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麗
【摘 要】目的:探討臨床心理對精神分裂癥住院病人家人焦慮的影響。方法:個人心理咨詢和電話隨訪心理輔導被用于對病人家屬進行心理干預,并與對照小組(不干預)進行對比。在干預之前和之后使用狀態(tài)特質焦慮調查表。結果:干預組的家庭成員在干預組的平均得分低于對照組的平均得分,但在對照組的干預前后沒有明顯的差別。干預的結果與年齡,教育水平,職業(yè)和城鄉(xiāng)差異有關。結論:心理干預精神分裂癥病人家屬焦慮是一種簡單、容易、效果好的方式。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家屬;情緒障礙;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2
引言: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精神障礙有未知的病因,長期疾病和明顯的社會功能衰退。這不僅會對病人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傷害,還會給家庭以及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缺少對精神疾病的理解,對精神病的傳統(tǒng)歧視,經(jīng)濟的負擔和對預后的恐懼嚴重影響了病人家屬的精神狀態(tài)。國內(nèi)一些學者已經(jīng)證明對病人家屬的心理干預對病人的病癥的緩解和穩(wěn)定有很好的影響,能夠改善病人的治療,并促進精神的恢復以及改善社會的功能。為了探討臨床心理干預對106位精神分裂癥病人親屬的緩解焦慮的作用,心理干預是進行的。
1 針對對象
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的住院病人的106名家庭成員被選為研究對象,而每個患者的直接看護人都被干預了。其中,51名是父母,45名是配偶和12名是兒女,平均年齡為42.6歲,是初中教育和以上的。他們可以單獨閱讀以及回答,進行自愿檢查并同意進行心理干預。[1]
2 方法
評估工具:由Charles.Spielberger編制的國家特質焦慮調查表用于評估。這個比例包含了40個關于引導語言的描述性問題以及兩個子音階(狀態(tài)焦慮問卷s-ai和特征焦慮問卷,t-ai)。每一項STAI的評分都是1-4。前者(s-ai)描述了一種令人不快的短期情緒體驗,例如緊張、恐懼和焦慮,通常伴隨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超功能。后者被用于描述相對穩(wěn)定的焦慮傾向是指個體差異的人格特征。通過評估狀態(tài)焦慮和特質焦慮問卷,我們可以區(qū)分短期的情感焦慮和個性特質焦慮傾向。
在心理干預之前和之后(在心理干預的四個階段結束)進行了問卷自我評估。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全部106個家庭成員都完成了這項研究。對評價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心理干預的具體步驟:第一步:STAI問卷評價。和病人的家屬溝通理解,關心,尊重和同情,建立起良好的治療關系。解釋一下精神分裂癥的常識,藥物治療的相關問題,疾病和治療方法的進化,時間和其他問題。第二階段旨在對家庭成員的關注,并給予他們相應的指導、咨詢、鼓勵、安慰甚至保證,以減輕家庭成員的無助,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階段3:心理支持和情緒干預給予了患者家屬的情緒反應,如過度擔心、無窮無盡的問題和無法應付的情緒。階段4:解釋精神分裂癥的預后,觀察病癥的變化,如何根據(jù)醫(yī)生的建議、治療效果和相關的家庭護理知識來鞏固治療。進行STAI調查問卷。這四個心理干預階段在患者住院期間完成。每級需要兩次訪談,每一段持續(xù)約50分鐘。[2]
3 結果
在心理干預之前和之后的S-AI評分是t測試的結果,有明顯的差異(t=4.52,P<0.01)。它表明心理干預對改善焦慮癥狀有顯著影響。使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在心理干預前后的T-AI評分,并沒有明顯的差異,沒有明顯的差別(t=0。95,p>,0。05)結果表明心理干預對特質焦慮無明顯影響。[3]
4 討論
目前,有許多關于家庭和國外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護理負擔的報告。這種關心的負擔給家庭成員帶來了壓力。家庭成員表現(xiàn)出更多的抑郁,焦慮,身體癥狀,飲食和睡眠障礙。越來越多的研究已經(jīng)開始關注精神分裂癥病人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問題。一些研究資料顯示,中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人都有很高的羞恥感,通常傾向于超自然歸因來調整壓力,而很少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成員的焦慮體驗尤為明顯。有時,這種焦慮的經(jīng)歷通常會促使家庭成員干預病人的治療過程,比如頻繁的探視,要求出院,不遵守醫(yī)生的命令等等。對病人進行治療的干預會導致反復而長期的疾病,這將加劇家庭成員的焦慮。因此,如何緩解病人家屬的焦慮是臨床醫(yī)療人員的另一個話題。強調對病人家屬急性心理壓力的干預會使家庭成員能夠在治療中,盡快與病人合作,并盡快康復,同時減輕對家庭成員和病人家庭生活的影響。STAI不僅可以用來描述特殊人群的短期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也可以用來描述相對穩(wěn)定的焦慮傾向作為個體差異的人格特征。結果顯示,在心理干預之前,在心理干預后的狀態(tài)焦慮問卷的分數(shù)比在心理干預之前的分數(shù)要低,而且有顯著的不同,P<0。01。它表明心理干預對改善焦慮癥狀有顯著影響。心理干預可以滿足病人家屬的心理需求,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讓他們擺脫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個體抵御壓力的能力。這有助于加強對病人的監(jiān)測,改善患者的治療情況,降低復發(fā)率,促進患者的精神和社會康復??梢钥闯觯谛睦砀深A之后,患者的家屬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更活躍,對疾病的護理和康復,表現(xiàn)出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t-ai的特質焦慮問卷在治療前后沒有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這表明心理干預對特質焦慮的影響是不顯著的,表明人格特征相對穩(wěn)定而不容易受到普遍心理干預的影響。這也可能與這項研究的短期心理干預有關,這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觀察。[4]
結語
總之,系統(tǒng)的臨床心理干預是一種良好的社會支持,對改善病人家庭的精神和身體健康以及促進患者康復的影響深遠。家庭成員是病人的重要社會保障資源。家庭成員的心理狀態(tài)直接影響病人的治療和預后。在治療病人的過程中,對臨床醫(yī)生來說,在醫(yī)療行為中對病人的精神健康工作做的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劉曉東,張代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焦慮、抑郁情緒現(xiàn)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10):1388-1390.
王璐,楊雨.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情緒障礙及心理干預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11(02):18.
田梅,齊巧玲,李興艷.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對首發(fā)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08):909-910.
趙桂霞,梁先鋒,陳艷云,黃麗秀,張振文.健康教育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情緒障礙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8(04):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