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釗麒
摘 要:解三角形作為高中數(shù)學的核心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內(nèi)容主要是綜合應用三角函數(shù)及三角恒等變換的相關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積公式等基礎知識,還與基本不等式等知識結合考察。具有綜合性強、題型靈活多變的特征。本文主要通過研究平面四邊形內(nèi)部的三角形的各種類型,給出適當?shù)慕馊切蔚姆椒?,以期幫助同學們提高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能力和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 解三角形 平面四邊形
引言
解三角形是歷年來高考的熱點之一,是每年高考都重點考點,知識點覆蓋面廣,屬于送分但又不易得滿分的題型。在解三角形的實際應用中同學們比較困惑 ,特別是面對有關四邊形問題的實際應用時,感到陌生并有畏懼心理。但實際上,平面四邊形在本質上也有跡可循,可以分解成多個具有某些邊相等的三角形來解決,本文通過實例,嘗試探究這一類問題的解決辦法。[1]
一、平面四邊形只給出一條對角線
[例1](2015貴陽監(jiān)測考試)如圖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D=2∠B,且AD=1,CD=3,cosB=
(1)求△ACD的面積
(2)若BC=2 ,求AB的長
(1)解:∵∠D=2∠B,cosB=
∴cosD=cos2B=2cos2B-1=-
∵D∈(0,π) ∴sinD= =
∵AD=1,CD=3
∴△ACD的面積S= AD·CD·sinD= ×1×3× =
(2)在△ACD中,AC2=AD2+DC2-2AD·DC·cosD=12
∴AC=2
∵BC=2 ∴AC=BC可得∠B=∠BAC故∠ACB=π-2B
∵ =
∴ = = = =
∴AB=4
點評:一個四邊形分割成2個三角形后,這2個三角形一定會產(chǎn)生一條公共邊。在一個三角形中,根據(jù)已經(jīng)條件,選擇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求出公共邊后,該邊即可作為另一個三角形的已知條件使用,進而得出需求的量。所以我們在△ACD中通過余弦定理求出公共邊AC,這樣在△ABC中就可以通過正弦定理求出AB。[2]
[例2](2014河北邯鄲檢測)如圖,在凸四邊形ABCD中,C,D為定點,CD= ,A,B為動點,滿足AB=BC=DA=1
(1)寫出cosC與cosA的關系式
(2)設△BCD與△ABD的面積分別為S和T,求S2+T2的最大值
解:(1)由余弦定理可知,在△BCD中,
BD2=BC2+CD2-2·BC·CD·cosC=4-2 cosC
在△ABD中,BD2=2-2cosA
所以4-2 cosC=2-2cosA即cosA= cosC-1
(2)依題意知,S= BC·CD·sinC=
T= AB·AD·sinA= sinA
所以
S2+T2= sin2C+ sin2A= (1-cos2C)+ (1-cos2A)
=- cos2C+ cosC+
=- (cosC- )2+
由題意易知,C∈( , ),故cosC∈(0, )
所以當cosC= 時,S2+T2有最大值
點評:題目中給出的已經(jīng)條件是邊長,求解的是兩個角的余弦之間的關系,所以我們在任意三角形中自然而然地考慮到余弦定理,根據(jù)余弦定理對應兩個三角形列出兩條式子,根據(jù)兩個三角形的公共邊可消去一個未知量,得出需要的關系式。此題中,未知邊BD是這兩個三角形公共邊,由2個三角形列出余弦定理,兩式聯(lián)立消去公共邊BD就能得出cosA與cosC的關系式;第2小題根據(jù)第一小題的關系式得出一條函數(shù)式即可求得最值。[3]
二、平面四邊形給出二條對角線
[例1]如圖,在凸多邊形ABCD中,AB=1,BC= ,AC⊥CD,AC=CD,當∠ABC變化時,對角線BD的最大值為________
解:設AC=CD=x,在△ABC中,
由余弦定理知,AC2=AB2+BC2-2AB·BC·cos∠ABC
即x2=12+( )2-2·1· cos∠ABC,
由正弦定理得
= 即sin∠ACB= =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知BD2=( )2+x2-2·x· cos( +∠ACB)=3+x2+2 xsin∠ACB
代入x2=4-2 cos∠ABC,sin∠ACB= 得
BD2=3+(4-2 cos∠ABC)+2 x·
=7-2 cos∠ABC+2 sin∠ABC
=7+2 sin(∠ABC- )
∵∠ABC∈(0,π) ∴sin(∠ABC- )可以取到最大值1
∴(BD2)max=7+2 即BDmax= = +1
點評:根據(jù)最終要求的邊所在的三角形,根據(jù)圖中三角形互相之間的邊角關系,將該三角形中的邊或角通過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計算出題目已知量所在的三角形中的未知量,最終得到一條包含一個三角函數(shù)的函數(shù)式。
此題中,要表示出BD,根據(jù)BD所在的三角形△BCD,題目中的已知量主要集中在△ABC中,所以應盡可能地將△BCD的相關量向△ABC轉化,即題目中的AC=CD,∠BCD= +∠ACB,然后可設AC=CD=x進行推導
三、平面四邊形沒有給出對角線
此題中有A+C=180°,所以在畫對角線作為輔助線時應該保留∠A和∠C不被“分割”,故連接BD
[例1](2015新課標全國Ⅰ)在平面四邊形ABCD中,∠A=∠B=∠C=75°,BC=2,則AB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如圖所示,延長BA與CD相交于點E,過點C作CF∥AD交AB于點F則BF 在等腰三角形CFB中,∠FCB=30°,CF=BC=2 ∴BF= = - 在等腰三角形ECB中,∠CEB=30°,∠ECB=75° BE=CE,BC=2, = , ∴BE= × = + ∴ - 點評:當已知條件是四邊形的四個角時,若作對角線會將已知的角拆分成兩個未知的角,所以可以嘗試將其中兩條邊延長相交,構成一個新的三角形,然后在新的三角形中通過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進行求解 結語 解答平面四邊形,本質上還是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進行考查,就近幾年的高考題及各地的模擬題的情況來看,平面四邊形的題目的解答是以對角線分割成多個三角形進行分析,并且大部分情況下,題目的四邊形圖像本身就已經(jīng)給出了對角線,我們一般先就原圖進行分析,只有題目給出的文字或圖像條件不包含對角線時,才需要根據(jù)情況手動作輔助線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孟敏.解三角形問題內(nèi)容與方法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 [2]郭金梅.高中數(shù)學中解三角形的幾種不常規(guī)思路[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1). [3]梁何生.活用“二換一”,巧解三角形[J].2018年4月教育導刊論文匯編,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