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彩靈
【摘 要】近年來,全國高考作文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然而,從高中作文教學和高考作文閱卷實踐來看,高中生的思維能力普遍較低。文章從教學實踐出發(fā),針對學生時評作文現(xiàn)狀提出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以期拋磚引玉,共同提高學生時評寫作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寫作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時評寫作;教學模式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薄巴ㄟ^寫作實踐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分析和綜合等基本的思維能力。”本文主要從高中學生時評寫作學情出發(fā),結合作文教學案例,嘗試探討高中生時評寫作課堂教學模式,即激發(fā)學生時評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時評寫作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教學方法及操作策略。
一、時評作文寫作現(xiàn)狀與原因分析
(一)時評作文寫作現(xiàn)狀
1. 分析問題不深刻
根據(jù)對本校學生的調(diào)查得知,絕大多數(shù)學生所寫時評缺乏基本的分析,更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分析問題時,他們即使能想到原因,也不會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如在一篇題為“為地鐵丟書大作戰(zhàn)點贊”的作文中,每個段落都只重復此原因:地鐵丟書大作戰(zhàn)有利于激發(fā)國民的閱讀興趣。說理單一,分析問題不深刻。
2. 只會堆砌例子,缺乏事實論據(jù)
為了彌補學生說理的不足,很多一線教師都會教學生擺事實,通過事實論證來充實文章內(nèi)容,增強說服力。但行文時,學生容易堆砌例子而缺少例后分析。有學生則舉不出能證明自己觀點的例子,造成通篇都在說理,且說理不深刻的現(xiàn)象。這樣的文章顯得空洞,沒有現(xiàn)實的穿透力和說服力。
3. 寫作中類比不當,說服力不強
用擺事實、類比的方法充實文章內(nèi)容時,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類比不當,即把時評寫成話題作文,說服力不強。如2017年廣州一模作文,很多學生就圍繞“創(chuàng)新好不好”來寫,而不是圍繞“如何看待甲、乙、丙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方式”行文,從而寫成了話題作文。所類比之事也是因為創(chuàng)新而取得成功,或因為不懂創(chuàng)新而失敗的例子。這樣的作文,自然不會獲得高分。
4. 寫作時過于偏激,缺乏辯證思維
部分學生在行文過程中言辭容易偏激,缺乏辯證思維。更有甚者,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出現(xiàn)明顯的情感傾向錯誤。如當要求學生以“天價彩禮”為主題進行寫作時,有學生就為“天價彩禮”點贊,大談天價彩禮的好處,而不懂一分為二,辯證看待。
(二)時評作文寫作現(xiàn)狀原因分析
學生時評作文寫作的現(xiàn)狀或許和整個社會人心浮躁有關,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的人生閱歷尚淺,思維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拓展。他們或許還很難深入分析事件或現(xiàn)象的本質、原因、影響等,或只會揪著材料就事論事,又或牽強類比,寫成了話題作文。
二、高中生時評寫作課堂教學模式與操作策略
(一)營造時評氛圍,激活學生思維
1. 觀看新聞點評視頻,激發(fā)學生興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激發(fā)寫作欲望”。筆者會關注一些新聞熱點及評論欄目,如《雜志天下》《都市最高峰》等,并從中挑選一些貼近現(xiàn)實生活、適合高中生觀看、學生關注的短片,適時在課堂上播放,引發(fā)學生對這些新聞的思考、討論,甚至是積累相關的寫作素材。實踐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這對激發(fā)學生的時評興趣,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新聞頗為有效。如當學生看到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寧波戈爾動物園老虎咬人等事件時,學生之間會相互交流,述說自己的看法,對相關新聞進行評論。
2. 課前5分鐘時事點評,開拓學生思維
課前5分鐘,先讓一位學生簡述一件他關注的時事或日常生活小事,并對其進行點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讓其他學生對相關事件進行類比。這種做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類比能力,能較好地訓練、拓展學生的評論思維和培養(yǎng)其時事聯(lián)系感。
3. 課中開展小型辯論活動,激活學生大腦
這里所說的辯論僅指正規(guī)辯論賽中的自由辯論環(huán)節(jié),它要求學生針對材料所討論的核心話題進行爭論,并能在反駁對方觀點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在講評以“獎孝金”為主題的作文時,正反方就護理院設置“獎孝金”這一舉措進行了辯論,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效果較好。如當正方提出“獎孝金的設置確實讓去護理院看望老人的子女多了,喚醒了人們的孝心,讓老人家也更開心了”的觀點時,反方則如此辯駁:“確實,去護理院看望老人的子女多了,但不少人都是沖著獎孝金去的,有些即使去了護理院,也不是陪老人談心聊天,而是低頭玩手機。試想,若老人看到他們子女的此番行為,怎能不心寒?再者,這種用金錢換取的孝已變質,絕非長遠之計。為此,我們不認同該護理院設置‘獎孝金的做法,我們呼喚真心的,純粹的,無雜質的孝!”辯論中,學生思維活躍,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二)時評示例感悟,感知時評寫作
1. 課前準備
教師從權威報刊或往屆學生優(yōu)秀時評例文中選出貼近高中生生活實際、符合他們的思辨特點的一兩篇時評,并將其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值得學習的地方。
2. 課上交流
首先是學生間各自找出認為值得學習的地方與其他同學交流。然后是教師的點撥、理論指導:如文章的行文思路,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思辨特點等。
3. 課后感悟
學生根據(jù)課上同學間的交流及教師的點撥、指導,再回讀時評示例,進一步感悟相關寫法與技巧,提升寫作技巧和寫作能力。
(三)模仿運用,形成時評能力
1. 微時評寫作訓練
微時評寫作主要引導學生針對所寫的社會問題展開簡要論述,探討解決方法,總結觀點和主張,200字左右即可。這一寫作可配套課前5分鐘的時事評論,著重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和思維能力,因其微小,避免了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做無用功的問題。
2. 片段作文寫作訓練
片段作文寫作是對學生開頭段、就事論事段等進行針對性的突破訓練,也是對微時評相關內(nèi)容的充實論證。如教師可在寫作前對學生進行就事論事段的示例感悟與理論指導,然后提供其他作文材料,讓學生當堂完成本片段的作文。學生經(jīng)過反復訓練,在開拓思維的同時,也熟練運用了相關說理方法進行規(guī)范寫作。
3. 完篇作文寫作訓練
經(jīng)過微時評寫作和片段作文寫作訓練的鋪墊后,完篇作文寫作難度就降低了。筆者建議,完篇作文寫作最好是限時訓練。從歷屆學生的反饋得知,大部分學生高考時作文一般只有40分鐘的時間來完成。因此,限時訓練非常必要。
(四)時評習作點評與分享
1. 教師評
教師可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批閱,將其優(yōu)缺點及時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作文情況,防止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2. 學生自評
在教師評價前,可先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評講、點撥進行自評,讓學生從閱卷教師的角度看自己的作文,認識會更深刻。
3. 學生互評
如小組成員間互評,推選認為寫得較好或較差的作文,與全班學生交流。至于優(yōu)秀作文的分享,除了堂上閱讀、朗讀之外,還可以將其張貼在班上公告欄或打印出來,讓其他學生課后細細品讀,借鑒寫作經(jīng)驗。
高中生時評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貫穿于整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高一開始多關注身邊的時事,多獨立思考問題,多參與公共話題的討論,善于變換角度,善于反證是非,而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生時評寫作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出有思想的綜合型人才還需要教師更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曹林.時評寫作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3]陳橋.活動式寫作視角下的評價性寫作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2(19).
[4]吳清.唯有厚積 方能薄發(fā)——高中時評寫作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7(01).