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在體育教學中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實踐方法,認為教師需要發(fā)揮科學設計學習任務單、適時調控學生合作行為、合理分配學習小組等作用,同時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競爭意識等。
【關鍵詞】小學體育 合作學習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A-0026-02
體育教學是一個多層次的動態(tài)教學過程,以肢體體驗、身體練習為主。以往的體育教學主要通過教師“教”、學生不斷進行身體練習、最終教師糾正學生掌握動作技術完成課程。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雖能掌握動作技術,但對所學動作的動作要領、練習步驟、生活拓展、鍛煉功能等知識點不明確,這樣一來學生的體育學習停留在為了教材而練習、為了練習而運動,課堂顯得枯燥無味?!昂献鲗W習”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主要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動作技術的難易程度采用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體驗運動樂趣,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并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避免學生機械地、被動地學習。
一、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一)設計學習任務單
美國國家培訓實驗室研究表明,在各種指導方法下,學生學習24小時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講授為5%、討論為50%、實踐練習為75%、向其他人教授或對所學內容的立即運用為90%。這組數據說明體育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效果顯著,可幫助學生較高效率地達到技術與知識的內化。小學生年齡較小,心理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很難與同學進行長時間的合作學習,這要求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單時,需體現短(時間短)、少(內容少)、趣(游戲化)、易(容易達成目標)等特點,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更易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例如水平一《各種不同姿勢的起跑》這一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不同姿勢起跑后身體重心的平衡過渡能力,筆者在設計學習任務單時,第1項任務是要求學生掌握3種起跑姿勢,這個目標較易達成;在第2項任務中則設計了“你能創(chuàng)造多少種起跑姿勢”,這樣的設計能較好激活學生思維,學生做起來也不覺得困難,因此能積極地參與到任務中來。
教師制定的任務單適合學生水平,學生個人完成任務后,才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例如教學水平三《有人扶持手倒立》第1課時,學生已經掌握“推小車”技術,筆者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單時,重點是指導學生將“推小車”技術動作進行遷移,體驗與同學一起練習直臂頂肩、緊腰的動作技術,為日后完成完整的“有人扶持手倒立”技術打下基礎。
(二)適時調控學生的合作行為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合作狀態(tài),對小組學習的氛圍進行及時調控。根據筆者的觀察,發(fā)現沒有經過合作學習訓練的學生大多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與小組的伙伴不能友好相處,一言不和就鬧翻;不能聽取他人的意見,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小組比賽失利后埋怨同學;沒有開展學習任務單的活動,光顧著聊天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對此,一方面教師可事先對學生進行合作技能訓練,讓他們逐漸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例如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學會互學、學會展示、學會反思、學會質疑等;另一方面,教師應使用激勵評價手段,在教學活動中,欣賞每一位學生,悅納不同的觀點,幫助學生樹立不斷進取的信心。例如水平一《向左轉》一課中,韓同學向筆者發(fā)出了求救信號:“老師,我怎么練習都不會轉。”筆者看了看說:“你看看小組的陳同學是怎么做的,你可以請他幫幫你……”于是,韓同學向組內的陳同學求救:“陳同學,我不會做,你教教我吧……”正是筆者適時的調控引導,韓同學與陳同學的合作學習便展開了。
又如水平三《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一課中,有學生向筆者反映:“老師,我不想和他一組了,這個距離他都傳不到。”筆者接到信息:“哦,是這樣嗎?距離很近他都傳不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怎么一回事?!蓖ㄟ^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后發(fā)現了問題所在,并順利幫助這個小組解決了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三)合理分配小組提高合作學習有效性
教師要對自己授課班的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包括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身體素質等方面,然后根據授課內容合理地分配學習小組,可提高同伴間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例如隊形隊列排列的學習內容主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和良好習慣,可以采用異質分組的形式,4到5人一組,男女生各一半為宜,女生乖巧認真能帶動整組的紀律,給小組營造一個相互學習的氛圍;短跑類型的學習內容主要培養(yǎng)學生奔跑的能力,這就要求把同等運動能力的學生分配在一組,男女分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就會產生競爭性,有競爭才有利于學生提高奔跑能力;耐久跑類型的學習內容主要培養(yǎng)學生耐久跑的能力,全班學生按運動能力進行“Z”形分組,讓能力好的學生在小組耐久跑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為自己的組員加油鼓勁,幫助同伴度過“極點”,提升耐久跑的能力。
二、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培養(yǎng)合作精神,激勵合作學習
學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為學習技能和社會技能,在體育運動中,學會與同伴協助完成動作技術,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合作精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通過相互觀察、相互學習,才能更好地合作完成任務。例如水平一《前滾翻》的動作技術教學中,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提出疑問:“低頭怎樣才能看到天?”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躺在地上”“低頭看著鏡子”……這時,筆者趁機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大家可以合作探究并嘗試,看看采用什么身體動作能夠低頭也能看到天。最后有小組得出結論:“低頭從胯下看天”,這個答案實際上是為學生學習前滾翻的動作技術做好鋪墊,繼而掌握低頭團身的動作重點。
(二)培養(yǎng)交往能力,激勵互助學習
交往能力主要是指同伴間的親密交流、相互信任等,在體育課堂授課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需重視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水平二《跳繩——雙人跳》的動作技術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兩兩練習。這時候學生們往往會選擇日常交往最密切的好朋友一起練習,練習過程中他們在情感上得到滿足,但是在合作運動中并不一定能配合完成連續(xù)雙人跳動作,經過無數次失敗后,可能會出現相互埋怨的狀況,這時候筆者就要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與技術上的指導,引導其繼續(xù)練習:觀察、模仿、嘗試—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學會反思、總結,最后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激勵探究學習
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的前提,教師恰當的反饋鼓勵是促進學生實踐活動中進行創(chuàng)新的有力措施,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去實踐。例如水平二《跳箱——翻越障礙》的動作技術教學中,筆者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了分組合作練習,通過練習學生都掌握了動作的要領,清楚落地時屈膝緩沖的動作要點。這時筆者發(fā)現有些小組運動能力特別強,翻越障礙時展現了不同的姿勢,就提問學生:“這些姿勢你們是怎么想到的?安全嗎?”學生:“老師,我覺得這樣過障礙更快,只要落地的時候屈膝緩沖就不會受傷了。”學生的答案自信而富有創(chuàng)意。筆者繼續(xù)發(fā)問:“你們有信心展示給其他組的同學看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有。”這個學習小組在班上展示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動作技術,激勵著其他小組的同學更加主動地去思考探究、創(chuàng)新實踐。
(四)培養(yǎng)競爭意識,激勵主動學習
體育的競爭性能使人精神振奮、努力進取。所以,在體育競技教學中,需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才能達到更高的競技水平。例如水平三《400米跑》的動作技術教學中,筆者設計的學習任務單中有一項是:評選出本組成績最好的同學參加班級的比賽,在學習單里列舉了測試成績的標準,并實時共享其他小組的最優(yōu)成績。這樣一來,大家都想著為小組爭光,便能積極地改進動作技術。
體育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習的內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利于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使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體育鍛煉的同時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黃華艷((1977— ),女,漢族,廣西南寧人,一級教師,??茖W歷,1997年7月至今南寧市秀田小學擔任體育教師,主要研究體育教育。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