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艦
摘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英語教學質(zhì)量亟待提高,然而,相關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教法和教材等方面,有關學習者狀況分析的研究,尤其是以自我認同為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實屬鳳毛麟角。因此,本文將從這一角度出發(fā),針對我校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的探索進行闡述。
關鍵詞:自我認同 高職英語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1-0037-02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英語+專業(yè)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成為各大行業(yè)的人才缺口。近年來,尤其是十九大召開以來,中國社會對學前教育表現(xiàn)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重視,學前教育的師資水平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因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成效亟待提高。
近些年來,教育部門和專家們都針對如何提高高等職業(yè)技術院校學生英語能力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課程設置到教材開發(fā),從課堂教學到課外實踐活動,從師資隊伍建設到教學設備更新,高職英語教學從理論到實踐,開展并實施了全方位的改進,課堂教學和教學活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并未因此得到改變。簡言之,我們在教學硬件、教學形式上的改變只是在“教”的層面上淺層次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一點影響,卻沒有從根源上找到“學”這一層面的根本癥結所在,自然也就難以從根本上改變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偨Y以往教學改革的經(jīng)驗教訓,我們發(fā)現(xiàn),進行學習者狀況分析是改變高職英語教學的關鍵。因此,我們將本次研究的視角定位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認同方面,力求了解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態(tài)度以及自我評價等心理狀況,并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和結果進行分析,以期得到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行之有效的教學啟示。
自我認同是指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或學習情境中,對自我的感知和評價,包括自信、焦慮、自我能力評價、價值理念、行為模式等,總體來說,就是學習者對自身社會身份和文化身份的認識和確定。自我認同對語言學習具有一定的影響,積極的自我認同能夠促進語言學習,消極的自我認同阻礙語言學習。同時,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自我認同也會有所發(fā)展和變化。
江萍(1997)從自我概念角度出發(fā),將其大致分為積極的自我概念和消極的自我概念。劉忠華(2012)對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自我認同變化及其對學習的影響做了研究,研究表明,自我認同變化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田行宇(2015)研究發(fā)現(xiàn),積極性自我認同變化明顯的學生英語成績相對較好??梢?,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認同對其學習成績、學習深度以及發(fā)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本研究以筆者任教的這所高等師范??茖W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兩個年級,共計247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利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錄入分析,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認同總體情況、年級差異、性別差異進行了科學系統(tǒng)的分析。
研究發(fā)現(xiàn):
(1)在英語學習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的自我認同發(fā)生了變化,共分為七個維度,其中積極性自我認同變化比較明顯,自信(正)變化最為突出。
(2)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大一、大二兩個不同的學習階段,在自信(負)和生產(chǎn)性自我認同變化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學生的自信心和生產(chǎn)性自我認同變化呈下降趨勢,具體體現(xiàn)在大二學生的自信(負)自我認同變化均值得分明顯高于大一學生,而生產(chǎn)性自我認同變化均值得分則低于大一學生。
(3)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男女生在英語學習的自我認同方面,只有在零變化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的零變化均值得分要明顯高于女生,而他們在其他六個維度的自我認同方面不存在明顯差別。
針對以上研究結果,結合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我們對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英語教學進行了相關的改進和探索。區(qū)別于本科或普通中學等英語教學課程標準,高職英語教學主要關注點落在“理實一體化”,不單獨以考試分數(shù)或升學率為標桿,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準則,重點突出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據(jù)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形式、指導方向等進行了調(diào)整和探索。
(1)多維度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和學習任務,提高學生英語學習。
首先,要創(chuàng)建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要改變以往刻板的一言堂的課堂氛圍,要多維度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加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元素,如英文歌曲、動漫視頻、英語笑話等,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其次,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布置不同梯度的學習任務,提供足夠的知識輸入和學習支架,指導并幫助學生完成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學中做,做中學”,學有所獲,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進而加強他們的課堂參與意識。
(2)關注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實際需求,幫助學生制定英語學習規(guī)劃。通過與學生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的積極性自我認同逐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等級考試等成績不理想的沖擊。對此,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英語學習,在改革課堂模式、豐富教學活動的基礎上,還要關注學生的考試和升學需要,并有針對性地帶領他們進行重點內(nèi)容的學習和鞏固。針對課時有限的實際困難,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翻轉課堂的形式,突破時空限制,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提高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同時也能有效解決個別學生在課堂上“吃不飽”的問題。
同時,根據(jù)他們不同的基礎,教師要指導他們制定個人的階段性英語學習目標、內(nèi)容和規(guī)劃。這樣,將英語學習和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結合起來,有助于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學生在語言學習方面的長期發(fā)展。
(3)倡導合作式學習,提高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歸屬感。面對部分學生對英語和英語文化的麻木狀態(tài),教師首先要提高對這種個體差異的關注度,要觀察并關注這些“學困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反應和互動情況。要竭盡全力地引導學生融入課堂活動,有針對性地安排布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為他們提供展示的空間,最終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英語學習帶給自身的變化。
同時,教師還可以針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梢愿淖円酝鶈我坏陌嗉壥谡n形式,提倡合作式學習,利用豐富的教學情境,開展多種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同組異質(zhì),鼓勵學生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教師不但可以突破教學形式的束縛,還能有效化解這些英語基礎普遍薄弱的學生的焦慮心理,讓他們能夠在英語課堂找到歸屬感,更多地關注和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而不再是游離在課堂之外。在小組合作學習和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情境帶入情感,學生在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中,更容易找到自己在英語課堂的定位和歸屬感,有利于增強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感知能力和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江萍.“自我概念”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外語研究,1997(3):63-64.
[2]劉忠華.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自我認同變化及其對學習的影響[J].海外英語,2012(5):52-53.
[3]田行宇.高校英語學習者自我認同變化與學習成績的關系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2):115-118.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