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染藝天工

      2019-04-10 12:30:48左了
      大理文化 2019年3期
      關鍵詞:扎染白族技藝

      左了

      在大理恒久的時光之中,有一種獨屬于古法手作的傳統(tǒng)工藝能夠讓你停留,那是一抹讓人無以言狀的藍,也是一份令人驚喜的寶。天然形成的工巧,與“人工”相對,那個名叫周城的村莊,那藍白相間的天空仿佛都是為了映襯人們獨特的生活,穿越時光,讓我們邂逅扎染,一窺這門古老技藝的魅力與神奇。

      潛心造物

      很多人對于大理的印象,要么是蒼山洱海田園風光,要么是民居客棧青石小巷……不過,對于大理人來說,引以為豪的卻是那一門傳承千年從未丟失的扎染技藝。

      說到白族扎染,那周城便是非去不可。

      從下關出發(fā),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之后,遠遠地就能看見周城靜臥在連綿的蒼山和湛藍的洱海之間,那東邊溫柔的天光,西邊氤氳的云影,周城的炊煙、清風、樹影,以及白族第一大村的那些古老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浪漫電影的布景,在今天一一為我演繹和再現(xiàn)……

      當冬日懶散的陽光從洱海的東岸一寸一寸移過來,進入周城村停好車,街道和行人也跟著一點一點披上鍍金的衣服,密如蛛絲的石板路,順著七彎八拐的巷道汩汩流淌的泉水,幾縷陽光溜過了一所宅院,藏在院墻下的樹葉里不肯出來。葉子顯得格外的綠,而天顯得格外藍,隨處可見的扎染布,暈紋變幻玄妙,周城似乎總飄浮著一股靈秀與智巧交織而成的動感,一種牽動人內心的淳樸和厚實,而這,又與這里隨處可見的一塊塊藍白相間的扎染布所營造的氛圍不無關系,聰慧的周城人將這一片片“藍天白云”浸入棉布。

      2006年,白族扎染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年輕的段銀開倍感欣慰,從事工扎染技藝至今已30多年的她,在扎染行業(yè)摸爬滾打,與丈夫段樹坤一起造就了璞真扎染的盛世輝煌。

      兩雙巧手,一塊染布,承載的不只是一段人生故事,走過一段老滇藏公路,在璞真扎染廠的扎染小院里,我們的采訪由段銀開的一個微笑開始。

      段銀開微笑著說:“初識扎染,以手抵心,從此便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于‘扎中照見初心,在‘染里執(zhí)著堅守,便是一生的篤定。”

      昔日,周城白族先輩們趕馬馱貨走夷方、下海捕魚都成了老人擺古的話題,但周城的白族經商和從事手工藝品加工的古老傳統(tǒng)習慣一直沿襲著,已有上千年歷史的扎染手工藝在現(xiàn)在仍然還在大放異彩,深受人們的喜愛。

      “六七歲的時候父母就在做扎染,我從那會開始就喜歡扎染,跟著他們學扎染。十四五歲的時候就下定決心,這輩子什么也不做,就專心做扎染了。”段銀開看了看扎染小院里掛得滿滿當當?shù)脑静?,滿懷深情地說。

      段銀開生于1975年那個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家住周城村12社,是土生土長的周城人,家中有兄妹五個,兩個阿鵬,三朵金花。段銀開在家排行老五,長在白族扎染世家,父親和母親從事扎染有六十多年,從小深受扎染藝術的熏陶。

      “在爺爺、奶奶和父母親的影響下,我自幼就很努力,七八歲開始經常模仿大人們扎花,到了十一二歲就在奶奶和母親的指導下學會了村里一般的扎花技術,要是發(fā)現(xiàn)村里誰扎花扎得好,我一定會努力超過她?!倍毋y開笑了笑,說道。

      “看來,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對你的技藝有很大的影響?!?/p>

      “喜歡扎花,我有條件,我們家有祖祖輩輩扎染的傳統(tǒng),不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利用一切機會,一有時間就喜歡到村里看老人們扎花,虛心向老藝人請教。要是遇到技藝高超的老藝人,或者是琢磨出一種新的扎花方法,我會立即跑到老藝人的家中逐一求教,通過幾十年的學習積累和摸索實踐,周城扎染的每種手法我?guī)缀醵荚缫咽煊浻谛模梢哉f信手拈來?!?/p>

      “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實踐、多思考。看來,你很善于學習?!?/p>

      “不耕耘,不播種,再好的土壤也長不出莊稼,我天天都扎花,在努力堅持做著芝麻大的瑣碎之事,其實是興趣讓我堅持了下來,從小對扎染的興趣是我最好的老師。”

      在段銀開看來,“扎”是一種吸引,一種投入,一件興趣點極高的事。當時只有十幾歲的段銀開還記得跟著“師父”學習的那些場景。師父手把手地教,遇到難一點的技法,就不厭其煩地重復,直到段銀開理解為止,像這種口傳心授的帶徒制也深深地影響了心靈手巧的段銀開,使得先人的傳統(tǒng)技藝得以傳承。到現(xiàn)在,段銀開在傳統(tǒng)的30多種扎法基礎上不斷實踐、完善后,摸索出了160多種扎法。

      1990年,15歲的段銀開周城中學初中畢業(yè),在村里已經小有名氣的她便以熟練工人的身份進入周城民族扎染廠工作。命運是最物質的,因為它太有力量了,人很難做命運的先知,在周城民族扎染廠的那一段日子里,段銀開工作非常認真,她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向廠里的前輩學習,刻苦鉆研畫圖和扎花技術,還有幸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仕紳老師那里當過幾年學徒,獲益匪淺。

      在周城民族扎染廠,段銀開還收獲了愛情。1994年,由于情趣、愛好和理想相投,與同是扎染世家的丈夫段樹坤結為伴侶。剛剛成家那兩年,段樹坤在扎染廠上班。當時,段樹坤的兩個兄弟還在上學,而扎染廠每月僅100多元工資,難以維持家用,段銀開下班后便繼續(xù)在家扎花掙錢填補家用,那幾年她每天累得直不起腰來,但為了生活,還是堅持了下來。

      隨著兩個小孩的出生,四處做工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1999年,段銀開和丈夫段樹坤離開了周城民族扎染廠,本打算著出去闖闖的她,最后還是干起了扎染。兩口子經過一番商量和謀劃,在家里開起了家庭染坊,并在繼承兩個家庭傳統(tǒng)扎染技藝的基礎上,搶救、挖掘、整理、新創(chuàng)扎花針法和扎法達30多種,極大地豐富了花色的紋樣,促進了當時周城扎染業(yè)的發(fā)展。

      段銀開說:“生命本是一場漫旅,遇見了,就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我深愛著這個意外,一直以來,我的工作和生活就沒離開過扎染?!?/p>

      看著老一輩的阿媽們,年輕的好時光基本都是在一針一線中度過的,眼睛累花了,脊背累彎了……那段日子里,段銀開和丈夫每天的工作時間達到十五六個小時,白天她要處理很多事務性的工作,到了晚上,她常常要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扎上四五個鐘頭。除了創(chuàng)新扎法,段銀開和丈夫段樹坤也將周城單一的藍染加入了色彩繽紛的草木染。

      隨著家庭扎染作坊的不斷發(fā)展和壯大,段銀開坦言,以往只會待在周城家里埋頭扎花的她,在村里一些前輩和張仕紳老師的幫助指導之下,技藝有了很大的進步,她開始嘗試著扎一些作品出來和顧客朋友交流,后來在丈夫的支持鼓勵之下,段銀開帶著自己精心準備的作品開始走出周城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會展和交流活動。

      “一幅扎染作品的誕生,需要多長時間?”我問。

      “不如把這個問題換一換,問我一件作品的誕生有多艱難?出染缸即收獲,自然最是激動人心。滿滿一染缸扎染作品,不僅是對多日辛苦的回報,更是對數(shù)月勞作的犒賞。傳統(tǒng)扎染之美,七分人力,三分天意,充滿著不可預料與驚喜,這份未知成就了世間獨一無二的扎染作品?!闭f到技術上的問題,段銀開表情有點嚴肅。

      “一點一點地扎,一點一點的造型和線條,每次都要悉心的收縮和變化,浸染時的期待和煎熬,技藝上的考究在這里可見一斑?!蔽铱戳丝炊毋y開身后一塊正在晾曬的扎染說道。

      “還不僅僅是技藝,單單從工序來說……字面上短短幾個字的描述,背后需要沉淀的時間有時候卻需要數(shù)月之久?!倍毋y開取下那一塊晾曬的扎染認真說道。

      講到扎染的工序,段銀開的話匣子有點收不住了。她如數(shù)家珍一般地向我介紹說:“一塊土布,要經過8道工序,主要步驟有畫刷圖案、絞扎、浸泡、染布、蒸煮、曬干、拆線、漂洗、碾布等,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兩道工序,技術關鍵是絞扎手法和染色技藝。染缸、染棒、曬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浸染采用手工反復浸染工藝,染色,重復染12次,現(xiàn)在有脫水機,一天內就可完成,漂洗2至3遍后進行晾曬,最后形成以花形為中心、變幻玄妙的多層次暈紋,凝重素雅,古樸雅致?!?/p>

      據(jù)我了解,周城的扎染取材廣泛,常以當?shù)氐纳酱L物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其圖案或蒼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蔭蝶影,或神話傳說,或民族風情,或花鳥魚蟲,妙趣天成,千姿百態(tài)。

      段銀開說:“從古至今扎染都是白族人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可以說,扎染布貫穿白族人的一生。小孩出生時候使用的披肩扎上八卦圖,有避邪保平安的意思;婦女平時的頭巾、圍巾和一些生活中的美麗飾品都要用到扎染布;在農村,老人去世以后,如果子女能夠為老人準備上一套不扎花的扎染布壽衣,那是對逝者最好的尊重?!?/p>

      “你們小時候,學習條件不好,在畫圖方面,怎么解決?”

      說起兒時扎染和今天的差別,段銀開頗為感慨:“因為兒時的場面非常單調,也沒有什么模具,人們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直接畫,直接扎,產量也不大,基本上處于自產自銷的狀態(tài),當時是無法想象今天這樣的速度和產量的。從設計圖案、選布料,然后跟著那些扎染了一輩子的白族老奶奶學習一些撮皺、折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一幅作品的好壞,全憑自己的天性。在扎染的8道主要工序之中,第一步是繪圖,這是扎染的基礎,這一道工序通常由女性負責,在光潔的白布上印出喜歡的圖樣?!?/p>

      “為什么扎染上的圖樣大多數(shù)都是蝴蝶,或各種各樣的蝴蝶圖案,還有各種各樣蝴蝶的紋飾?!蔽也唤獾貑枴?/p>

      段銀開耐心地說:“白族的古老先民認為萬物有靈,冥冥中存在著一種看不見、摸不到,但能操縱人的命運、掌握人的吉兇禍福、窮富榮辱的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神。對蝴蝶的崇拜是喜洲一帶古老的自然崇拜,蝴蝶崇拜在白族審美中已經成為美的象征神,愛情的象征神,生命的象征神?!?/p>

      “自然力包羅萬象,而各種自然力對人類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對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也不一致,也就是說,這些圖案,主要還是寓意好?或者說,具有某種神性?”我接著問。

      段銀開補充說道:“我個人覺得也不單純是寓意和神性,蝴蝶造型經過上千年的發(fā)展,蝴蝶紋飾有單體蝶紋、雙體蝶紋、四體蝶紋,還有無數(shù)蝶紋組成一個圓圈等等,無論是單體蝶紋還是復體蝶紋,都是朝著象征、抽象的蝶紋演變,是比現(xiàn)實的實體蝴蝶更高更美的藝術形象。它們都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獨具匠心的藝術化的圖樣,因為它利用了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巧妙原理。當然,扎染的圖樣中還有許許多多別的圖飾,比如神話傳說、民族風情,山川風物、雪山彩云、洱海浪花、三塔蝶影、蜜蜂、魚蟲、梅花、茶花、鳥雀等等,圖飾豐富多彩,絢麗多姿。”

      “老祖宗留下的許多傳統(tǒng)手工藝,在我們看來繁復無比,怎樣把如同白紙一樣的粗布轉化成耀眼奪目、紛繁美麗的花紋呢?”

      段銀開說:“其他地方的扎染圖案多以不規(guī)則圖案以及其他簡單幾何圖形組成,而周城白族扎染的圖案則取材于常見的動植物形象,如蝴蝶、蜜蜂、梅花、鳥蟲以及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百獸等。藍底白花圖案產生自然暈紋,青里帶翠,凝重素雅,形象生動,布局豐滿。

      “扎染扎染,扎是關鍵,其關鍵性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我問道。

      段銀開解釋:“扎花又叫扎布疙瘩,布料選好后,按花紋圖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別使用撮皺、折疊、翻卷、擠揪等方法,使之成為一定形狀,然后用針線一針一針地縫合或纏扎,將其扎緊縫嚴,讓布料變成一串串“疙瘩”。扎布疙瘩是整個扎染工藝的重要一步,這一道工序技藝比較復雜,用的工用時也最多,按照印好的花紋紋路進行扎縫,利用扎縫時寬、窄、松、緊、疏、密的差異,造成染色的深淺不一,形成不同紋樣的藝術效果,縫制時的松緊程度要有所區(qū)別,還要根據(jù)不同的花樣采取不同的針法,這樣才能確保成品的完整性?!?/p>

      “作為白族扎染之中的核心部分,在染上有些什么講究呢?”我?guī)е鴨栴}向段銀開請教。

      段銀開略作思考后,笑笑說:“周城扎染的步驟是把板藍根的葉子浸在水里,在特制的木質大染缸里發(fā)酵成染料。先將板藍根的葉子放入水中浸泡三天,撈出枝葉,過濾干凈,這時清水變成了綠色,在綠水中放入適量的生石灰,用木棍反復攪拌使其沉淀,這時下面的沉淀物已變成藍色的染料‘靛青,那是一種色彩飽和度很高的清靛藍色,將扎好 ‘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溫煮熱染,再用清水洗,晾干,再染第二道,可以根據(jù)藍色的深淺選擇浸染的次數(shù),如此反復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層,即‘青出于藍?!?/p>

      上千年來,大理白族扎染最重要的原料是板藍根,這種清熱解毒的植物除了做藥以外,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大理人的染料。周城扎染的染料一般采用純天然的板藍根、臧紅、黃連素、艾蒿、核桃皮、樹皮、紫莖澤蘭等也都能用作著色原料,天然無公害,但主要還是以板藍根居多。

      在段銀開的引領之下,我們來到工坊區(qū),有幸觀看了傳統(tǒng)扎染的部分流程。觀看傳統(tǒng)扎染流程是一種絕美的視覺體驗,因為雖然縫制過程是有跡可循的,但在暈染過程也許會出現(xiàn)令你意想不到的變化,這一過程是前人智慧的凝聚,也是現(xiàn)代工藝的不斷改進而形成的??p了線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紋圖案,又因為人們在縫扎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樣,其藝術意味也就多了一些。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撈出放入清水將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纈結,將“疙瘩”挑開,熨平整,被線扎纏縫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現(xiàn)出空心狀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藍色,即是“地”,便出現(xiàn)藍底白花的圖案花紋來,至此,一塊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盎ā焙汀暗亍敝g往往還呈現(xiàn)出一定的過渡性漸變的效果,自然天成,生動活潑,克服了畫面、圖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顯豐富自然。

      段銀開笑著說:“一直以來,她更愿意用‘一個扎染人來定義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潛心造物,不爭朝夕,做好扎染必須修心修技,這也是扎染這一古老技藝的奇妙之處和魅力所在。用板藍根發(fā)酵成藍靛再進行扎染的技術,現(xiàn)在幾乎沒有人掌握這個技術了,整個村子里,只有老一輩的兩三個人還知曉一些。現(xiàn)在有時候我們也用絲綢面料的服裝直接扎染:分串扎圖案猶如露珠點點、文靜典雅和撮扎圖案色彩對比強烈、活潑清新。正是因為這樣的隨機性,使得染色效果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扎結每種花,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后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xiàn),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不能達到的?!?/p>

      返璞歸真

      坐在扎染小院里,迎面就是一片片染就的以藍底白花為主的各色布料,晾曬在陽光之下 ,那些一針針一線線串起了時光的記憶,那些藍底白花的扎染,閃現(xiàn)出白族先民的勤勞與智慧。

      “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了,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成熟后,發(fā)現(xiàn)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tài),領悟就幸福!我經常會想,當年建起這間小作坊,又守著它這么多年,到底是機緣巧合,還是命中注定?”說起自己從事的扎染,段銀開不無感慨。

      作為大理唯一叫“城”的村子,周城民族風情濃郁,家家會扎染。目前共有17個扎染生產戶,全村人口約10000多人,其中,6000多人會扎花。2000年前后兩三年的時間里,大理白族扎染迎來了高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哪怕你是北京的,拿貨也要排隊呢!”段銀開和段樹坤說起她們在2003至2005年賺得的第一桶金,掩飾不住內心的自豪之情。

      段銀開和丈夫段樹坤明白,只有那些熱愛扎染、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才可望拓展人生價值。那幾年,璞真扎染坊賺了兩三百萬元。他回憶,那時訂單很多,北上廣深的大工廠都自己找上門來要貨,而大量的訂單意味著高飽和、高負荷的工作量,段樹坤夫婦每天要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休息和睡眠時間經常只有四五個小時。

      周城民族扎染廠是經營民間染織工藝品、集扎、撥、防生產為一體的村辦企業(yè),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輝煌,后來因多方面的原因,大理周城白族扎染僅停留在制作樣品的水平上,批量上不去、長期虧損、職工怨聲四起。業(yè)內資深人士戲稱,大理周城白族扎染“有名氣、沒名堂”,企業(yè)面臨倒閉。

      2004年周城民族扎染廠倒閉,因為早年曾經在廠里做過工人,夫妻倆對扎染廠都有著特殊的感情,當時,夫妻倆也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錢,于是兩人暗自下決心,狠拼苦干積攢資金。

      在那一段時間里,隨著全村家庭作坊的興起,段銀開和段樹坤發(fā)現(xiàn)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村里的好多年輕人已經不再扎花,大部分都外出做生意或者打工去了,村里僅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還在繼續(xù)著扎花的工作。面對這一普遍現(xiàn)象,段樹坤和段銀開夫婦卻有了另外一個保護技術人才思路,隨即產生了創(chuàng)建一所扎染博物館的念頭,讓扎染技藝既能夠得到很好的展示,又能夠讓扎染技藝得到延續(xù)和推廣,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憑借著對白族扎染的這份熱情,為傳承壯大白族扎染事業(yè),那時候,我們想要籌建扎染博物館,不僅僅是要進行單純的作品陳列,博物館內還配置講解員、有活態(tài)的扎染技藝展示。我們希望通過對傳統(tǒng)扎染制品的收集整理、挖掘、搶救,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到很好的保護、保存。”段銀開笑了笑說。

      有了念頭,也就有了方向,通過幾年的積累,以及對自己掌握的扎染技藝的自信,段樹坤夫婦毅然決定,不論多么艱難也要籌資接下扎染廠。2008年,段銀開和段樹坤出資290萬元,收購了已經倒閉4年的原周城民族扎染廠,在“璞真染坊”的基礎上注冊了“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有限公司”。

      隨后,夫婦倆確立了在保持和繼承傳統(tǒng)扎染技藝的同時,積極研發(fā)新產品的思路,拓展了扎染制作平臺,迎得了市場,使扎染事業(yè)煥發(fā)了青春,并且逐漸在國內外產生了影響。2012年,段銀開和段樹坤為了更好地保護收藏傳承展示白族傳統(tǒng)扎染制品及扎染技藝,多方籌集資金近400萬元,修建了以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為基本建筑形式的博物館,通過對傳統(tǒng)扎染制品的收集整理,挖掘、搶救幾經失傳的傳統(tǒng)圖樣近2000張、模板3000多塊、傳統(tǒng)扎染品700多件,使這一大批珍貴文化遺產得到很好的保護、保存。

      段銀開伸出自己的雙手,慢慢說道:“你看我們做扎染的手,都是老繭,而且指甲蓋還顯得特別臟,所以年輕人肯定不愿意做啊!有些技藝,時間長了就會忘記,隨后就會失傳了?!?/p>

      扎染博物館里如今仍保存并在使用著傳統(tǒng)生產工具:上百年歷史的木制染缸、土制染色原料、土制棉布、染洗工具等,技藝方面主要是手工繪樣、手工扎布、手工染洗、手工縫制等。扎染坊的展示區(qū)里陳列著傳統(tǒng)的扎染制作工具以及非遺傳承人段銀開夫婦創(chuàng)作的扎染珍品。一幅一反傳統(tǒng)藍白相間,呈金黃色漸變暈染為底,圖案反映敦煌飛天像的作品《飛天》吸引了我的注意。

      猜你喜歡
      扎染白族技藝
      民間扎染大探秘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工會博覽(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從古法扎染師到新階層守藝人
      華人時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40
      白族扎染技術的傳承與發(fā)展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02
      治理的技藝:三代王官學新說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中國自行車(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
      白族火把節(jié):一天星斗下人間
      大理文化(2017年6期)2017-07-31 22:06:55
      技藝并舉 厚積薄發(fā)
      中國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4
      白族敬酒歌
      民族音樂(2016年1期)2016-08-28 20:02:52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02:22:07
      南充市| 万年县| 航空| 丽江市| 揭阳市| 新乡市| 南溪县| 巴林右旗| 孟津县| 乐安县| 从化市| 广南县| 米脂县| 甘谷县| 志丹县| 西安市| 彰化市| 门源| 鹿泉市| 深州市| 包头市| 三河市| 甘南县| 宝清县| 东方市| 文昌市| 洞口县| 海口市| 高青县| 巴青县| 嘉黎县| 绥滨县| 新邵县| 平江县| 彰武县| 苗栗市| 古交市| 安乡县| 南江县| 兰坪| 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