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軍
摘要:“立德樹人”是學校課程建設的基本出發(fā)點,學校的核心課程一定要為學生未來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和打上道德底色?!靶腋@卒h”課程是在雷鋒精神的傳承與引領下,以“幸福教育”為課程哲學,以“基礎+特色+綜合”為課程建構模式,以全員育人理念作為課程實施理念,以課程群的方式,從課程的基礎性、特色性、實踐性出發(fā),建構的基礎類課程群、特色類課程群、綜合拓展類課程群,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和幸福成長。
關鍵詞:立德樹人;核心素養(yǎng);全員育人;課程群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2-0085-05
美國西部有一所撒切爾中學,這所學校有一門十分重要的核心課程,就是在高一學期,每名學生要養(yǎng)一匹馬,而且一養(yǎng)就是一年,學生要負責打理、喂養(yǎng)、清洗馬匹,還要學會騎馬。這所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有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如何駕馭一匹馬會有助于鍛造一個男孩的內心。養(yǎng)一匹馬會讓學生學會謙虛、忍耐和自信,錘煉學生的品格。這門特色的核心課程給予我們的啟發(fā)是,教育要從為了知識的教育轉化為通過知識的習得過程來獲得教育,教育一定要轉向“立德樹人”目標上來,因為“立德樹人”是學校課程建設的基本點和出發(fā)點。
一、問題的提出
回顧雷鋒小學的發(fā)展歷程,2001年由宣化小學更名為雷鋒小學,學校不斷挖掘豐富和完善“雷鋒”這一鮮活的課程資源。可以說,沒有課程的特色就沒有雷鋒小學今天的發(fā)展。
2012年9月,學校開始進行課程建設的深化與研究,并充分分析學校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課程目標不夠明確。在新形勢下要融入時代特點,繼續(xù)強化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強化“向雷鋒那樣做人成才”目標,同時要進一步豐富完善學生綜合素養(yǎng)目標。
二是課程樣態(tài)比較單一。特色課程方面,往往以特色學雷鋒活動以及一些特色學科活動代替“特色課程”,而對其他課程樣態(tài),如國家基礎課程的校本化落實,綜合實踐類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則較為忽視。應該進一步豐富并完善課程樣態(tài),使課程建設既接地氣,考慮學校文化的傳統特質,又要進行課程的頂層設計與整體規(guī)劃,使課程建設向系統化、科學化、穩(wěn)定化、內涵化方向發(fā)展。
三是課程實施各自為政。教師隊伍課程意識淡薄,缺乏協同育人的理念,學科課程之間缺乏有效溝通,需要在“大課程觀”視野下,進行課程的統整與實施。
以上問題的存在主要是學校課程建設中缺少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尤其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校更需要雷鋒精神的傳承與弘揚,我們結合雷鋒日記和學校工作實際濃縮并提出了五種雷鋒精神,即“一顆釘”的鉆研精神;“一滴水”的協作精神;“一團火”的奉獻精神;“一塊磚”的責任精神;“一片葉”的感恩精神,把“用雷鋒精神治校育人”,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雷鋒式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格健全的現代中國人”,作為實現“辦好百姓家門口的優(yōu)質學?!钡男履繕?。
二、“幸福雷鋒”課程哲學和理念
(一)“幸福雷鋒”課程哲學
學校的課程哲學是整個課程框架的靈魂,引領并貫穿于課程建構的始終。我們把“幸?!弊鳛閷W校課程哲學的核心,積極倡導“幸福教育”,遵循“教育即生長”的理念,并開發(fā)《讓幸福生長》校刊和微信微???。確定學校發(fā)展總目標“以雷鋒精神為引領,提升學校幸福指數”即:(1)提升師生的工作、學習幸福感;(2)提升學校文化建設人文程度;(3)提升學校各級團隊健康程度;(4)保障學生睡眠的充裕程度;(5)保障學生作業(yè)量的適切度;(6)保障學生學科素養(yǎng)評價與課程標準的吻合度;(7)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程度和心理安全程度;(8)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程度;(9)提升師生關系和諧程度;(10)提升課程開發(fā)特色程度;(11)提升社區(qū)及家庭對學校認可程度;(12)提升各學段教師、各學科教師協同育人的密切程度。
(二)“幸福雷鋒”課程理念
1.課程設計理念——“基礎+特色+綜合”
“幸福”的生長離不開“幸?!闭n程。“幸福雷鋒”課程設計理念,力求體現課程的“基礎性”“獨特性”“實踐性”,用科學的課程結構,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代雷鋒人。
“幸福雷鋒”課程與“幸福教育”之間的關系體現在:
——課程的“基礎性”,即“幸?!痹谠鷮嵉幕A中生長?!盎A性”是幸福生長堅實的骨骼。
——課程的“獨特性”,即“幸?!痹趥€性健康發(fā)展中生長。“獨特性”是幸福生長流淌的氣質與血脈。
——課程的“實踐性”,即“幸?!痹趯嵺`、體驗中生長。課程的“實踐性”,不僅鍛煉了讓幸福生長的骨骼與肌肉,同時也塑造了幸福之腦。
“幸福雷鋒”課程“基礎+特色+綜合”課程結構中的“基礎素養(yǎng)”,主要課程載體就是國家規(guī)定的基礎性課程、分科課程。“個性素養(yǎng)”,其主要載體是對國家課程校本化開發(fā)以及學校特色課程的開發(fā)?!熬C合素養(yǎng)”,即超越領域的通用素養(yǎng)、“橫貫能力”,其重要載體是綜合實踐類課程,包括綜合實踐課程、學科綜合實踐活動,學校開發(fā)的主題整合課程,研學、游學課程以及項目學習(PBL)課程等。從課程的基礎性、特色性、實踐性出發(fā),構建起“幸福雷鋒”課程體系。
“幸福雷鋒”課程中的基礎類課程主要包括:“書香雷鋒”語言與文化課程、“益智雷鋒”數學與思維課程、“創(chuàng)藝雷鋒”藝術綜合課程、“健康雷鋒”體育與健康課程。
特色類課程包括四小特色課程,即“小雷鋒”德育實踐課程、“小詩人”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小書蟲”讀書課程、“小達人”特長課程。
綜合拓展類課程主要包括:“學習小主人”主題整合課程、“同伴小幫手”社團課程、“實踐小能手”研學課程、“探究小問號”項目學習課程。
2.課程實施理念——“舉全村之力”
非洲有一句諺語說:“舉全村之力養(yǎng)育一個孩子?!泵總€孩子的成長都會依賴于他們所成長的環(huán)境,即家庭、社會和學校以及這個“村莊”里的其他成年人。作為學校,這個獨特“村莊”里的每個人更需要齊心協力、付出卓有成效的努力。“舉全村之力”的核心理念就是“全員育人”“全課程育人”“全過程育人”。在“幸福雷鋒”課程哲學、課程理念的引領下,通過對課程的頂層設計、特色傳承、整合開發(fā),不斷提升雷鋒學子的核心素養(yǎng)。
三、“幸福雷鋒”課程建設
從2012年9月開始,我們歷時六年時間、三個階段開展課程建設:
第一階段,課程建設1.0階段(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發(fā)現問題、明確目標、制訂計劃、頂層設計階段,重點開發(fā)“四小”特色類課程群。
第二階段,課程建設2.0階段(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建設四大基礎類課程群,即“書香雷鋒”語言與文化課程群、“益智雷鋒”數學與思維課程群、“創(chuàng)藝雷鋒”藝術綜合課程群、“健康雷鋒”體育與健康課程群。
第三階段,課程建設3.0階段(2016年12月至今)?!熬C合拓展類”課程群建設,即“學習小主人”主題整合課程,“同伴小幫手”社團課程,“實踐小能手”研學課程,“探究小問號”項目學習課程建設,促進課程建設品質升級。
(一)頂層設計,聚焦育人新目標
學校通過傳承傳統,現實解讀,補充豐富,導向引領,結合學校歷史積淀、現實訴求以及未來發(fā)展,我們提煉并確定了八個方面素養(yǎng)培養(yǎng)核心詞:勤思、博學、創(chuàng)新、進取;健康、快樂、感恩、幸福,確定了學校育人總目標,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雷鋒式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格健全的現代中國人”。
(二)特色傳承,完善育人新途徑
“幸福雷鋒”特色類課程群建設是“幸福雷鋒”課程建設的1.0階段。特色課程是學校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血脈;是學校特色發(fā)展的課程基因;為孩子打下良好的道德、精神底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通過學校特色課程群建設和優(yōu)勢課程群建設,促進學生個性素養(yǎng)的生長?!靶腋@卒h”特色類課程群由“四小”特色課程組成,即“小雷鋒”德育實踐課程、“小詩人”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小書蟲”讀書課程、“小達人”特長課程,通過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的設置來加以落實。
其中的“小雷鋒”德育實踐課程,它是在對學?!皩W雷鋒”這一獨特課程資源充分傳承和挖掘的基礎上,由六種課程形態(tài)組成課程群,來不斷豐富育人新途徑:
雷鋒學子在“小雷鋒”德育實踐課程中傳承雷鋒精神,在“小書蟲”讀書課程中積累讀書量、養(yǎng)成良好讀書習慣,在“小詩人”經典誦讀課程中誦讀傳唱經典詩篇,在“小達人”特長課程中培育和發(fā)展特長。“四小”特色課程的課程目標就是“三個一百”和“三個一”,即在小學階段傳唱百首傳統道德經典歌曲,閱讀百萬字的經典書籍,掌握百首經典詩文;掌握一門樂器、一項美術技能和一項體育特長,讓每一個在雷鋒小學畢業(yè)的學生都留下鮮明而健康的文化烙印。
(三)基礎夯實,融合育人新領域
“幸福雷鋒”基礎類課程群建設是“幸福雷鋒”課程建設的2.0階段。語文、外語學科,數學與科學學科,音樂、體育、美術與藝術,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地方課程……他們之間承擔著相同或相似的學力訴求,可以構成各自的學科群。以學科為基點,進行相近學科的統整,提升學科素養(yǎng)、各領域素養(yǎng)?!靶腋@卒h”基礎類課程群的育人理念就是強化相近學科問的融通與整合,由單一學科單一目標向核心素養(yǎng)、多學科、多維度方向轉變,體現課程群統整的理念?;A類課程群是由國家課程組合成群而成,即“書香雷鋒”語言與文化課程,“益智雷鋒”數學與思維課程,“創(chuàng)藝雷鋒”藝術綜合課程,“健康雷鋒”體育與健康課程。每一類課程也是按照“基礎+特色+綜合”的結構來設計的。
1.“益智雷鋒”——數學與思維課程群
“益智雷鋒”課程群貫通數學、科學、信息技術等“大理科”思維訓練模式,鏈接“基礎類課程”與“特色類課程”“綜合拓展類課程”,通過主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耙嬷抢卒h”課程群的重要目標就是促進學生的“數學認知、思維能力與自主發(fā)展”方面的提升,并突出強調數學作為通用語言的基礎地位。
其中“益智課堂”的建設,以“益智器具”訓練為載體,以常規(guī)短課時為保障,既是對教材中數學思維訓練的延伸,形成序列,激發(fā)學生玩數學、用數學的熱情,同時又通過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益智學習、挑戰(zhàn)思維極限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力。
而STAEM課程開發(fā)則是遵循科學、工程、數學、技術整合的思維,以“創(chuàng)客”項目任務,通過開發(fā)如“開發(fā)LED燈”系列課程,以制作LED燈一LED聲控燈一創(chuàng)意LED燈等系列任務為牽動,使科學這一骨骼和肌肉,數學這一心臟和血液,工程的大腦,技術的雙手,在真實的問題解決中連接貫通,落實數學與思維素養(yǎng)。
2.“書香雷鋒”——語言與文化課程群
“書香雷鋒”語言與文化課程群是從“大語文觀”的視角,落實“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素養(yǎng)維度,對語言與文化課程領域的基礎課程、特色課程以及綜合拓展類課程進行“聚合”式的整合?!稌憷卒h拓展閱讀讀本》使課外補充閱讀更具有邏輯性和統整性,隨著閱讀空間的擴大,閱讀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不斷促進學生發(fā)展語言,鍛煉思維,提升境界,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
“書香雷鋒”課程群既關注相近學科問的主題學習,又關注跨學科主題學習,如基于語文、藝術、科學等開展的“守株待兔”這一主題的綜合學習,不斷指向創(chuàng)意閱讀、整合閱讀和深度閱讀。
3.“創(chuàng)藝雷鋒”“健康雷鋒”藝體綜合課程群
“創(chuàng)藝雷鋒”藝術綜合課程的“綜合”既是理念的綜合,也是過程的綜合,還是學習活動的綜合,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對各領域知識和技能進行融會貫通。我們確定了藝術課程整合的教學流程“主題確定一藝術欣賞一技能指導一藝術創(chuàng)編一整合表現”,最大限度去整合美術、舞蹈、聲樂、器樂、表演等藝術表現形式。藝術學科組先后開發(fā)了《化裝舞會》《孤獨的牧羊人——提線紙偶》《親愛的老師,我愛您》《賞國粹、畫臉譜》等藝術整合課程,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yǎng)在整合課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健康雷鋒”體育與健康課程則力求體現“隊列問操展示——運動體質監(jiān)測——合作游戲競技——體育文化滲透”等,促進體育與健康融合。體育課問操設計以“武術搏擊操”“韻律操”“手語操”“手指操”“文明禮儀三字歌”等形式,融合藝術、體育、思維與品德教育;學生運動會則以“健康益智·幸福生長”為主題,整合各類課程建設成果在體育盛會上的呈現形式,使體育盛會融入了特色的課程文化。
(四)主題整合,拓展育人新格局
“幸福雷鋒”綜合拓展類課程群建設是“幸福雷鋒”課程建設的3.0階段?!靶腋@卒h”綜合拓展類課程群的建設,其重要素養(yǎng)定位突出“自主發(fā)展”與“社會參與”,特別強調“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核心素養(yǎng)要點的落實,其實施途徑體現的是學校倡導的“小主人”課堂學習模式,即“做學習的小主人”“做同伴的小幫手”“做實踐的小能手”“做探究的小問號”。“幸福雷鋒”綜合拓展類課程群主要由四方面課程組成,即“學習小主人”主題整合課程、“同伴小幫手”社團課程、“實踐小能手”研學課程、“探究小問號”項目學習課程。在大課程觀視角下,學校積極參與主題課程學習,突出一個主題、多條途徑,有主有輔、協調配合的特征,形成育人新格局。
1.“學習小主人”主題整合課程
主題整合課程更多的不是關注一堂課,而是關注一個主題下的多堂課、多學科,是歷時一個月、一個學期的課程設計與實施。主題整合的實施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班級,而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段、一個學年各學科在主題課程中的“相遇”?!靶≈魅恕敝黝}整合課程包括三個層面,即學校主題課程、學年主題課程和學科主題課程。
(1)課程開發(fā)主題化
在學校層面,圍繞學校八個素養(yǎng)目標,開發(fā)了八個月主題課程,即三月“進取·雷鋒節(jié)”,四月“勤思·讀書節(jié)”,五月“健康·體育節(jié)”,六月“幸?!ねす?jié)”,九月“創(chuàng)新·課程節(jié)”,十月“博學·收獲節(jié)”,十一月“感恩·感恩節(jié)”,十二月“快樂·冰雪節(jié)”。以主要節(jié)日為載體,融合基礎學科課程、德育實踐活動、研學課程、社團課程等內容,讓零散的活動系統起來、整合起來。
(2)課程設計穩(wěn)定化
為了更好地固化主題整合課程,“主題整合實踐指導手冊”的設計開發(fā)應運而生?!妒謨浴贩譃榈谝粚W段的《家?;勇撓凳謨浴泛偷诙⑷龑W段的《讓幸福生長——主題整合課程實踐指導手冊》兩種形式?!都倚;勇撓凳謨浴穫戎赜谟仔°暯?,落實零起點教學。《讓幸福生長——主題整合課程實踐指導手冊》的課程目標則遵循循環(huán)遞進、螺旋上升的原則,圍繞八個月主題,以各學科課程為月主題整合的基礎課程,以校本課程為補充,以研學課程、社團課程為輔助,進行統整和融合,充分踐行“舉全村之力”的育人理念。結合《手冊》的落實,各學段還以“傳播中華文化,培養(yǎng)學生家國情懷”為主題,進行二次開發(fā),如:一年級的“二十四節(jié)氣”,二年級的“舌尖上的家鄉(xiāng)”,三年級的“厲害了我的國”,四、五年級的“我眼中的‘一帶一路”,樹立孩子們的文化自信。
(3)課程實施協同化
圍繞月主題及課程目標的落實,通過主題整合設計,實施協同育人。如六月“幸?!ねす?jié)”,圍繞不同學段學生特點設計不同活動:有全校學生參與的“端午節(jié)撞雞蛋”趣味比賽,有一、二年級的“親子畫蛋殼”,三年級的制作葫蘆臉譜,四年級縫制精美荷包,五年級編中國結……再如三月“進取·雷鋒節(jié)”主題等,通過對國家基礎類課程、學校特色課程、綜合拓展類課程等各種課程樣態(tài)進行整合,踐行全體教師、家庭、社會全員育人的理念。
課程整合的主題也隨著開發(fā)的深入不斷升級。如三年級《春》主題整合課程,最初由“小詩人”經典誦讀教師、音樂教師、美術教師合作指導,到2017年的《春》,語文、科學、信息技術、音樂、美術、英語等學科共同參與指導,再發(fā)展到《春之萬物——苔》課程,在大主題下聚焦小任務,通過“種苔一觀苔一悟苔一誦苔一唱苔一表現苔”等系列任務學習,使主題課程的建設以任務群的方式呈現,既螺旋上升,又層層遞進。
2.“同伴小幫手”社團課程
在學?!靶∵_人”特長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建設,社團課程建設的一個重要宗旨就是為同伴服務,成為同伴的小幫手。分為兩大類社團,一類是志愿服務社團、一類是學科特長社團。通過學生社團的鍛煉,雷鋒學子從小就樹立志愿服務的精神,學會互幫互助,主動發(fā)展,懂得責任擔當。
3.“實踐小能手”研學課程
學校根據社區(qū)、城市文化資源背景以及學校文化傳統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作為學校的研學基地,共開發(fā)了九大類近三十個基地,到基地開展研學活動。通過研學方案設計,相應學科教師設計研學主題及重點學習內容,結合研學任務單,實地參觀學習,參觀學習后,進行相關知識的整理與反思,進行研學總結。如學生到“黑龍江省防震減災科普館”“東北林業(yè)大學森林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
4.“探究小問號”項目學習課程
學校一方面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同時鼓勵學生以班級小組為單位開展項目學習,積極組織開發(fā)實施“探究的小問號”項目學習課程。問題的選擇主題范圍分別源自“文化藝術類”“社會問題類”“環(huán)境保護類”“經濟發(fā)展類”“sTEAM項目學習類”“科技類”“體育與健康類”,這些問題既有學校各級各類課程的延伸,也源自生活中真實的現象和問題。項目學習課程,努力讓自由研究成為一種習慣。
四、“幸福雷鋒”課程收獲與思考
隨著《幸福雷鋒——品質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一書的正式出版,學?!靶腋@卒h”課程的實踐與探索邁入了課程建設的4.0階段。學校先后接待國培計劃校長培訓班參觀學習,包括來自廣東中山、內蒙古、重慶的骨干校長,以及省、市、區(qū)校長培訓班學員的參觀考察和學習。并面向省雙百工程骨干校長進行課程建設介紹,作為哈爾濱市、南崗區(qū)課程整合項目的重點研究學校,多次進行經驗介紹。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公布2018年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經驗名單的通知》中,學校以《“幸福雷鋒”德育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探索》為題的典型經驗入選。
通過“幸福雷鋒”課程建設,筆者獲益良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清晰聚焦“幸福雷鋒”課程目標。課程目標的重心不再僅僅是知識的獲得,而是回歸立德樹人的本源,由雙基夯實,到三維目標落實,進而走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培養(yǎng)學生“向雷鋒那樣做人成才”,做現代雷鋒人。
二是不斷豐富并完善了幸福雷鋒課程圖譜。
三是規(guī)范了“幸福雷鋒”課程管理。課程建設是學校工作的宏大“敘事”,需要校內部門、年級組之間、教師之間的團隊協同共進,共同提升課程領導力。
四是探索“幸福雷鋒”課程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針對各課程群領域素養(yǎng)從基礎、特色、綜合三個大維度進行評價,然后形成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評價。每一方面素養(yǎng)的評價,都是圍繞核心素養(yǎng)目標,分別確定基礎素養(yǎng)考核項目、特色素養(yǎng)考核項目和綜合素養(yǎng)考核項目,最終形成該項的綜合指標。
五是“幸福雷鋒”課程建設,提升了學校幸福指數。相應幸福指數的指標不斷得以實現,書聲朗朗、歌聲朗朗、笑聲朗朗的幸福樂園愿景正在變成現實,學生喜歡雷鋒樂園,喜歡上幸福雷鋒課程,這些都從孩子們熱情洋溢的笑臉上就可以看到。
“幸福雷鋒”課程建設,關鍵在教師。教師在“幸福雷鋒”課程建設的大背景下,在“學科一課程一課程整合一課程群”的建設與開發(fā)過程中,不斷成長,增強了課程意識、課程研發(fā)能力與課程領導力,獲得了職業(yè)幸福感。
“舉全村之力”,需要教師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開發(fā)適合學生的課程,更要求教師不斷放寬課程眼界,由只“看自己”的學科育人視線,到“看整體”的課程視角,轉向“看天下”的全面育人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