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教育學科。在教學實踐中,如何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課堂上掌握應用語文這門工具,又能讓學生領略到語文的人文魅力,這是語文教師應該深思和探索的問題。探討了把語文融于生活,讓學生帶著感情上課,讓語文插上想象的翅膀。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083-01
隨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程度的不斷加深,當代教師已經對語文教學模式、方法和理念進行積極的創(chuàng)新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步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各項語文學習的能力與實踐能力并沒有得到平衡發(fā)展,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成果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提出了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的教學思路,以求將各種方法進行相互融合,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在此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
一、注重課堂教學的智慧性引導
新課標理念提出課堂要具有智慧性,小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建構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獲得思想感情的升華。課堂要具有智慧性,即是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引導,要善于設置疑問點,通過巧妙地提問調動學生的思維,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創(chuàng)新意識是智慧性課堂生成的基礎,教師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不僅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設開放和充滿活力的課堂,還要注意啟發(fā)誘導,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呵護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同時在進行課堂訓練和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通過布置不同的小組活動或課后作業(yè)來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安排活動的時候,小學教師要不求量只求質,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基礎上做到提高活動訓練的效率。
二、時間、空間方式探究
小學語文課的教學方式主要為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正是時間、空間溝通方式的最好體現(xiàn),其時間表現(xiàn)為課堂中的師生溝通方面,其空間體現(xiàn)在師生溝通是在課堂這一空間進行的。我國自古以來習慣將學習的時間分為三大塊:課前、課中和課后,而師生溝通的最佳時間也可如此劃分。教師可通過提前進入教室與同學溝通交流,溝通內容主要圍繞同學之前的學習和課前的準備,一方面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增近師生間的關系。課中的溝通多為單方面的,教師應注意其言談方式、語氣等,也可通過提問與同學互動溝通。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各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隨之而來的教學手段也在逐漸趨向多元化,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為教育的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對于多媒體的運用缺乏科學性、合理性,使得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沒有充分被發(fā)揮出來。有的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過于頻繁,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整個語文課堂教師都在用課件展示,語文課成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課,造成教學效果的低下。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的運用要科學適度,恰到好處,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做到相輔相成,相互補充。
四、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來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最有效手段,它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提升學生的思維意識。當然,在問題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也要注意問題的針對性,當提出問題以后,可以不讓學生立刻回答,要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通過一步一步的誘導和啟發(fā),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找出問題的答案,這對于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讀寫結合
最后,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需要真正認識到閱讀與寫作是一體的,兩者應該相互融合與促進,實現(xiàn)共贏。例如,在閱讀了、之、佳林山水、一這一篇課文后,教師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對其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文中接觸到的修辭手法描寫校園的風景簡單地說,教師的安排就是引導學生將理論獲得的寫作技巧通過實踐的形式靈活運用,使學生的寫作技巧得到提升,“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白鉀少石;漓江的水真綠呀,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以課文中的這一句景物描寫為例學生意識到這是明顯的排L匕修辭,因此在寫作中進行借鑒,以此描繪校園的景色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逐步認識到排比句的氣勢越來越強,其表達效果也更加明顯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對修辭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能夠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時,隨著認識的加深,學生對課文描繪的景色也有了更清楚的認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六、教師要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行為進行評價和鼓勵,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
教師積極的評價和鼓勵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正面的表揚和肯定,再加上側面的矯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生的評價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對學生的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并且合理吸收其中的精華,讓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都能在討論交流中有所收獲,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教師的評價是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一根指揮棒,我們要鼓勵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允許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努力保護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具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比如課文的朗讀、生字新詞的學習、關鍵詞句的分析等,教師都可以讓學生先進行互評,讓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遇到通過交流與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再適時地給予援手,進行講解和引導。教師在學生學習互動的過程中,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努力引導學生朝著“樂學”“會學”的方向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勇于去探索,將其積極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去,多實踐、多體會、多思考、多改良,如此才能發(fā)揮出應用的巨大作用??傊?,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合作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潤琴.積極倡導合作學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
[2]蔣明艷.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