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摘 要】我國的初中生都會出現(xiàn)適應性不良和情緒管理較差等不同的問題。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三觀的形成和個人的發(fā)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實際的案例具體分析中學生情緒管理的現(xiàn)狀和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情緒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30-02
引言
情緒指的是每個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體驗,它本身是一種主觀體驗和客觀生理體驗的結合。也屬于一種喜、怒、哀、樂的心理上的反應。而否定、沮喪、憤怒和憂傷等負面的情緒如果長期存在則會損傷個體器官,并直接刺激人的身心健康,對人本身的發(fā)展也非常不利[1]。本文主要分析中學生情緒管理的現(xiàn)狀和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希望能夠給大家更多的參考性意見。
一、情緒管理的概念
情緒管理指的是個體和群體通過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進行認識來更好地駕馭情緒,并在之后產(chǎn)生好的效果。個體在情緒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有效地協(xié)調、引導、互動和控制來充分地挖掘和培植個體和群體的智商,并讓個體和群體保持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并在之后產(chǎn)生好的管理效果。
二、中學生情緒管理的現(xiàn)狀
在研究300名在校初中生之后,對初中生的情緒適應能力和情緒管理方法進行有效地研究。有44%的初中生表示近期自己有較大的情緒變化,有39%的學生表示會因為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生瑣事而引發(fā)情緒變化。而在管理情緒的過程中,有36%的初中生會用“忍耐”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有15%的學生會選擇用摔打東西、抱怨他人和其他消極的方式來發(fā)泄情緒[2]。從以上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初中生的情緒適應能力大都有所不足,尤其需要提高其情緒管理能力。
三、情緒管理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1.理想信念辯析法。
理想信念辨析法是最常用的一種情緒管理法。它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先分析不合理的理想信念,之后再幫助受教育者來學會合理辨別合理和不合理的理想信念,再將合理的理想信念代替不合理的理想信念,并更好地指導屬于自己的行動方法。
具體操作時先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之后老師再通過邏輯和理性的分析與自身、他人和周圍的世界不合理的理論來進行有效地辯論,之后再指出錯誤的理論,這樣才能夠動搖求助者內(nèi)心不合理的信念。在進行咨詢的過程中,所有老師都會事先咨詢學生的想法,并讓他們積極地進行思考,這樣學生才能夠及時地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的問題。這種方法區(qū)別于單純的說教,將會有更好的成效。
例如,很多學生都會感覺初中的學習負擔要比高中大很多,很多學生會出現(xiàn)跟不上的情況。老師由此可以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情況來讓他們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主張他們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對于一些弱勢學科則可以讓他們主要掌握一些基礎型的題目。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在心理上對初中繁重的學習內(nèi)容有一個充足的心理準備。在心中樹立想要學習好的一種信念。
2.道德情緒體驗法。
與理想信念辨析法有所不同,道德情緒體驗法也會在使用的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種情緒體驗法指的是通過讓受教育者先進入到某種道德情緒中,之后再對不同種類的道德行為進行評價,最后獲得不同的情緒體驗。在這樣的背景下,才能夠讓學生有更加正確的道德認識,并能夠更好地改變不正確的道德認知的方法。
例如,很多學生覺得現(xiàn)在學習的過程非常痛苦。老師不妨讓學生了解一下父母的工作內(nèi)容,體會到社會上求職的艱辛。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珍惜現(xiàn)在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通過這樣道德情緒的轉換往往能夠讓學生有不同的情緒體驗[3]。在這樣的情緒引導下,學生才能夠有更加正確的認識。通過這樣的道德情緒體驗法,老師趁機可以引導初中生掌握更加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以便在之后能夠持之以恒地進行學習。很多學生一想到現(xiàn)在不努力學習,到社會上會遭受更多的白眼和嘲諷,在求職路上會更加艱辛,所以現(xiàn)在學習起來也就會變得更加積極。
3.家庭作業(yè)訓練法。
受教育者也可以通過家庭作業(yè)報告的形式來對自己的行為來進行觀察、認知、對比和調整,從而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道德認知水平。并在之后通過更好地提高自身道德認知水平來規(guī)范自身的道德行為。
例如,可以讓學生每天通過寫簡短報告的形式來更好地完成家庭作業(yè),從而也能夠更好地調整自己內(nèi)在的情緒。在報告的內(nèi)容中一般都可以將情緒性的家庭作業(yè)和行為性的家庭作業(yè)相互結合在一起。學生能夠通過調節(jié)自身的行為來改善自己的情緒。老師也可以通過家庭作業(yè)更好地了解學生情緒的變化。
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將作業(yè)當成是課堂教育的一種延伸。學生可以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自己的道德行為進行觀察和記錄,之后再找出導致自己行為出現(xiàn)不規(guī)范現(xiàn)象的原因,再通過分析就可以得出代替不正確道德認知的內(nèi)容,之后再記錄下正確的道德認知行為[4]。通過這樣的對比也就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中不符合社會大眾的相關內(nèi)容。一定要及時改正自己行為道德規(guī)范中不正確的部分。
四、結束語
本文從情緒管理的概念入手,再具體分析情緒管理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相關策略,希望大家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策略,并在之后有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媛媛,康昕.合理情緒療法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69-174.
[2]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中國就業(yè)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國家職業(yè)資格培訓教材——心理咨詢師[M].民族出版社,2017(5):89-94.
[3]王樹青,石猛,陳會昌.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及與情緒適應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5):89-94.
[4]安靜.ABC理論對當前高校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培養(yǎng)的啟發(fā)——基于一項調查的思考[J].昌吉學院學報,2017(5):15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