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的教學為例,論述借助助讀系統(tǒng)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漢字書寫能力、自主閱讀能力的途徑,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 助讀系統(tǒng) 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A-0105-02
相比其他版本的教材,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更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通過助讀系統(tǒng)將其有機地穿插在教材之中,如目錄、提示語、插圖、表格、單元導語,等等。從教材內容來看,關于語文素養(yǎng)的內容雖然比較瑣碎,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歸根到底還是聽說讀寫。下面,筆者以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為例,談談借助助讀系統(tǒng)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體會。
一、借助助讀系統(tǒng),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助讀系統(tǒng)又叫提示系統(tǒng)、助學系統(tǒng)或導學系統(tǒng),它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幫助學生學、教師教的四大系統(tǒng)之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重讀寫輕聽說的現象??墒牵Y合當前社會交際來看,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更為重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彼栽谡Z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做法,積極落實學生口語表達訓練,重在傾聽、表達與應對等方面下功夫。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的教材中,編者在原有口語交際的基礎上,不僅配以情境插圖,而且還通過提示語的形式,加強口語表達方法指導與習慣培養(yǎng)。
(一)重在傾聽習慣培養(yǎng)。傾聽是“輸入”,表達是“輸出”,傾聽是表達的前提。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使學生能在了解別人發(fā)言內容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從而有針對性參與應對,繼而為其延續(xù)口語交際活動做好鋪墊。比如,教師可以用“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注意聽別人說話”這種提示語教給學生有效傾聽的方法,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進而為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奠定基礎。
(二)重在交際內容示范。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一年級小學生就應該能用完整的語句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完整通順的句子。學習觀察簡單的圖畫和事物,練習寫句子?!庇纱丝梢?,在訓練一年級學生說話時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而說話訓練的最好效果是在交際中完成,對此,教師應在開展交際活動之前先給學生示范,引導他們模仿,并在模仿表達中滲透指導。比如,創(chuàng)設“我們做朋友”的口語交際場景時,筆者常常用這樣的提示語進行指導:“請問,這里有人嗎?”“我也喜歡踢毽子。放學后我們一起去踢吧!”“我喜歡踢毽子,你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通過這些提示語,學生就能從中明白如何與別人搭訕,然后再到交流、溝通,逐步學會用句子表達自己的愿望,并在口語交際中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建立團結友愛的關系。
(三)重在應對能力指導。在口語表達訓練中,讓學生學會應對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能力。教師除了加強交際內容示范指導,更要針對具體語境強化學生的應對能力。比如,用這樣的提示語:“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薄按竽懻f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候要小聲說話。”……不僅有機滲透了口語表達的應對策略,而且還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語習慣創(chuàng)造條件。
二、借助助讀系統(tǒng),提升漢字書寫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寫字提出如下要求:“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彪m然課標對學生的書寫作了明確要求,但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不重視對學生的漢字書寫進行系統(tǒng)指導,導致不少學生字跡潦草。究其原因,這與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漢字書寫習慣有很大關聯。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一年級起,就將漢字書寫姿勢、規(guī)范和習慣作為重點,并通過助讀系統(tǒng)中的提示語、標注以及附錄圖表等形式,給予點撥指導,以期有效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在具體教學中,筆者就非常注重通過助讀系統(tǒng)引導學生書寫漢字,從而提升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
(一)突出規(guī)范漢字書寫。規(guī)范漢字書寫最佳途徑就是借助田字格。田字格是學生書寫漢字的模板。對于漢字而言,每一筆畫都能從中找到相應的位置。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八頁中安排了“認識田字格”這一學習內容,并且通過提示語提醒學生:“寫字時,要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币虼?,在具體教學中,筆者先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知道田字格的占位,并把學生學過的一些漢字寫入田字格中,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各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相應的占位,使學生對漢字樹立結構意識,并在田字格的助讀系統(tǒng)下形成規(guī)范的漢字書寫習慣。
(二)突出規(guī)范筆畫書寫。筆畫是漢字的基礎。對于一年級語文教學來說,識字寫字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要高度重視漢字書寫,尤其是筆畫規(guī)范書寫。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除了讓學生規(guī)范漢字書寫,還重視學生的筆畫書寫,如在教材后面附錄《常用筆畫名稱表》《常用偏旁名稱表》等,而且每個新筆畫都用紅筆在田字格左邊進行批注,提醒學生書寫時注意。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上的相關批注,讓學生仔細臨摹仿寫,以便為漢字規(guī)范書寫奠定基礎。
(三)突出規(guī)范筆順書寫。漢字筆順對于整個漢字的規(guī)范書寫非常重要,不僅決定漢字書寫速度的快慢,而且還對字形是否美觀產生影響。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對此非常重視,多次出現筆順書寫提示語,比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橫后豎”等,以便幫助學生有效提高漢字書寫質量。另外,教材還在田字格上方將要求會寫的漢字筆順依次呈現,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考,做到按照筆順正確書寫。因此,教師要格外關注教材的這些導學提示,根據教材提示有目的地規(guī)范學生的筆順書寫。
三、借助助讀系統(tǒng),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經強調,成功的語文課要延伸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讀書的生活方式。只有拓展學生閱讀,讓學生從課內閱讀走向課外閱讀,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注意到了這一點,并將課外閱讀主動納入課內教學體系之中,在縮減課文的同時,相應地在“語文園地”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板塊,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的這些編排提示將閱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以期構建真正的大語文課程體系。
(一)注重閱讀興趣激發(f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只要他們對閱讀感興趣,對課外閱讀感興趣,能夠學會自主閱讀,那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最終不會成為問題。為了突出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新增的“快樂讀書吧”將日常生活中的閱讀場景,比如家庭、超市等閱讀場景引入教材,并配以提示語“我讀了很多書,會講很多故事,同學們叫我‘故事大王”“我經常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有趣的故事書”等,在創(chuàng)設良好讀書氛圍、拓展課外閱讀空間的同時,也展現了讀書的快樂與溫馨,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其愛上閱讀做好鋪墊。
(二)注重閱讀內容理解。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閱讀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容易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統(tǒng)編教材的編者就利用這一點,配以生動有趣、色彩新鮮的插圖,在給學生強烈視覺沖擊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期待,幫助他們形象地記憶故事人物,準確地理解故事內容。如“和大人一起讀書”板塊的《小兔子乖乖》一文中就采用了卡通插圖,不僅富有童趣,色彩亮麗,而且還契合故事內容,教師如果能夠善于利用教材,就能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故事。
(三)注重閱讀方法指導。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識字量有限,因而他們的閱讀主要還是依賴于讀圖。但是,這種方法不能長期使用,畢竟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借助文字進行閱讀。因此,在指導一年級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時,筆者重在讓學生學會借助拼音嘗試閱讀。例如,在教學“快樂讀書吧”板塊時筆者根據教材“學了拼音,我就可以認更多的字,讀更多的書了”的提示語,從中向學生滲透閱讀方法,讓學生嘗試借助拼音進行識字,學會自主閱讀。這樣一來,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而且還踐行了語文課標“多識字、少寫字”的理念,能幫助一年級學生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無論是在落實課標精神方面,還是在學生素養(yǎng)提升方面,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與其他教材相比,都有長足的優(yōu)化。對此,教師要在準確把握課標精神的同時,充分發(fā)揮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助讀系統(tǒng)的作用,從而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楊健鳳(1979— ),女,漢族,廣西玉林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2002年9月至今,在廣西玉林市玉州區(qū)仁厚鎮(zhèn)荔枝小學任教,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