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敘述了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著重地介紹了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并提出了對于故事教學需要注意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故事教學;小學英語;應用
一、 引言
故事對一個人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將故事運用于教學,可以讓充滿好奇心的學生沉醉于故事的情景中。故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小學英語課堂里穿插一些故事,更能引人入勝。小學英語課堂上的故事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師只是故事的講述人之一。教師不僅要完成整個故事的設計與編排,還應找準切入點,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故事的講述中,共同完成整個故事。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在教師語言的帶動下,將學生帶入故事的情景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
二、 故事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獨立學習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動作、圖片以及多媒體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培養(yǎng)學生對語調、語義的感覺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以及掌握英語正確的語言規(guī)則,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圖畫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事物述說一小段故事,剛開始時學生只能講述一兩句。教師用寬容的態(tài)度,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間,為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長此以往,學生對故事的整合處理能力也會逐漸加強。同時還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對某些情節(jié)進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 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通過故事教學,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積極性、學習成績以外,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被動學習,師生之間缺少密切的溝通和交流,這使師生關系逐漸疏遠。這種現(xiàn)象,導致很多性格內向的學生即便在學習中存在疑惑,仍然不敢主動提問,而敢于挑戰(zhàn)教師的學生則被認定為叛逆。教師通過故事教學,轉變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平等,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 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故事教學的運用是提升學生語言能力重要手段之一,無論教師是說故事還是看故事都是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入,為學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當中不僅是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加強對圖形的理解能力,聽的能力等,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將會把自己的知識儲備充分表現(xiàn)出來,原來聽故事的內容、重復的內容,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了內化,使學生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原來通過故事習得的詞和句得到了重復的使用,這種語言能力的提升十分高效。
三、 故事教學的應用
(一) 通過故事來學單詞
教師在講故事時,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語速、音量以及節(jié)奏,聲情并茂的故事能夠快速地讓學生融入故事當中,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故事,并產(chǎn)生情感共鳴。例如在學習can I help you?時,教師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如小動物進行編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改編為Rabbit mother is sick,rabbit baby asks mother,can I help you?教師講解故事,吸引學生,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通過故事學句型
句子放在故事中才會活靈活現(xiàn),才會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在故事中,一些相同結構的句子將會經(jīng)常地重復出現(xiàn),使學生能夠十分自然地了解句型的一般特征。單詞、句型作為個體出現(xiàn),是乏味的、是枯燥的,已經(jīng)失去了語言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如果放在故事教學中,有情境的依托,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三) 通過多媒體來開展故事教學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多媒體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教育事業(yè)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教師開展故事教學時,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只需要在網(wǎng)絡上事先搜集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在學習On the farm時,如果只是簡單地呈現(xiàn)單詞教授動物名稱和簡單的句型,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而且并不能很好地體會單詞的生動性,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出各種情境,講述old Macdonald有個農場,農場特別大,他忙不過來,需要招工,找同學幫他照顧動物們,讓學生結合地圖來感受這些單詞,并且告訴孩子們要有愛心,愛護環(huán)境和動物,學生學起來非常有興致。這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
四、 故事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 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首先,教師需要合理有效地選擇各種形象生動的教具來配合教學,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境,來幫助學生去理解故事內容。其次,教師對于故事內容應要熟悉掌握,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音量,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的變化來調整音量和調節(jié)速度,加強故事的感染能力。
(二) 重視語言輸入,強調學生語言體驗。老師將故事材料的圖片、連環(huán)畫、動畫片、聲音以及文字盡可能地多提供給學生。包括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體態(tài)言語,這些都是對學生十分有效的語言輸入的手段。教師要求學生用耳、用腦、用心去體驗,去感知故事內容的情境。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運用故事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以往枯燥范圍的課堂氛圍。運用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學習單詞與句型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故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大力地推廣使用故事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馬淑紅.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41).
[2]溫月梅.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新校園:理論版,2009(4):129-129.
[3]蔣冰.淺析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29):96.
[4]李利利,王喜來.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0(3):68.
作者簡介:
董娜,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江北新區(qū)大廠揚子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