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江平
[摘 要]統(tǒng)編教材注重閱讀策略指導,其中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就是典型的預測單元。教學《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教師引領學生借助文本旁批,預測故事線索;借助表格推想,演繹預測過程;借助故事細節(jié),體驗預測快樂。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預測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0-0058-02
預測閱讀,也叫猜讀法,具有一定的游戲性與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特點,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屬于一種運用較為廣泛的閱讀策略。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教師雖設計過預測環(huán)節(jié),有預測目標與方法,但缺少清晰的目標以及有效的策略。
怎樣將統(tǒng)編教材預測閱讀落到實處呢?對于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而言,其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運用預測策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享受到閱讀的快樂。筆者以《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為例,淺析預測閱讀策略的運用。
一、借助文本旁批,預測故事線索
隨文旁批可以說是統(tǒng)編教材中的一大亮點。通過批注,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理清文本教學的重點,同時也能提示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預測,引導學生邊閱讀課文邊想象故事的發(fā)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編者意圖,積極與文本、作者、編者展開對話,將隨文旁批融入教學過程中,一邊引導學生閱讀,一邊鼓勵學生進行預測,繼而與文本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結尾進行比較驗證,有效推促閱讀教學的深入。
[教學設計]
1.多媒體出示第一處旁批:老屋總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嗎?
(1)指導學生朗讀旁批,并思考“?”的意思。
(2)小組討論:課文中的小朋友是依據(jù)什么進行猜測的?
2.教師范讀1~6小節(jié),結合旁批隨時暫停,引導學生預測故事情節(jié)。
(1)在第3小節(jié)處暫停,引導學生思考:“老屋可能答應它的請求嗎?說說具體原因?!?/p>
(2)多媒體出示旁批:“圖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應該會答應吧!”
(3)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思考:課文中是依據(jù)什么來猜測的?
(4)繼續(xù)范讀課文,選擇在第6小節(jié)處暫停,引導學生思考:“故事情節(jié)與你所預測的內(nèi)容相同嗎?”
(5)小組議論,思考老屋會倒嗎,說說自己的理由。
3.鼓勵學生自主閱讀7~17小節(jié),進行自主預測并進行旁批。
(1)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交流,邊讀邊預測,并參照文本的批注方式進行批注。
(2)多媒體出示:“我讀到 ,猜到 ?!惫膭顚W生按照格式進行批注,并通過展示交流進行比較,使學生掌握預測閱讀的策略。
【思考】本文一共出現(xiàn)七次旁批,當中不僅隱含著文本主題,而且還提示了預測學習的方法。案例中,教師要充分與編者對話,準確把握編者意圖,充分利用旁批,引導學生借助朗讀來了解故事大意,并根據(jù)旁批預測故事內(nèi)容。這樣做,一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二來由扶到放,能夠使學生逐步掌握預測閱讀的技巧,為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借助表格推想,演繹預測過程
沒有想象就沒有閱讀,預測也是一種想象,它與閱讀同時進行。但是預測閱讀也是一種策略,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直接放手讓學生去做,結果學生只會胡亂想象,離題萬里。對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借助“拐杖”演繹預測過程,使學生從中了解預測原理。對于這一課來說,課后習題中呈現(xiàn)了相關表格,其目的是形象演繹預測過程,通過預測具體路徑的呈現(xiàn),讓預測變得可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具體閱讀中,教師要將表格充分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依據(jù)表格,逐步學會預測。
1.教師結合表格,示范演繹猜測過程,明確告訴學生,即便是預測,也要有一定的依據(jù)。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jù)教師示范,結合表格內(nèi)容,進行大膽預測,并將預測內(nèi)容與預測依據(jù)填寫在表格中。
3.小組交流預測情況,要求按照“我讀到了( ),想到了( ),我猜( )”進行表達。
4.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所填表格,引導他們思考:預測不是隨意想象,而是需要一定的依據(jù)的。
【思考】對于學生來說,很多預測往往是結合文本展開的想象,是一種靈光一閃的感覺,如果不及時抓住,很可能會迅速遺忘。但是通過表格概括,則可以對思維進行倒推,重新還原預測過程。這是其一。其二,對于表格來說,僅是“拐杖”,而不是根本。預測閱讀,最重要的是搭建好平臺,鼓勵學生大膽預測,主動預測,并且結合文本進行比較對照,即便是預測錯了,方向反了,教師也要給予肯定,鼓勵學生持續(xù)預測下去,為與文本、作者進行深度對話創(chuàng)造條件。
三、借助故事細節(jié),體驗預測快樂
細節(jié),是文本的精華所在。借助細節(jié)推敲,不僅可以推促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內(nèi)容,準確把握文本主題,而且學生還能從中借鑒寫作技巧,體驗閱讀的快樂。預測閱讀也是如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文本細節(jié)、重點語句進行感性預測,結合前面表格中習得的經(jīng)驗,結合一定的依據(jù)從中猜測具體細節(jié),乃至文本人物的說話語氣、動作等。這樣學生不僅可以跨越時空,與文本、作者、編者進行深層次對話,而且還是閱讀的參與者,甚至是創(chuàng)作者。對于這一課來說,老屋除了幫助小貓、母雞、蜘蛛外,還幫助了小熊寶寶。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的內(nèi)容,然后預測小熊寶寶出現(xiàn)時會怎么說。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課文的3、7、11小節(jié),
1.指導學生自由朗讀這三個小節(jié),說說小貓、母雞、蜘蛛分別遇到了什么困難?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特點,即“等等,老屋!”一個 的聲音在它門前響起,“再過 ,行嗎? ?!?/p>
3.引導學生進行預測:小熊寶寶求助老屋,它遇到了什么困難?鼓勵學生大膽預測,小熊寶寶會怎么說。
4.播放原文,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預測與原文比較,體驗預測的快樂。如果預測結果與原文不一樣,鼓勵學生說說自己的依據(jù)。
【思考】這里對于預測來說,也是一次創(chuàng)作,一次小練筆。通過文本范例,引導學生圍繞細節(jié)進行預測,重在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滲透預測閱讀技巧。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的語言,繼而為他們接下來的預測尋找依據(jù),讓他們在想象中表達,使他們享受到閱讀的快樂。不過,這里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針對預測結果不一定要追求與原文一致,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有一定的合理性,就應該給予肯定,以便激發(fā)他們持續(xù)預測的興趣。
總而言之,預測也是一種閱讀策略。通過預測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能借助想象,推促學生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推動閱讀持續(xù)深入。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