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
【摘 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護理效果。方法: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開展本次研究,在期間總共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患者100例作為對比分析案例。常規(guī)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采取優(yōu)質護理綜合防治措施。以運動能力作為評價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干預之前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無顯著差異,統(tǒng)計學結果無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差異突出,實驗組優(yōu)勢明顯,統(tǒng)計學結果有意義(P<0.05)。結論: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護理效果突出,能夠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護理干預;急性下肢動脈栓塞;置管溶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動脈置管溶栓的治療屬于下肢動脈栓塞治療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時也是目前介入治療的主要方式[1]。臨床中為了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在置管溶栓治療期間需要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性護理服務,保障患者治療安全性的同時提高患者的預后康復效果[2]。對此,本文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患者為例,探討不同護理措施下患者的康復效果差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開展本次研究,在期間總共選取在我院接受置管溶栓治療的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患者60例作為對比分析案例。分組方式以隨機數字法為主,分組結果為:實驗組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齡(57.35±4.2)歲;常規(guī)組患者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齡(58.6±5.5)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無較大差異,數據差異也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標準(P>0.05),具備可比性。
入選標準:無任何其他內臟器官疾病;意識清晰,可以有效配合醫(yī)護服務;對本研究知情,簽署研究參與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采取相同置管溶栓治療,主要是在明確動脈栓塞部位后將導管插入血管病變位置,并推注生理鹽水、尿激酶、肝素鈉,后續(xù)以尿激酶、生理鹽水實行持續(xù)輸液泵溶栓治療,溶栓治療期間提供低分子肝素,監(jiān)測凝血指標。
常規(guī)組采取傳統(tǒng)醫(yī)護措施,主要是以用藥指導、體征檢測以及飲食指導等為主。
實驗組采取優(yōu)質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心理護理。術前根據患者的具體心理指標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圍繞患者的心理情況提供傾聽、關心、安慰、鼓勵等心理幫助,糾正患者的不恰當認知并按照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提供個性化心理護理,例如患者治療信心不強則可以列舉近期案例強化患者康復效益;2、術中配合。術中在患者輕型裝天下應當提供高質量的人文關懷,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注重面部表情的變化,傾聽患者的主訴。為患者提供保暖護理,一方面維持手術室的環(huán)境溫度,另一方面注意遮蓋患者的裸露體表;3、術后體征監(jiān)護。術后提供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以及血壓情況,高齡患者提供心電監(jiān)護,并提供心率、血壓的變化情況,根據患者的具體表現提供進行記錄,在存在異常時及時通知醫(yī)師處理;4、患肢護理。密切觀察桓則哈的患肢足背部的動脈搏動與遠端皮膚的光澤,做好左右兩側患肢的檢查,以24小時檢查一次,用雙手觸摸兩側動脈的搏動,檢查顏色與溫度情況。對于下肢缺血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及時告知缺血是因為灌注量提升導致腫脹,此時應當告知患者這一表現屬于治療成功的體現,及時消除不安情緒。
1.3 療效觀察 以運動能力作為評價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運動能力采用Fug1-Meyer評價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當中的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總結統(tǒng)計分析,數據在獲取后及時錄入系統(tǒng),并通過系統(tǒng)當中的計數、對比功能實現數據處理,計量數據應用均數方式進行總結,格式如(15.4±0.7),數據在錄入后的對比功能以P值實現,以0.05作為標準,在數據小于0.05時代表數據差異有意義,反之則無意義。
2 結果
干預之前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無顯著差異,統(tǒng)計學結果無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差異突出,實驗組優(yōu)勢明顯,統(tǒng)計學結果有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患者普遍存在肢體運動功能損傷的問題,再加上病情會不斷的加重,促使患者出現恐懼、焦慮、擔憂的情緒會更加嚴重,介入治療會為患者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醫(yī)護幫助,護理人員不僅屬于患者的照顧者,同時也是患者的教育者,會涉及到醫(yī)療、護理、康復以及衛(wèi)生教育等內容[3]。下肢動脈急性血栓的溶栓治療與并發(fā)揮職能的及時發(fā)現是護理人員的重要任務[4]。借助優(yōu)質護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醫(yī)護人員在工作中對風險的發(fā)現、控制以及預防能力,護理人員在應用輸液泵的同時會有更強的責任感,能夠更好的遵守操作規(guī)程與流程,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改變,熟悉掌握輸液泵的性能,注重注意事項并對常見問題形成高度認知[5]。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與常規(guī)組患者的運動功能差異突出,實驗組優(yōu)勢明顯。本研究結果充分證明采取優(yōu)質護理措施從醫(yī)護康復角度來看,具備較強的應用價值,可以根據患者實際需求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方式從,從而達到改善患者康復效果,減輕甚至預防后遺癥的目的。
綜上所述,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急性下肢動脈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護理效果突出,能夠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楊艷,翁國勤.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并發(fā)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行腔內治療的舒適護理[J].浙江醫(yī)學,2017,11(24):2307-2309.
馬超慧,藺亞莉.護理干預冠脈搭橋術后患者PICC后下肢腫脹、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5):850-851.
陳艷,毛桂珍,黃連欣.綜合程序化護理干預對介入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27):3071-3073.
唐雯雯,陳永俠,張愛武.程序化護理干預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人行濾器置入術的護理效果[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8,v.43;No.267(03):136-138.
梁娟,章美華,潘麗雅.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5):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