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嬋嬋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xiàn)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tǒng),進行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在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就表現(xiàn)在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在《文藝復興》這一課的教授中,我對學生進行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歷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一、指導思想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實際表現(xiàn)而言,核心素養(yǎng)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xiàn)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tǒng),進行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我們可以先從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輸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達能力(輸出)三種。這三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在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就表現(xiàn)在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我認為,要實踐歷史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史料,使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由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必修三第二單元的《文藝復興》,大家把書翻到26頁?!笆紫?,我們從字面上看一下,什么是文藝復興呢?顧名思義就是文學和藝術的重新恢復、再次興起,那么這場文藝復興是發(fā)生在14世紀的意大利,那它要恢復的是什么時期的文學和藝術呢?
生:公元前5世紀左右。
師:這是我們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那14世紀在意大利發(fā)生的文藝復興只是對公元前5世紀的文學和藝術的重新恢復嗎?我們來看一下兩段材料:
材料一:小說《巨人傳》描寫道,1533年時人們都相信, 存在著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繼而來的將不會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復。
材料二: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
師:那是恢復?還是新生呢?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以下這三個方面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這場文藝復興運動?!?/p>
(復興什么?為什么復興?復興的怎么樣?)
師:下面我們把這三個問題交給大家,分組討論探究,然后分享。第一組負責內容部分;第二組負責背景部分,第三組負責影響部分;給大家5分鐘時間來組內討論探究,一會兒我們進行分享探究時,每組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PPT展示“思路引領”)
(二)思路引領
1.復興什么?
(1)文藝復興時期有哪些成就?(表格形式整理)
(2)核心是什么?體味之……
2.為什么復興?
(1)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發(fā)生?
(2)為什么要借助“復興古典”呢?
(3)實質是?
3.復興得如何?
(1)積極方面。
(2)消極方面。
(學生分組討論探究,3—5分鐘時間)
(三)講授新課(略)
主要是讓學生依據(jù)教材內的內容和老師所發(fā)的教材外的資料進行回答,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補充,老師只是做總結、引導和提升的工作。
1.內容部分:老師增加“政治歷史部分的代表人物:馬基雅維利”,并展示一些文學作品和美術作品來直觀感受“人文主義”。
2.背景部分:老師增加對“根本原因是經濟基礎的講解”,提升到歷史的唯物史觀的高度。
3.影響部分:老師增加“近代科學產生的表現(xiàn)”(表格展示)。
4.拓展部分:老師增加“文藝復興中的中國元素”。
(四)小結部分
1.本課的主要內容總結為“三個一”(一個根源、一個核心、一個實質)。
2.呼應開頭對文藝復興字面的解釋,通過學習本課對文藝復興得出一個全面的解釋。
三、實踐與感悟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探究背景時,我告訴學生注意文藝復興最早發(fā)生在14世紀的意大利,并在學案中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來介紹“歐洲的中世紀”,使學生可在時空的觀念下探究背景,并且意識到歷史的發(fā)生是連續(xù)的。在導入本課時,我會給學生文藝復興的字面解釋,學生們就會覺得這個解釋太簡單且不全面,于是激發(fā)了學生想去探究其全面含義的興趣,并從中學會了如何對一個歷史事件進行合理而全面的解釋和理解。在拓展部分,我展示了“文藝復興中的中國元素”,使學生開拓了思維。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的,讓學生自己踐行本課的主旨“人文主義”,讓他們學會閱讀、思考和表達,充分肯定了學生的能力和價值。
這是我在《文藝復興》這一課對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一些微薄實踐,學無止境,教無止境,今后我還要積極轉變觀念,在更多的教學活動中繼續(xù)實踐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