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升小學音樂教學實效性,教師需要選擇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從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而言,選擇游戲教學法是很多教師追捧的。文章結合教學經(jīng)驗,教師可以在游戲中認識高音,在玩樂器中探索音色,在律動中體驗節(jié)奏,在合唱中沉淀形成樂感,從而有效提升音樂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音樂;游戲教學法;教法探討
小學音樂是藝術學科之一,課時量少,不被重視,甚至有可能被其他主科占據(jù)課時,如何讓小學生對小學音樂學習內(nèi)容感興趣并愛上音樂學習這是諸多音樂教師不可繞開的話題。為此,音樂教師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基于教學實際經(jīng)驗,從以下幾點進行探討怎樣上好小學音樂課。
一、
在游戲中認識高音
在低年級音樂教學中,尤其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高中低音的區(qū)分是什么。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選擇讓全員參與的游戲。在高音區(qū)演奏時要求學生起立并做雙手上舉的動作,在中音區(qū)時就要求學生雙手放在腰上,在低音區(qū)時要求學生雙手做下垂的動作。對這些簡單的動作教師采取分組、個人自告奮勇的做、學生代表做、男生做、女生做、開火車方式做……讓學生在這幾種不同的做法中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在對著三種音的理解中結合課件播放的音量,讓游戲與課件音樂播放得到有效配合。當然,因為高音區(qū)的音色較清澈、明亮與低音區(qū)的音色較厚實、沉重存在不一樣的音色,教師鼓勵學生對著三種音的區(qū)分用自己不同的動作配合,發(fā)揮小朋友的聰明才智,有效達成音樂學習的課堂目標。
二、
在玩樂器中探索音色
對于農(nóng)村小學而言,基于辦學經(jīng)費的原因,很多教學設備無法與城鎮(zhèn)學校相比。為此,教師需要客服學校音樂教學設備不足的情況,努力尋找一些能夠替代的音樂器材。例如,敲打音樂器材是小學音樂最原始、最能吸引學生的音樂游戲。用什么敲打呢?其實教師可以用學生常見的,即班級內(nèi)的桌子、椅子,還有就是學生自己的手、腳。課上讓學生在自己手上拍一拍,桌子上敲一敲,在教室里跺一跺,讓學生在這些游戲動作中感受游戲樂趣,懂得音樂效果。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各種廢棄物在學校音樂教室中進行各種“器材”演奏??梢哉f,這種源于學生自己游戲的探索音色的游戲,能讓學生感受到音色的世界,獲得很好的藝術感染力,激發(fā)了對音樂的探索。
三、
在律動中體驗節(jié)奏
音樂節(jié)奏是音樂學習的核心之一,教師在小學音樂學習中不能忽視節(jié)奏的教學。對于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孩子活潑好動的特點,依靠孩子的形態(tài)進行教學,在形態(tài)游戲中體會音樂節(jié)奏的感知能力。當然,教師教學可以借助一些朗讀歌詞。因為曲調(diào)節(jié)奏是學生生活與語言的節(jié)奏,更是學生在高音區(qū)彈奏時,他們又蹦又奏的濃縮提煉。教師在學校蹦蹦跳跳過程中感受一種律動,讓歌詞與節(jié)奏聯(lián)系起來,從中體會到音樂節(jié)奏的藝術魅力。
四、
在合唱中沉淀形成樂感
合唱是中小學音樂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師需要結合合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歌曲讓學生參與合唱環(huán)節(jié)。對于小學音樂的合唱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探討如何感受音樂的快樂。
(一) 掌握合唱訓練中的心理和生理特點
基于童聲訓練與成人聲樂的差異性,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結構情況,讓小學生的發(fā)聲情況與成人不一樣,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小學生合唱的歌曲,利用一些節(jié)日活動的合唱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合唱能力。教師需要在正確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狀態(tài)、和諧的共鳴、清晰的語言等方面有效指導。在指導中適當采用一些適合小學生的評價方式,對唱得好的小學生進行一些鼓勵與表揚,這種表揚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是一些小實物等??紤]到少年兒童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不發(fā)達,只能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化思維過渡發(fā)展。所以在合唱教學中遇到的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需要靈活處理,不拘泥于所謂的專業(yè)術語,選擇一些能讓學生理解的語言進行傳授,從而達到有效完成合唱教學的目的。
(二) 進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訓練
在合唱教學中,教師需要考慮到全體學生的音質(zhì)問題,接著就是音量問題。如何使學生們堅定、積極地用輕聲歌唱,采用一些模仿訓練等活動,教師需要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智慧,讓參與合唱的少年兒童們自然地體會到發(fā)聲器官在歌唱時是如何協(xié)調(diào)的,就能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可以說,這也是有效保護少年兒童的噪音和獲得輕松流暢的歌聲極為重要。
1.
什么是輕聲歌唱?天真的幼童模仿媽媽抱著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時的輕柔的歌聲,假如教師用這種聲音進行標記的話,一般是mp組合或者是p的音節(jié),顯然不是mf組合的音節(jié)。為此,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輕聲歌唱是在應在mf以下的mp或p的聲音力度上。在教學中,教師要認清學生在輕音歌唱中的演唱技巧,當他們學會這種技巧后,教師需要有序教導并適當?shù)挠柧?,直至成熟即可。自然而然,學生就能有效掌握歌唱技巧,掌握這種合唱能力。
2.
沒有正確的呼吸,不會有完美的歌唱。有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歌唱排練的時候,不妨先用三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呼吸練習。教師多次引導,學生會形成一種自覺意識,逐步獲得一些實用技巧,形成一種習慣。不過教師要引導學生意識到呼吸練習雖然不能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往往被人忽視。為此,教師可以用如下方法:①用“聞花”時的感覺體會歌唱的吸氣。“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氣時不聳肩,不出聲。②用“吹肥皂泡”來訓練歌唱的呼氣?!胺试砼菹裼咳粯舆B續(xù)吹出,但當心——用力太猛會吹破。”要求通暢均勻地把氣呼出。③用傷心時的抽泣體會急呼吸(偷氣)。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很多,教師要上好音樂課可以根據(jù)具體教學實際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選擇各項方法的目的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學習音樂內(nèi)容。對于一線音樂教師而言,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之路還很漫長,需要教師們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總結,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丁瑞玲.淺析如何上好小學音樂課[J].林區(qū)教學,2011(7).
[2]孫慧艷.如何上好農(nóng)村小學的音樂課[J].現(xiàn)代閱讀(教育教學版),2011(9).
[3]吳林貞.淺談怎樣上好一堂小學音樂課[J].音樂時空,2014(13).
作者簡介:
鄭衛(wèi)玲,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上杭縣藍溪梅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