?!盵1]舞劇雖然只截取了“閩客開臺”歷史的幾個片段,但卻在劇情、舞美、服化道等各個方面?zhèn)鬟_出歷史的傳承、閩臺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等,這些元素的潛臺詞無一不是“兩岸同根同源”,“兩岸一家親”,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目前兩岸雖然尚未統(tǒng)一,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2],舞劇中,開篇和結(jié)尾兩岸民族攜手共造大船的橋段,也是借古喻今,表達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的美好愿景。
參考文獻:
[1][2]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及隨訪的臺灣各界人士時發(fā)表的《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