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
摘 要:“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對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推動作用。該文闡述了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分組合作式教學模式的實用性;然后簡要介紹了筆者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實踐中,采用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進行課程教學的具體過程。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 分組合作 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b)-0201-02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對社會各領域的快速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推動作用。這種影響和推動作用對于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也非常顯著。依托便利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和豐富的數(shù)據(jù)化資源,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許多創(chuàng)新性的改革和變化。一些先進的教學模式如慕課、微課、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為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動力。與此同時,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與信息技術整合后,不僅使其原來存在的一些缺失和壁壘得到了有效的改進和完善,還進一步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的實用功能和價值體系,使這些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全新的形式更加高效地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過程?;ヂ?lián)網(wǎng)+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就是這樣一種鳳凰涅槃后的全新的教學模式。該文將以筆者的教學實踐記錄為例,闡述該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1 傳統(tǒng)的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利與弊
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是一種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合作學習理論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和70年代的美國。它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要求小組成員共享目標和資源,共同參與任務,直接交流,相互依賴合作學習,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應用較多,但實際效果差異性很大。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是群體性活動,在學習過程中非常強調小組成員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任務分配、任務協(xié)作、資源共享、觀點統(tǒng)一以及協(xié)調學習時間和場地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和因素方面都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努力,步調一致才能使小組學習任務順利完成并達到預期效果。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以上所述諸多因素不能相互協(xié)調就會導致合作學習的效果欠佳。許多學生,特別是性格偏于內向,不善于與其他人協(xié)作的學生很難融入到小組的集體合作活動中去,這樣就會使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流于形式,只有一部分人代表全組完成任務,而最終的成績評定結果也是不準確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以及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分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雖然能有效地調動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但同時存在部分學生渾水摸魚,消極應付小組活動的情況。而在學生人數(shù)較多的班級中,教師也很難把控每一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參與情況。
2 互聯(lián)網(wǎng)+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實用性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帶來了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和應用空間,使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媒介的支持下?lián)P長避短,更加完善地服務于課堂教學以及學生自主學習活動。
首先,網(wǎng)絡時代信息量爆炸式增長,想要在紛繁復雜的信息資料中快速整理出最全面、最準確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依靠集體的力量要比單打獨斗更加迅捷高效。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協(xié)作,各司其職,資料和信息的檢索、分類、篩選、辨別、整理、精簡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相互配合完成。這樣既保證了資料信息整理完成的時間,又可以在團體智慧的層層保障下鎖定信息資料的準確性。
其次,利用網(wǎng)絡平臺和各種社交軟件,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和討論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和限制,彼此之間的信息傳遞更加迅捷和方便。在保證了信息傳遞的時效性的同時,更重要的作用是通過社交軟件,可以使一些不善于社交活動,在面對面的情境下與他人溝通困難的學生可以更自如地參與小組討論和其他組內活動。這樣就解決了在傳統(tǒng)模式的小組活動中,一些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的參與程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只是扮演觀眾的問題。
再次,從教師角度著眼,在師生比例懸殊較大的情況下,教師想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具體掌控難度較大。雖然通過網(wǎng)絡媒介,教師可以和每個學生具體交流,但一對多交流的情況下,教師很難保證及時回應每一個學生的問題。如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問題或與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就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組長的協(xié)助監(jiān)督和管理學生的學習情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最大亮點就是最終的研究結論展示或學習成果匯報階段,學生們可以相互協(xié)作,以相對個人展示更加立體化多樣化的形式呈現(xiàn)自己的學習收獲。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多樣化的學習任務。許多在傳統(tǒng)課堂無法完成或者只能虛擬化完成的學習實踐活動,現(xiàn)在利用網(wǎng)絡技術學生都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更加生動、富有創(chuàng)新性地完成展示。同時,學生以課件演示等形式匯報展示他們的作業(yè)、作品的過程也促進了他們學習和運用多媒體技術。
3 互聯(lián)網(wǎng)+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應用
3.1 小組分配與管理
筆者教授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授課班級由3個行政班級組成,學生總人數(shù)為90人。由于人數(shù)較多,課堂秩序管理目前也上升為幾乎和教學任務同等重要的責任。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首先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起到其特有的作用。將90名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從1∶90瞬間變成了1∶10。除教學活動外,日常管理也以小組為單位,組長負責制,包括缺席、遲到等情況都可以由小組長協(xié)助管理。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教師在課堂秩序管理方面的工作量。利用網(wǎng)絡社交軟件,每個小組建立一個網(wǎng)絡群組,教師加入每個群組,線上指導和督促學生自主學習。以小組為單位指導學生學習相對于一對一指導每個學生,在大大減輕了教師工作量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師和學生在線交流的效率。
3.2 小組合作與監(jiān)督
學習小組形成后,小組成員的學習任務主要是以相互協(xié)作的形式完成,有些基礎知識內容需要每個人反復練習,也要求組員之間相互監(jiān)督。小組學習任務涵蓋聽、說、讀、寫、做5個部分,每個部分都要求學生相互配合完成任務。英語學習由于其語言的特殊性相對于其他學科,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感覺難度較大,內容枯燥,學習過程中不易堅持長久。結對或組成學習小組就能較好地解決相關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同伴的鼓勵和帶動,遇到困難時可以討論和研究,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逐漸轉變和提高。
3.3 小組任務與活動
此班學生的英語課程的成績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試加平時成績,比重為6∶4。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就是其平時成績得分的依據(jù),因此學生對小組學習任務非常重視,參與程度高漲。小組學習任務的布置根據(jù)課程內容分為4個部分:課前預習準備部分,課中匯報演示部分、課下分析討論部分、課后提升總結部分。其中前兩部分主要完成了語言知識學習和訓練的內容,后兩部分作為拓展部分主要是引導學生提升文化知識和情懷感悟。
小組學習任務將會通過小組社交群組發(fā)布。預習準備部分,教師會布置學生完成詞匯和基礎語法認知、口語訓練和課程主題相關背景資料搜集等學習內容。在詞匯和語法認知部分,要求學生兩兩結對,互相考核;口語訓練部分也要求學生2人或3人共同完成情景對話;背景資料搜集可以由小組長具體分配組員相互協(xié)作完成。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完成情況都要以音頻、視頻、文檔等形式上傳至小組群組,教師逐一檢查給出分數(shù)。
課中匯報演示部分,要求學生將課前預習部分的學習內容以及課下主題討論的結論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展示。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取小組PK的形式評定小組成績,同時鼓勵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展示小組任務成果。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學生們會在展示部分精心準備,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或者鏈接網(wǎng)絡資源,準備服裝道具等,通過豐富的圖片、聲音、影像資料來展示學生搜集的材料;通過表演小品、相聲、話劇等來表達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通過兩組之間的辯論來展現(xiàn)學生對課文主題的理解等,并且在表演小品或進行辯論時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達到更佳的課堂效果。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任務內容和任務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課下分析討論部分,教師會圍繞課程主題設計討論題目,或者根據(jù)課程內容選取一個有探討價值的主題讓學生們展開思考和討論。討論過程主要借助網(wǎng)絡媒介在線完成。學生在小組群里展開討論,教師會參與到每組的討論中,解答學生的問題。最后每個小組將討論結果形成一份小組報告在課堂上匯報總結,同時小組成員每人完成一篇總結短文。短文上傳至群組平臺,教師在線批閱。
課后提升總結部分,是在課程主要內容學習完成后的拓展延伸學習部分。教師會推薦給學生一些與課程主題相關的文學和文化知識資源或者引導學生自己查找相關資料進行拓展性學習,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在此基礎上,提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一些拓展實踐,如為英文影片配音、模仿一段文學或電影經(jīng)典中的片段內容、學習演唱一首著名的英文歌曲、朗誦一段古典英文詩歌等。由于此部分內容難度較大,由學生自愿選擇參與。在準備過程中,小組成員各自發(fā)揮所長,分工協(xié)作,互相配合,力求完美。小組成員有的負責準備道具服裝,有的負責制作背景課件,有的負責整理臺詞腳本,有的負責背景配樂,等等。表現(xiàn)過程錄制視頻,傳至公共群組,學生們欣賞到自己的表演會獲得成就感,課堂參與度更高。
4 結語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環(huán)境下的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特有的作用。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實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雙主體”教學理念,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wǎng)+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也會隨之應運而生更多適合英語教學的靈活多變的應用模式,更好地服務于英語,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5):74-81.
[2] 張金泉,臧國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2):79-82.
[3] 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4] 黃甫全.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10):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