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昊 陳祖錦 李云 王雨婷 張笛 曹旭晨 王欣
腋窩淋巴結(jié)清掃(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作為腋窩淋巴結(jié)(axillary lymph node,ALN)陽性乳腺癌患者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的腋窩標準治療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1]。NAC作為局部晚期乳腺癌標準治療方法,可使部分ALN的轉(zhuǎn)移降期。研究顯示[2],ALN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無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無法從ALND 中獲益,卻導致術(shù)后上肢淋巴結(jié)水腫、感覺麻木等并發(fā)癥的概率升高[3]。因此,對臨床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征象的患者,前哨淋巴結(jié)活檢術(shù)(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可準確評估腋窩狀態(tài),并且在不影響患者生存的同時可最大限度減輕痛苦。NAC后作為乳腺癌淋巴轉(zhuǎn)移首站的前哨淋巴結(jié)(sentinel lymph node,SLN)匯入其淋巴管受到損傷,淋巴回流途徑發(fā)生改變,影響SLNB 檢出率和假陰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F(xiàn)NR)。本研究旨在回顧性分析ALN 陽性乳腺癌患者NAC 后行SLNB 的臨床資料,探討其腋窩的治療選擇。
1.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收治的82例ALN 陽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為20~76 歲,平均年齡46歲。排除標準:1)既往有腋窩手術(shù)史;2)新輔助化療未完成;3)病例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1.1.2 化療前評估 化療前對乳腺腫瘤及ALN均以粗針穿刺活檢確診,并根據(jù)臨床查體、乳腺彩超、核磁等影像學手段評估分期。
1.2.1 NAC NAC 方案:1)蒽環(huán)類與紫杉烷類藥物;2)包括曲妥珠單抗的化療方案,根據(jù)藥物的耐受性調(diào)整化療周期和劑量?;熗瓿珊笸ㄟ^臨床查體、影像學手段評估原發(fā)腫瘤與ALN狀態(tài)。
1.2.2 手術(shù) 82 例患者均行乳腺癌全乳或腫物切除+SLNB+ALND。腫瘤病灶與清掃的SLN+ALN送病理檢查。SLNB 操作步驟:術(shù)前在選取的乳暈周圍皮下注射亞甲藍/納米碳/熒光染料,并充分進行局部按摩。在患側(cè)腋下行弧形切口,依次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至胸大肌外緣,尋找染色的淋巴管及前哨淋巴結(jié),將染色淋巴結(jié)連同周圍脂肪組織一并切除,送冰凍病理檢查。
1.2.3 評價標準 1)臨床評價:實體瘤評價采用RECIST 標準,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為所有目標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為治療后目標病灶長徑之和與基線相比較,縮小超過30%;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為治療后目標病灶長徑之和與基線相比較,擴大不超過20%或縮小不超過30%;均保持4周及以上。ALN評價采用AJCC(第8版)標準,cTNM、ycTNM為NAC前、后臨床分期。2)病理評價:采用Miller & Payne 分級,病理完全緩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定義為病灶處無浸潤性癌成分,僅脈管纖維組織間質(zhì)成分殘留,或僅存在導管原位癌。ALN的pCR定義為ALN經(jīng)病理學檢測未見癌殘留。3)SLNB 評價:采用美國Louisville 大學SLNB 評價標準。檢出率(%)=(SLNB 檢出例數(shù)/實施SLNB檢測所有例數(shù))×100%,敏感度(%)=(SLN 陽性例數(shù)/ALN 轉(zhuǎn)移例數(shù))×100%,準確率(%)=(SLNB 真陽性與真陰性總例數(shù)/SLNB 實施成功總例數(shù))×100%,F(xiàn)NR(%)=(SLNB假陰性例數(shù)/ALN轉(zhuǎn)移例數(shù))×100%,轉(zhuǎn)移度(%)=轉(zhuǎn)移淋巴結(jié)數(shù)/淋巴結(jié)總數(shù)×100%。
應用R3.5.1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或Fisher's 精確檢驗,對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2例乳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見表1。
表1 82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
經(jīng)病理證實82 例乳腺癌患者中ALN 的pCR 為43 例、占52.4%。82 例患者共清掃非前哨淋巴結(jié)(non-SLN,nSLN)1 180 枚,平均14.39 枚/例,發(fā)生轉(zhuǎn)移118枚、轉(zhuǎn)移率10%(118/1 180)。82例患者共檢出223 枚SLN,平均2.72 枚/例,陽性為52 枚、轉(zhuǎn)移率23.32%(52/223),22例患者發(fā)生nSLN轉(zhuǎn)移,SLN陰性患者出現(xiàn)nSLN轉(zhuǎn)移為9例(表2)。
表2 82例乳腺癌患者ALN檢出情況 例
實施SLNB的82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未檢出SLN,檢出率為97.56%(80/82);ALN陽性39例、SLNB陽性30例,敏感度為76.92%(30/39);真陰性41例、SLNB陽性30例、SLNB成功實施80例,準確率為88.75%(71/80);假陰性9例、ALN陽性39例,F(xiàn)NR為23.08%(9/39)。2.4 SLNB假陰性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顯示,SLNB 的FNR 與SLN 檢出數(shù)量相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與原發(fā)腫瘤大小、病理類型、NAC前ALN臨床分期等無明顯相關性(表3)。
表3 82例乳腺癌患者SLNB與病理因素相關性分析
表3 82例乳腺癌患者SLNB與病理因素相關性分析(續(xù)表3)
目前,在臨床實踐中關于ALN陽性乳腺癌患者,NAC后能否經(jīng)SLNB免除ALND仍有爭議。大型臨床試驗SENTINA 和ACOSOG Z1071[4-5]顯示,ALN 陽性乳腺癌患者NAC 后行SLNB 替代ALND 風險較高,原因為SLNB 的FNR 較高且檢出率較低。SENTINA 臨床試驗[4]共納入1 737例患者,SLNB總檢出率和FNR分別為80%和14.2%,亞組分析中SLN檢出數(shù)目1~2枚的FNR 較數(shù)目≥3 枚時高。ACOSOG Z1071 臨床試驗[5]顯示,單標記法FNR 為20.3%,而雙標記法FNR為10.8%。另有研究[6]提示,在組織病理學檢查中,免疫組織化學法聯(lián)合病理切片可提高檢出率,降低FNR,分子分型可能為影響NAC 后乳腺癌患者SLNB的FNR的因素之一。
本研究中,NAC 后SLNB 檢出率可達97.56%(80/82),符合Lyman 等[7]推薦的ASCO 乳腺癌指南標準。但本研究的FNR 為23.08%(9/39),較臨床可接受的標準10%以內(nèi)偏高,與相關研究[8-9]有相近的高FNR,可能與NAC本身改變淋巴回流有關。Choi等[10]分析了238例經(jīng)活檢病理證實乳腺癌ALN轉(zhuǎn)移行SLNB患者的臨床資料,134例SLN陰性患者中85例未進一步行ALND 證實,其FNR 率必然降低;Cabio?lu 等[11]研究顯示,術(shù)前植入金屬夾標記到SLN時FNR為4.7%,標記到nSLN 時FNR 升高至16.7%,該改良方式依賴于操作者術(shù)前對于SLN的準確識別定位,其穩(wěn)定性尚待進一步驗證。本研究通過分層分析發(fā)現(xiàn),SLN檢出數(shù)目為1、2枚和數(shù)目≥3枚時,其FNR分別為20.0%(2/10)、71.4%(5/7)和9.1%(2/22),準確率分別為90.9%(20/22)、66.7%(10/15)和95.3%(41/43)。SLN檢出數(shù)目≥3枚時FNR顯著降低,準確率也相應升高;SLN檢出2 枚時FNR 顯著升高,準確率顯著降低,其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上述研究[4]等的部分結(jié)論趨向一致。本研究中僅12 例患者SLNB 的注射染料使用熒光標記聯(lián)合亞甲藍,其余使用單染料法,未提示不同染料對SLNB 檢出效率產(chǎn)生影響(P>0.05),可能是由于實施雙染料法例數(shù)較少所致。
隨著醫(yī)學檢驗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SLNB 示蹤劑及檢出技術(shù)應用前景廣闊。熒光染料結(jié)合藍染料改善SLNB 繪圖性能[12]在臨床上正逐漸被推廣;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時,在轉(zhuǎn)移淋巴結(jié)中置入標記夾,靶向腋窩淋巴結(jié)清掃技術(shù)(targeted axillary dissection,TAD)[13]將FNR 控制到2%;在超聲定位下,放射性碘粒子標記腋窩腫大淋巴結(jié)(marking axillary lymph node with radioactive iodine seeds,MARI)[14]將碘粒子置入經(jīng)病理證實轉(zhuǎn)移的腫大淋巴結(jié)內(nèi),應用γ射線找到該標記淋巴結(jié)并清掃。上述方法若與SLNB相結(jié)合,相信其檢出率與準確率可逐步滿足臨床應用要求,F(xiàn)NR 也會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發(fā)現(xiàn),若以假陰性為終點,目前臨床實踐條件下通過SLNB取代ALND評估NAC后腋窩淋巴結(jié)分期仍有相當風險。Giuliano 等[15]在ACOSOG Z0011 試驗中,對856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進行分組,中位隨訪時間為9.25年,在SLN 陽性時ALND組與SLNB組患者的局部復發(fā)、OS、DFS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并發(fā)現(xiàn)放療是改善生存的關鍵。對于早期乳腺癌SLN 陽性患者,是否有必要進一步行ALND 仍無定論。目前,對于NAC 后SLNB 的研究缺少長期隨訪觀察,將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由于FNR 高達23.08%(9/39),未達到臨床可接受標準,ALN 陽性患者NAC 后ALND 仍無法完全被SLNB 代替,當SLN 檢出數(shù)目>2枚時,SLNB可準確預測ALN局部狀況。缺乏對照組長期隨訪數(shù)據(jù)支持是本研究不足之處。將來,以SLNB 評估腋窩狀態(tài)聯(lián)合術(shù)后放療,使未達到ALN患者的pCR實現(xiàn)不劣于ALND的生存預后,這有賴于對其術(shù)后遠期安全性、患者局部復發(fā)以及生存預后進行長期隨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