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玉和
說到南宋“定勝糕”,杭州城里無人不曉。
歷代以來,杭州人不僅把定勝糕作為一款傳統(tǒng)美味點心,而且,還把它當作一種典故來傳授給后人。可想而知,定勝糕來歷非同尋常。
相傳,南宋建炎元年,金兵大舉入侵,兵臨杭州城下,官民若驚弓之鳥,紛紛四散逃難。此時,抗金名將岳飛率八千勤王軍趕來救援。
岳家軍在城外饅頭山扎營,準備與金軍決一雌雄。
臨安百姓聞訊救兵已到,扶老攜幼送來糕點犒勞。部下將糕點裝入盤中,獻于岳飛帳下。岳飛此時正在營中謀劃戰(zhàn)事,只見盤中的糕點色呈微紅,兩頭大,中間細,形若定榫。隨手取來,在中間掰開,準備進食。
未料,糕中間夾著一張紙條,上書:“敵營若定榫,兩頭大,中間細,居中一刀,金軍自潰?!?/p>
岳飛暗自想,莫非百姓與我想到一處了。
敵營中段正是薄弱之處,攔腰一刀,擊中要害。
于是,岳飛連夜調兵遣將,次日親率大軍,直撲敵軍中營。岳家軍如同一把利劍攔腰砍去,一時金軍首尾不能相顧,自亂方陣,宋軍大獲全勝。
岳家軍進城后,將這種形若“定榫”的糕點,命名為“定勝糕”,因“榫”字與“勝”諧音,用來紀念杭州百姓為打敗敵軍出謀獻策的功勞,一直流傳至今。
關于定勝糕的來歷,傳聞頗多。杭人中還有幾種說法,岳飛在與敵軍作戰(zhàn)之前,有百姓送糕點慰勞,軍隊吃了糕點之后,士氣大振,一鼓作氣,以少勝多,將金軍擊敗。百姓為紀念這次戰(zhàn)役,而將此糕點命名為“定勝糕”;
另一種傳說是,定勝糕原本是開封名產(chǎn),后來宋室南遷,此糕點也跟著到了臨安。岳飛率軍出征前,百姓必要沿途送別,并贈送定勝糕壯行,有祝愿宋軍“保疆殺敵,百戰(zhàn)必勝,屢建奇功,必定取勝”之意。
至于后人常食定勝糕,其意有“太平盛世,居安思?!敝狻?/p>
據(jù)老人家講,定勝糕原名“定心糕”,名稱來歷也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猶如中藥的藥效,起到“安神定心”作用。
據(jù)說,宋高宗趙構被金軍追擊,疲于奔命,一路南逃。
初到臨安(杭州),恐金兵再次揮軍南下,神情不定。
此時,寵姬杭人吳芍兒心靈手巧,制作松糕獻上。
高宗不識此糕,便問:“此為何物?”芍兒答道:“定心糕”。暗喻杭州地靈人秀,可以定心駐蹕。因而,舊時杭州人凡家中添丁、趕考、上梁、中舉、婚嫁等都有吃定勝糕的習俗,歷經(jīng)千年而不變,成為一款地方名點。
杭州人制作的定勝糕分葷、素兩種,葷者的做法是用粗糯米粉、粳米粉放在木桶中拌勻,加入綿白糖、紅曲粉再攪拌均勻后,置一個時辰;過篩拌入玫瑰醬;在糕模中,先撒一些糕面,放入糖板油丁、豆沙,再鋪糕面粉,然后刮平;表面撒松子仁、瓜子仁等;再把糕模改放到蒸籠上。
成熟后,將糕從模子中倒出。
所謂“素定勝糕”,只是核桃仁、紅棗等取代豬油、豆沙,制法基本相同。制作定勝糕需用模子,分為桃花形,梅花形,也有圓形,或菱角形的,市場上以菱角形和梅花形居多。糕的顏色,多數(shù)為玫紅、奶白兩種。
現(xiàn)在杭州西湖周邊雖然出售的商品種類繁多,但是,這種極富杭州本地風味的定勝糕成為最好銷的食品之一。此糕特色,外觀餅態(tài)若梅花狀,色澤悅目,松仁香潤,入口酥軟,已經(jīng)成為一款老幼皆宜的大眾食品,也是旅游者最喜購買的杭州土產(chǎn)紀念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