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方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任務。學生在幼兒園階段以讀說為主,孩子們基本上不認得漢字。而進入小學后,語文課本上漢字容量大,并且對學生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升,需要學生記住漢字,會讀、能寫,這就給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是教學的內(nèi)容也變得枯燥無味。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就會是“費力不討好”,老師在想盡各種辦法范讀、領(lǐng)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可以說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可是取得的教學效果卻不明顯。甚至,班內(nèi)的個別學生仍然學不會讀,就更別說會寫了,孩子們記不住,或者是短時記憶,很快就會忘了。這難道就是孩子們的能力差嗎?我反思自己的教學,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組織教學就應該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我更應該了解和掌握孩子們的年齡特點,低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時間短、好動,這就是他們的共同特征。在教學中,我只有依據(jù)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和年齡特點,強化教學組織方式的改變,讓自己適應于學生,把困難的教學任務簡單化,在常態(tài)化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認為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對提高識字能力是很有幫助的,這樣的教學也是有效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能把孩子們的識字興趣給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對識字感興趣,那么識字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最起碼學生的心里不在敵對,能夠樂于接受識字學習。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我盡量多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課堂上我都把生字稱之為學生感興趣的“字寶寶”、“小客人”,讓學生對生字有一種親切感,這只是激發(fā)興趣的第一步。在學生愿意接觸生字后,我們就要對生字的字音、字形進行學習,這才是學生最不愿意的,這也是我們教學的難點。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都是先找出字形的獨特的點、關(guān)鍵點對學生進行點撥、分析,說的太多、說的太深,小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承受不了。這第二步就是,在降低難度中,讓學生記住、記準字形,化繁為簡。我在教學生認識“撥”和“拔”時,為了讓孩子們便于理解字音,我一邊做“撥電話號碼”的動作,一邊提醒孩子們:“撥電話號碼要伸出食指?“撥”字是不是多了一個小指頭?學生眼前一亮,“真是的!”為了區(qū)別清楚,我又做了“拔蘿卜”的動作,“拔”的時候是雙手攥緊,不漏手指,因此,“拔”少了一撇。就這樣,讓學生記清、學會了漢字,還培養(yǎng)了興趣。
教學就需要教師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游戲教學一直助力于知識學習,可以緩解學習氣氛,可以降低學生枯燥感,給學生帶來學習的趣味和動力。我們組織的教學活動只有能與學生認知水平相近的時候,才能被孩子們接受,孩子們也才樂于參與到學習中來,也可以緩解兒童注意力易分散的缺點,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在課堂上,老師需要不斷地肯定、鼓勵、贊揚學生,就是在不停的給孩子增加學習動力和熱情,保持孩子的學習勁頭,激發(fā)他們不斷地去努力,取得新提升。在教學中,我盡可能把學習中抽象的文字符號轉(zhuǎn)化成游戲的方式來學習,把單調(diào)的讀、認、記的識字過程設計成兒童熟知并喜歡的游戲,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從而提高孩子的識字的能力。
(1)找伙伴:就是把漢字的偏旁、部首拆開來寫,讓孩子們代表不同的偏旁來組合漢字,趣味性強,調(diào)動了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有很好的掌握了字形。如“胖”拆為“月”、“半”;“田”拆為“口”、“十”。
(2)順口溜:把筆畫較多的漢字,改變成朗朗上口的小歌謠,便于學生記憶。如“高”,一點一橫長,口子當主梁,大口張開嘴,小口里邊藏;“京”,一點一橫長,口小在下方。
(3)猜字謎:課堂上,學生對漢字有了興趣,思維進入活躍狀態(tài),教師就可利用已有的知識,把較為復雜的漢字改變?yōu)橹i語的形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diào)動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如:一加一【謎底】:“王”;一夜又一夜,請你猜猜什么字?(多),“七人頭上長了草”(花)。
實踐證明,孩子在學習中運用的感官越多,就會對事物的記憶越深刻。因此,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首先要求學生用“眼”認真觀察,找一找有沒有容易出錯的地方;然后用“手”寫,在寫的過程中,還要用“嘴”說出每一個筆畫的名稱。這是自己的簡單記憶法。當自己不能簡單、正確識記時,就要用“耳”去認真地聽別人記憶的方法。多感官齊用的過程,是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能有效的調(diào)動感官快速記憶,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揮好、運用好每一個感官的功用,只有讓眼、耳、口、手、腦等感官協(xié)調(diào)一致時,學習的效果才會最佳。
環(huán)境影響人,環(huán)境改變?nèi)?。好的學習環(huán)境猶如一片肥沃的土壤,可以給學生學習提供幫助,能提高孩子的識字能力。
校園生活是學生識字的土壤。在小學低年級段,我都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關(guān)注學校的:名稱。上學第一天,我就問孩子們:“你是哪個學校的學生?。俊保澳闶菐啄昙壈??”“你上課的地方叫什么?”我就是在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認識校名、班級、教室、老師等。熟悉教師、教室后,就帶領(lǐng)學生參觀學校、校園的建筑、花草、標牌等,都把他們作為教學的資源來利用,讓學生多見多說能更好記住生字。
家庭生活更重要,家庭生活環(huán)境更是孩子識字的搖籃。為了增大學生的識字量,更快地記住記準生活用品的字形字義,我特請家長們有意識地將家里的茶幾、沙發(fā)、電冰箱、洗衣機等物品貼上識字牌,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總之,在低年級段語文的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想突破識字教學,實現(xiàn)節(jié)節(jié)課堂有明顯效果,就要因材施教、因生施教,采取多角度、多維度、多感官整合的教學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對有效的識字教學,我一直探索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