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和對外貿易的蓬勃的對商貿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根據對青島市50多家外貿企業(yè)的調查問卷結果,從需求分析角度揭露了當前高校培養(yǎng)的商貿人才不能滿足外貿公司需求的這一矛盾,并提出了針對商貿英語口語課程的交際教學法,旨在提高學生在對外貿易領域內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并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用交際法提出建議。
【關鍵詞】交際法;商貿英語口語;需求分析
【作者簡介】倪志文(1994.09-),女,漢族,山東威海人,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一、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fā)展, 企業(yè)對外貿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各地高校尤其是對外貿易密集的地區(qū)紛紛開設了不少與國際經濟與貿易有關的專業(yè)和課程, 以青島為例,隨著上合峰會在青島的展開,對外合作機會的增多,該地區(qū)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提升,而與之相關的經貿英語課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多年來的教學反饋使學者意識到商貿英語口語絕不是在公共英語的基礎上加上專業(yè)知識那么簡單,為了提高商貿英語口語的教學效果, 筆者嘗試用專門用途英語的研究成果來指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從事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和研究的學者們普遍認為, 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可以幫助院校制定更加符合社會及學生需求的教學計劃。本文結合商貿英語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 對基于需求分析的商貿英語口語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二、商貿英語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
高職院校學生之間口語交際能力比較差,即使是英語能力或者英語水平比較高的學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樣一個現(xiàn)象 —— “ 聽得懂說,說不出”。此類問題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張口說英語,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另一方面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也不足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一般是先給學生一個口語對話的模板,然后進行句子講解,最后讓同學對照視頻或音頻進行模仿背誦,學生對商貿口語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課本的對話上,沒有鍛煉到自己在各種商務情景中靈活應變的能力,自然也不敢張口表達,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越不說,越不會說。因此,商貿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不容樂觀,亟待提高。
三、經貿英語需求分析
在一項有關青島全市50多家外貿企業(yè)對經貿外語類畢業(yè)生的調查中顯示,幾乎全部的企業(yè)都反映畢業(yè)生在校期間掌握的知識過于陳舊,過于理論,比正在實際操作運用的知識滯后很多,有的企業(yè)甚至說知識滯后十年。說明高校經貿類教材知識體系更新偏慢。同時企業(yè)對于畢業(yè)生兩個維度中關于英語的兩個方面的評價中占百分比最高的都是“一般”。(于巧峰 2012)這說明高職院校雖然一直注重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但由于教學方法和語言環(huán)境上的不利因素,導致學生在工作后很難做到靈活的使用英語完成自己專業(yè)領域范圍內的工作,因此高校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注重學生應試能力的教學方法,將重點轉移到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上。
四、交際法簡述
交際法又被稱為“功能法”,它強調語言是一種表達意義的系統(tǒng),而非單純研究語言的結構或者語言的形式,這是一種以培養(yǎng)交際功能為主的教學法,它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習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安排以具體專業(yè)為背景的英語交際的學習。傳統(tǒng)的應試型商貿英語口語教育過多的注重知識的講解,英文語句的結構分析以及語法知識的學習,忽視了英語口語的訓練以及在具體商務交際場景中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只有認識到英語學習的本質問題,認識到教師并非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商貿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五、交際法在商貿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商貿英語口語教學應當從側重商貿詞匯講解,語言知識點以及結構分析轉變?yōu)樵诖嘶A上的更加注重職業(yè)場景下靈活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相關的職場情景,引導學生在參與到情景之中,盡情的表達自己想法,在課堂上實現(xiàn)真實、即系的互動,這對于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角色扮演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與實際生活或者真實工作場景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真實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交流和互動。角色扮演這一課堂活動要求學生熟識情境以及與情境相關的背景知識或者相關專業(yè)知識,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相應的角色。學期末教師可以將學生和教研組收集的優(yōu)秀資料整合成適合本課程的教材或資料庫。
六、結語
在應用交際法的過程中,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傳統(tǒng)教學法以教師為主體,并不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氣氛比較沉悶。而交際教學法則是以學生為主體,將重點轉移到學生身上; 教師則是主導地位,更多的是對學生進行引導,指導以及導向,并非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滿堂灌”形式。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引導和激發(fā)學生自學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商貿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于巧峰.青島經貿外語人才培養(yǎng)與企業(yè)需求匹配分析——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例[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1):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