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賢剛
【摘 要】掌握地理地圖是學好地理的關鍵,每年高考的地理題也必然會有讀圖做題這一類型的考題,這也說明了地圖在地理學科中的地位,所以對學生看圖、做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現(xiàn)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讀圖;地理教學;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077-01
引言
地理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較,最大的特點就是結合多種地圖、圖表來表達信息傳遞信息,運用多種地圖來直觀的表達地理事物。高中的地圖種類很多,代表性的有景觀圖、示意圖、結構圖等。地圖中有同學們可以直觀看出來的信息也有需要一番思考得出來的信息。但大多數(shù)同學不會讀圖甚至連類型都分不清楚,導致學習成績得不到提高,學習成績也不盡如人意,所以,培養(yǎng)同學們的讀圖能力變得極其重要。
一、高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差的原因
1.學生讀圖基礎差。
讀圖是學地理的基礎也是必備的能力,讀圖能力差,地理的學習將會很困難,地理是一門偏向于立體性的學科,不僅僅是課本上的文字所能描繪出來的,需要學生們結合地圖來學習。但是現(xiàn)在一些初中學校不重視地理,初中大多數(shù)地理課程被語數(shù)外等課程占據,學生們接觸地理的機會很少,從而導致一些學生認為地理是一門不重要的學科,學習到的地圖知識也是邊邊角角模棱兩可的。到了高中,地理作為必修的課程,對于地理基礎幾乎為零的同學們來說,難度相對較大,地理的學習就更加困難了。地理基礎知識掌握不熟練,學習讀圖的進度也無法照常進行。
2.學生讀圖興趣不高。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良師”,興趣學習會讓地理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學生對地理產生的興趣越高,越會更想了解地理的相關內容。高中地理中關于地球自轉的內容比較抽象,需要學生們把抽象的地球運動具體化。但學生們的地理知識薄弱,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差,很難把大量復雜的光照圖轉換為圖文。學生讀不懂地圖,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對地理的興趣也漸漸地降低,甚至最后放棄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
3.地理地圖的難度。
地理地圖本身有一定的難度,世界地勢復雜而且分布不均,各種類型的災害圖也很復雜,地理地圖中圖例也是多樣并且難理解,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地理基礎差。導致學生們很難學習清楚地圖的空間方位,在地球運動這一節(jié)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很多學生就表現(xiàn)為“越學越難”的情況,讀圖能力越來越差。
二、高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讀圖的習慣。
教師在課堂中多把抽象的地理內容轉換為地圖來講解,因為有些同學觀察能力較弱,所以好的讀圖習慣也沒有養(yǎng)成。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會看圖、用圖的好習慣。比如在講解經緯網內容的時候,教師需要要求學生正確的認識并指出東經、西經、北緯、南緯的位置,學生能熟練掌握經緯各自的位置。此外,還要在課堂中增加學生讀圖、識圖、畫圖的教學部分,讓學生重視讀圖這一項技能,從而提高對地理題的解題能力。
2.教導學生正確的讀圖方法。
讓學生正確的讀圖并熟悉地理地圖。首先要掌握地理的三個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這是讀一個地理圖要首先看到的內容。其次要求學生善于挖掘圖中有用的地理信息,先看地圖名稱,對于復雜的地圖要深度剖析,最后是對圖例注記的分析,圖例和注記是地圖表示事物的重要工具,學生們在讀圖時候一定要看清圖中的各種顏色的標記,反復閱讀它們各自代表的地理標志,不要把圖上明顯的信息給錯漏。在讀圖的同時,學生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地圖上反映的事物在腦中描繪想象一遍,發(fā)現(xiàn)地圖上相關地理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思考發(fā)現(xiàn)圖中的隱藏信息。可謂“熟能生巧”,經過多次練習之后,學生們讀圖能力會有大大的提高,解答地理題目的時候有自己的完備思路,學習地理能力也能得到顯著提高。
3.善于總結讀圖規(guī)律。
地圖類型雜多很難記憶,圖例和注記也是很難分辨。復雜的地圖讓學生覺得不知道還從哪個角度入手。讓學生快捷高效的讀懂地理地圖,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不同的地圖有各自的判斷技巧。比如在判讀等值線圖時,不論多復雜的等值線,都具有一套漸變規(guī)律,向著某一方向逐漸增大或減小。在分析地理地圖時,不要只僅僅滿足于淺層的信息,要對地圖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深入思考探究,把零散的內容串成一個整體,進行深度剖析。解讀地圖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及時總結。
4.培養(yǎng)學生繪圖能力來指導實踐。
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們手動繪制地圖。教師增加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機會,哪怕是最簡單的地圖,也要學生們自己動手完成,鞏固學生的地理知識,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比如教師在傳授中國地形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們了解中國地形地勢和主要地形區(qū)的分布,首先讓學生們把課本上的文字通讀,了解中國地形大概的分布,然后繪制地圖,把從課本中獲取的信息通過畫圖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在繪制地圖的過程中,可以一邊觀察一邊分析地圖,掌握地圖的關鍵信息。又如高中地理的一個難點洋流,洋流流向復雜并且類型多樣,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時記不住并且容易搞混,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世界地理簡圖,在圖上的標出洋流名稱以及走向,可以加深學生對洋流的記憶,提高對洋流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動手畫圖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完成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教師在日常的課堂中,要多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近幾年地理高考都是“無圖不成題”,讀懂了圖,解答地理題就已經完成了一半的步驟。學生讀懂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過多次訓練和教師的教導才能鍛煉出熟練讀圖的能力,教師要在日常的課堂中多加訓練,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大部分同學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解圖的學習習慣,掌握讀圖解圖技巧,提高讀圖解圖能力,最終使地理成績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馮春才.淺析高中生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47-48.
[2]何淑文.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31):110.
[3]王建華.淺談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3(34):61.
[4]韋毅.高中地理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J].學周刊,201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