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妤鵑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通訊及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各高校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對學校國學文化學習的重要體現(xiàn)。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不僅僅局限于書本或者課堂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突破傳統(tǒng)與網絡相結合,積極主動的參與網絡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關鍵詞:網絡文化;思想政治;創(chuàng)新策略;高等學校;教育工作
當今,科學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fā)展,網絡已經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隨著網絡文化的來臨,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也正在悄無聲息的發(fā)生改變。這也表明,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全方位、多元化、廣收納的新興時代。而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也面臨著挑戰(zhàn)、轉型和創(chuàng)新。應積極的去應對時代所帶來一些挑戰(zhàn),適應現(xiàn)在的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當代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網絡文化的挑戰(zhàn)。
一、網絡文化的基本定義及特點
網絡文化的定義是指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和計算機通信技術雙結合的前提條件,接受、發(fā)送、傳遞、收納信息為核心的新興文化產物。網絡文化涵蓋的三大主體內容: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通過互聯(lián)網構成的虛擬網絡環(huán)境中的內容,對當代高校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思維方式、生活理念等的影響,以及各大高校對網絡文化所做出的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以及一些學?;顒拥慕M織與開展等等一系列相應的舉措。這三大內容,并非互不影響的單獨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相互約束的,更加表明網絡文化所顯現(xiàn)的獨有的特點。網絡文化并不同于傳統(tǒng)的書本文化亦或是紙質文化。它是在一個非常開放的虛擬空間里,是一種全新興的交流方式、信息時代。
二、網絡文化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
網絡文化是一種全球性的流行文化。從經濟交往到科技、人才交流,從服飾、食品、汽車等日用商品到商品廣告,從迪斯尼到好萊塢制作的各大電影,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傳播著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網絡文化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環(huán)境,對我國思想文化陣地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自然會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環(huán)境。如何面對網絡文化多元化環(huán)境進行多樣化、分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防止網絡文化多元所帶來的意識形態(tài)危險?這些問題因為全球網絡文化的激蕩而更加突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多種困境,改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環(huán)境。社會非德育網站的發(fā)達性與校園文化網站的滯后性。網上眾多網站甚至是不健康網站,在技術手段、廣告宣傳方面遠遠領先于校園網站和社會上一些主流媒體網站。特別是那些不健康網站,它們往往以商業(yè)盈利為目的,到處鏈接具有強烈吸引力和親和力的廣告,迎合上網者的心理需求,吸引上網者的注意力,對大學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相比之下,從目前大學校園文化網站的建設來看,效果還不能讓人滿意,在吸引大學生注意力方面遠遠不及校園外的網站。
三、大學生的網絡水平與教育者的不同步性
網絡是迄今為止功能最齊全、應用最廣泛、傳播最快捷的媒體?,F(xiàn)實中可以看到,對電腦和網絡的操控、熟練程度與年齡是成反比的:即大學生的電腦技術和網絡水平往往比老師要高。甚至有些大學生通過網絡早已得到的信息,老師反而還未聽說過,有些老師面對大學生的提問不知如何解答,這種狀況導致了大學生的注意力從以往的“教師權威”向網絡轉移?;ヂ?lián)網傳播的快捷開放性與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簡單說教性。在高校中,傳統(tǒng)的大學生德育是以信息的強迫性、單向性和可控性、封閉性為基礎的,大學生接受到的德育信息一般是經過教育者嚴格的篩選和整理后,并且靠灌輸?shù)姆绞饺M學生的腦子。網絡的發(fā)展,已對這種訓導式的教育方法形成了巨大的挑戰(zhàn)。有資料顯示,當代高校學生獲取資料一個重要的方式,網上所傳播的信息可由學生隨心所欲地自由選擇,使大學生對網絡文化投放了強烈的注意力,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不改革創(chuàng)新,用新技術,就會很難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
四、結語
網絡文化多種性質便捷性、范圍廣、自由度高、虛擬性、基數(shù)大而復雜的特點,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學生是未來計算機網絡龐大的使用群體,也是社會中最有活力、最具潛力、最有作為的群體,是社會發(fā)展的生力軍,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能敏銳地反映著社會思想的發(fā)展趨向。因此,德育工作者應因勢利導,吸收先進的網絡文化,積極探索網絡文化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韋吉鋒.試論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對思想政治工作對象的影響及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1).
[2] 馮沈萍.在網絡上唱響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0(12).
[3] 陳穎潔.如何適應新形勢切實提高德育實效——試論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的創(chuàng)新[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2(03).
[4] 高美云.論新時期高校網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創(chuàng)新[J].法制與社會,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